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生產方式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發布 社會 2024-04-30
8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簡短的回答:物質決定意識,意識對物質做出反應,所以物質始終是當下產生的決定性力量;

    生產方式決定生產力,生產力也是意識的乙個方面,由物質決定,什麼樣的生產關係決定什麼樣的生產力;

    社會的生存和發展需要經濟基礎,即所謂的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生產力是經濟的基礎,因此社會的發展離不開生產力的作用;

    一切物質變化都是從質變到量變的過程,沒有生產力不斷創造的物質財富,就沒有最終社會形態的質變。

    這是它所需要的。

    既然地理環境和人口因素不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力量,那麼社會生存和發展的決定性力量是什麼? 物質資料就是這樣產生的。 物質材料的生產(生產方式)是人類為了獲得物質生活資料而從事的生產性勞動。

    首先,物質物質的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生存和發展的物質基礎,是人類一切其他活動的首要前提。

    人要想創造歷史,就必須要有生活能力,而要想生活,首先需要衣食住行等東西。 因此,人類歷史上的第乙個歷史活動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物質手段本身。 任何乙個國家,如果不是一年,而是幾個星期,停止生產勞動,就會滅亡。

    這是乙個簡單的事實,也是最低限度的真相。 這一真理的發現和認識,是歷史觀的一次偉大革命。

    其次,物質材料的生產方式決定了社會的結構、性質和面貌。

    有什麼樣的生產方式,有什麼樣的社會形態。 馬克思說:“手推車廠產生封建領主領導的社會,蒸汽磨坊生產工業資本家領導的社會。 ”

    第三,物質生產方式的發展和變化決定了整個社會歷史的發展和變化以及社會形態的更替。

    在物質材料的生產方式中,生產力是最活躍和最有活力的因素,它總是要向前發展,而生產關係是相對穩定的。 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原有的生產關係已經從生產力發展的形式變為生產力發展的桎梏,又從適合生產力的發展轉變為生產力的發展。 只有改變生產關係,才能解放和發展生產力。

    隨著生產關係(即經濟基礎)的變革,整個龐大的上層建築遲早也會發展和變化,從而引起社會形態的更替。

    總之,人類社會的歷史,就是物質資料生產的歷史和勞動發展的歷史。 馬克思正是從勞動發展史中找到了理解人類社會發展史的“鑰匙”。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關係的滯後會阻礙生產力的發展,人類歷史活動的主要目的是改革非合理的生產關係,以適應生產力的發展。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生產力包括生產者、生產工具和生產方法。

    生產力的提高是社會歷史發展的決定性因素。

    因此,上述說法是有問題的和不完整的。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1)物質生產活動和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存在和發展的基礎,是人類其他一切活動的前提。

    2)物質生產活動和生產方式決定了社會的結構、性質和面貌,制約著人們的經濟、政治和精神生活等一切社會生活。

    (3)生產方式中物質生產活動的變化和發展,決定著整個社會歷史的變化和發展,決定著社會形態從低層次到高層次的更替和發展。

    4)物質生產活動和生產方式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界的根本動力,是人類區別於動物界的根本標誌。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由於人與自然界之間以及在生產過程中形成的人與人之間的相互關係體系,生產方式在社會的歷史發展中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人們一般把物質資料生產的物質內容稱為生產力,把物質資料的社會形式稱為生產關係,這兩者都是生產方式的建設性內容,即物質生產方式(物質獲取方式)和社會生產方式。

    社會經濟活動模式)。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這個問題考察了馬克思主義的一般哲學原理,生產方式是一定社會條件下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總和,上層建築只是生產關係的一部分,經濟基礎是生產方式最根本的內容。 了解了這些關係,就不難理解,生產方式是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力量,具體來說,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矛盾作用,是推動社會進步的。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因為改變生產方式,改變產業結構,改變勞動分配,自然會加速社會進入下乙個階段。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的相互作用和矛盾運動,是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的內在聯絡和本質聯絡,是社會歷史前進的動力。 唯物史觀。

    生產關係必須與生產力的發展狀況相適應的規律,這就是所謂的規律。 其基本內容是:生產力決定生產關係,決定生產關係的性質及其發展和變化的方向;

    歸根結底,生產關係對生產力的反作用,取決於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服從於生產力發展的客觀要求。 這一規律表明,在人類社會的發展過程中,特別是在生產方式的矛盾運動中,生產力始終是決定性因素; 生產關係的性質和發展的變化,生產關係的變化及其變化的方向和形式,歸根結底取決於生產力的條件和要求。

相關回答
15個回答2024-04-30

這是乙個量變和質變的問題。 5000年的發展是漫長的,但它停留在農業社會的基礎上,生產力水平的極限決定了王朝每當達到頂峰時,人口消費與市場水平的矛盾就會使國家動盪不安,進而消費人口以適應生產力水平, 等等。還有資本主義。 >>>More

6個回答2024-04-30

生存的競爭沒有進退,科技的發展有消極的一面,但人類要在惡劣的自然環境中生存,與眾多野獸爭奪生存空間,而科學技術才是最強大的人類。 >>>More

12個回答2024-04-30

一、電子商務拓展了會計的範圍電子商務改變了會計資訊的輸入和傳遞方式,大大拓展了會計的範圍,使商品交易能夠在全球統一的電子虛擬市場中進行,大大拓展了會計發展空間。 電子商務通過利用電子技術、網路互聯技術和現代通訊技術來支援最佳管理和集中管理模式,將大量資料直接從企業或其他外部系統獲取,實現企業資訊共享、資訊共享、資訊集中管理,消除地域差距,實現交易資訊的即時傳輸。 整個交易過程以電子方式傳輸,交易的全過程瞬間完成,具有方便快捷、省時等優點。 >>>More

6個回答2024-04-30

因為他可以從中立的立場看待和分析歷史。 >>>More

28個回答2024-04-30

首先,長城的長度和規模是首屈一指的,世界上沒有類似的結構,長城在戰國和秦朝時期倖存下來,建造了很長時間,不少人死了,今天仍然存在,而巴比倫的空中花園等等已經不復存在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