-
孫權是三國時期東吳政權的領袖,孫權雖然掌握著東吳的重要決策權,但歷史上關於他的記載並不多,與其他兩個政權相比,東吳似乎沒有那麼輝煌,能夠動手和能證明實力的將領也不多。 對於孫權來說,他有乙個綽號叫“孫一萬”,其中“十萬”指的是十萬大軍,孫權率領的十萬大軍被曹操不到一萬的軍隊打敗了,所以孫權有這樣乙個綽號。
技巧
赤壁之戰後,世界局勢發生了變化,各政權也趁著勝利追擊,想要繼續擴張自己的領土,孫權也不例外。 曹操早就預料到孫權會率軍攻打他的城池,但他沒有選擇與孫權對峙,而是留下三位將領駐守城池,並給了他們乙個提示,說如果孫權來攻打,他可以開啟袋子來對付。
積極主動
曹操走後不久,孫權就真的帶著十萬大軍前來進攻,留下來的將領們開啟了曹操留下的袋子,上面寫著一人駐紮,兩人主動進攻。 於是兩位將軍率領一支只有800名士兵的敢死隊出城與孫權作戰,孫權聽說對方只有800人,不到自己兵力的十分之一,所以他很囂張,認為自己可以輕易殲滅他們,所以沒有放在心上, 並覺得他今天想要得到這個城市是很容易的。
100,000 人的軍隊被擊敗
對於孫權來說,他可以依靠人數優勢打敗他們,他也打算利用人海的勝利,將八百名士兵消耗得死去活來,但讓孫權沒想到的是,這八百名士兵在將領的帶領下,越來越有勇氣,根本不懼怕十萬大軍, 而孫權的軍隊見他打不過八百人,士氣大打折扣,很多人都放棄了戰鬥,於是孫權的十萬大軍很快就被擊潰了,孫權也因此被打敗了,拿下了“孫10萬”,如果孫權的部下當時能有乙個能幹的將領的話, 他們不會陷入這樣的境地。
-
孫權率領東吳十萬大軍攻打要塞曹操,但十萬大軍打不過八百人,於是下令撤退,但因為中途遇上張遼,又被打,才慢慢蔓延開來。
-
孫權的十萬大軍被張遼的八百大軍打敗,兩軍從早打到中午,吳軍雖然寡不敵眾,但士氣十分低落。 無奈之下,孫權只好下令撤退,在撤退的路上,孫權被張遼追上,差點被張遼抓住,於是“孫一萬”的綽號廣為流傳。
-
因為在《三國演義》電視劇集中,有很多孫權說自己有十萬精兵的場景,包括劉備與孫權的夷陵之戰、連營的焚燒、赤壁的焚燒,給大家一種他十萬精銳士兵永遠打不勝一戰的感覺。
-
他總是帶著十萬大軍出征,沒有打贏一場仗,這基本上是乙個經驗包。 誰贏了他,誰就會被稱呼姓氏+使用的資源,比如:
臧10,000(臧八)。
陳依依(陳鄧)。
張八白(張聊)。
滿幾十個(滿臉苦澀)。
江依依(只稱江)。
溫睡(溫平)。
劉死(劉甫)。
最後三項成就,或許就是他被稱為“孫十萬”的原因,被稱為“江依依”的人用幾個假字戰勝了孫權,資訊是:四萬大軍來了。 孫權俘虜使者後,打算撤軍。
溫萍聽說孫權到時候直接睡覺了,孫權以為其中有欺詐,直接撤軍。 劉甫其實什麼都沒做,只是重建了合肥,然後孫權多次打擊都沒能攻下,說明他連乙個鬼都打不過。
-
“孫十萬”是孫權的綽號,因為孫權曾多次率十萬大軍攻打合肥,但不管對手是張遼和滿忠,這些守衛合肥的曹魏將領,每次孫權都沒能取勝,送人離開。 有這個莖:太陽 100,000。
眾所周知,孫權有乙個綽號叫“孫10萬”,這個綽號來源於著名的合肥戰役。 據《三國志:張遼傳》記載,孫權曾“率領十萬人圍剿合肥”,但最終張遼“招了800名敢死、上陣、破敗”,在中國古代戰爭史上創造了教科書式的拉襠。
這個成就在後世被廣泛用來鞭打屍體,直到今天,隨著網路媒體的廣泛傳播,它成為了被神審判山一再嘲笑的孫權身上的汙點。
歷史典故:戰爭初期,張遼選兵800人攻打孫權的軍隊,氣勢勇猛,讓孫權不敢打。 侯孫權撤退時,差點死在這裡。 因此,在這場戰鬥之後,孫權被稱為“孫10萬”,相應地,張遼也被稱為“張800”。
吳孫權皇帝(182年5月21日,252年),又名中謀,吳縣富春縣人(今浙江省杭州市阜陽區)。 三國時期孫武的創始人(229年5月21日,252年5月21日在位)。
孫權的父親孫堅和他的哥哥孫策在東漢末期奠定了江東的基礎。 建安五年(二百年),孫策遇刺,孫權繼位,成為中國王子。 建安十三年(208年),與劉備結成孫劉同盟,並在赤壁之戰中擊敗曹操,為三國的建立奠定了基礎。
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呂蒙被派去攻打劉備的荊州,大大增加了領土面積。
孫權的十萬人在合肥戰役中敗了,所以大家都叫他孫10萬人,以示鄙視,張遼以800人獲勝,所以他被稱為張800人。 >>>More
曹操脅迫天子,讓諸侯們被罵得一乾二淨,他為了自己的唯一名聲,不能稱得上皇帝,到時候,如果叫天子,就更受人鄙視,無法說服大眾,曹操為了將來的偉大事業,寧願不稱皇帝, 他犯了漢人的罪。
咱們說孫堅的兒子,孫策、孫權等兒子就不行了。 其實是教育問題,孫策從小就跟著父親,跟著父親學習在戰場上指揮,所以很優秀。 孫堅去世時,孫權還年輕,但後來受到哥哥孫策的影響,所以也很優秀。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