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魯濱遜漂流記》有感覺 550字 5

發布 文化 2024-04-07
2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什麼? 幫你寫一篇論文,我告訴你關於老師的事情。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回想起來,這是我第二次讀《魯濱遜漂流記》,但這次我對這本書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再讀一遍《魯濱遜漂流記》,我意識到,人生路上遇到困難時,我不應該嘆息,我應該有面對困難的勇氣,要樂觀,不應該把一切都看得那麼絕對,我應該多找一些解決問題的方法,就像魯濱遜一樣,雖然身處荒島, 我不會坐以待斃,而是充分利用自己的頭腦和雙手,建造庇護所,種植糧食,馴養牲畜,製造器皿,縫製衣服,將荒島變成乙個井然有序、繁榮昌盛的家園。就像當初發現有野人一樣,一開始他很著急,但最終他冷靜地並肩作戰,用自己的勇氣和智慧與“星期五”並肩作戰,擊退了野人,這也體現出乙個人只要冷靜地處理困難,就會遇到困難, 總有辦法解決它們,就像一粒種子給人,他會竭盡全力破土而出,感受陽光的溫暖,當他歷經千辛萬苦回首時,他已經是一棵枝繁葉茂的樹,在我們的旅程中不能只是停留在原地, 總想著明天只要我努力,明天會更好, 這樣我就不會因為滿足於現狀而迷失自我。

    羅蘋遜是另乙個徹頭徹尾的“經紀人”。 他對航海充滿熱情,不是為了任何浪漫的追求,而完全是為了經濟利益。 他曾感嘆島上的錢沒用,但他立即收集了他看到的所有硬幣,最後把它們帶回了英國,沒有損失任何錢。

    在他看來,非經濟的社會關係和活動是次要的,當他被海盜俘虜時,他慫恿同為海盜奴隸的小男孩佐里和他一起逃跑,並承諾要讓他成為“偉人”。 然而,一旦逃跑成功,有人開出了好價錢,他也只是猶豫了一下,商量好了賣掉孩子的價格。 後來,他在乙個荒島上救了乙個當地人,給他取名星期五,並把他當作奴隸。

    從這些角度來看,乙個人也要有一定的利益觀念,也要有一定的經濟頭腦,能分辨什麼對自己有利,什麼對自己有害,不能滿足於現狀,有事要做一些長遠的規劃,才能更有安全感。

    書中最激動人心、最難忘的部分是魯濱遜在荒島上的經歷,作者用第一人稱和生動的細節,讓虛構的場景讓人感覺身臨其境,賦予故事強烈的真實感。 此外,語言自然流暢,文字通俗易懂,這也體現了笛福**的一大特點,整部作品彷彿在向讀者講述乙個精彩的故事,這也是這部**的魅力所在。

相關回答
5個回答2024-04-07

《魯濱遜漂流記》讀完後。

丹尼爾·笛福(1660-1731),英國**家庭。 出生於倫敦。 他在早年經商時破產了。 >>>More

1個回答2024-04-07

二十八年,乙個驚人的數字,乙個不可思議的數字! 而他,羅蘋遜,已經在海上漂流了二十八年! >>>More

5個回答2024-04-07

魯濱遜漂流記

是英國作家丹尼爾·笛福。 >>>More

5個回答2024-04-07

第一章主要內容:

羅蘋遜出生於英國約克鎮的乙個“體面家庭”,他的父親希望他過上“穩定而富裕”的中產階級生活。 >>>More

2個回答2024-04-07

《魯濱遜漂流記》是英國作家福迪於 1719 年創作的一部小說。 書中主要介紹了主人公魯濱遜的船在去風暴的途中撞上了岩石,船上的水手和乘客都被殺了,只有魯濱遜活了下來,獨自漂流到乙個無人居住的島嶼上,他用沉船的桅杆做了乙個木筏,一次又一次地把船上的食物、衣服、 工具等被運到岸邊,並在山坡上搭起帳篷安頓下來,一住就是17年,他不僅自己在島上種大麥和水稻,還自己做木杵、篩子、加工麵粉、烤粗麵包;他還製作陶器等,確保了自己的生活需求。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