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離開後,兄妹倆分手,基本停止互動,這是真的嗎?

發布 社會 2024-04-22
2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不一定!

    事實上,兄弟姐妹的感情往往經不起考驗。 總有一些人把他們的兄弟姐妹當作敵人。 當父母在的時候,大家會因為丟臉子和一些問題而互相交流,但是當父母不在的時候,這種親情就會消失。

    父母雙方都離開後,兄弟姐妹基本上停止了互動,通常有以下原因。

    父母不能為孩子做“一碗水”,財產分配不公平。

    有些人從父母那裡得到了很多好處,但他們仍然不喜歡父母給他的太少,他們怨恨父母沒用。 另一方面,他在兄弟姐妹面前炫耀自己的“財富”,認為父母對他好,應該對他好,大家只能嫉妒。

    有些父母很偏心,明明有幾個孩子,卻把其中乙個當成寶貝,其他孩子好像是野性的,也就是家裡的苦力。

    俗話說,“一粒老鼠屎毀了一鍋粥”。 “嬌生慣養的孩子往往是家裡的老鼠屎,不懂得感恩,也把家裡的氣氛搞得一塌糊塗。父母應對此類後果負責。

    兄妹倆恩怨已久,迫不及待地想“晚年相戀”。

    有些弟兄姊妹因為一些小事而發生爭執,再也無法相處。 父母還在的時候,過年假期就不聚在一起了,偶爾見面,也會互相罵罵咧咧地走開。

    一家人是左右手的關係,誰把錢放進去,誰就自己家裡,不給外人。 如果家庭和睦,那麼在做大事時,每個人都可以集中資金,把事情做好。

    如果兄弟姐妹有自私的意圖,那麼怨恨就會加深。 一些瑣碎的事情,會成為“翻臉”的導火索。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這種現象是存在的,並非所有家庭都是如此。

    不同的家庭氛圍會產生不同的情感,有些家庭更注重強調血緣關係,所以孩子們會把這個根植在骨子裡的觀念說出來。 如果乙個家庭從小就強調親戚有的和他們擁有的,今天你叔叔借錢不還;明天你阿姨就會在背後說我們家不好; 後天,你哥哥不喜歡你等等。 這樣的言論無形中疏散了孩子們的感情。

    再加上父母年紀大了,孩子正值壯年,負擔重重,要撫養孩子,要照顧老人。 孩子們組建了自己的家庭後,空間上有了距離,情緒也漸漸冷卻下來。

    但大多數孩子都是年紀**,當包袱解除後,自然會回想起自己青春的血濃於水,交流會很密集。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你好。 這正是它的樣子。 父母走了,家裡其實也沒了,兄弟姐妹也少了。

    以前,所有的兄弟姐妹都會在假期聚在一起,在父母家開個快樂的聚會,但有一天父母不在了,很多年都不會有這樣的聚會了。 兄弟姐妹是最熟悉的陌生人。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這不一定。

    但父母離開後,姐弟倆的關係就淡淡了,這是真的。

    至於要不要散去,就看兄妹之間的情誼是否深厚了。 真的有很多兄弟姐妹在父母離開後斷絕了關係,這是真的。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現實中,父母離開後,兄妹倆就分開了,基本沒有聯絡,但很少。 兄弟姐妹本來是血濃於水,兄弟姐妹本來是互相幫助的,但在一些家庭裡,兄弟姐妹們卻在不斷的互相包庇。 俗話說:

    每個家庭都有一本難以閱讀的經文。 這句話一點都沒錯,每個家庭的兄弟姐妹都有不同的感受,心境不同,未必能互通。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我個人覺得父母在父母建立的原生家庭,兄弟姐妹聚在一起的時候我有他們,小時候感覺自己依偎在一起,但是父母去世的時候,兄弟姐妹是親戚,他們有自己的東西, 而他們忙碌的時候聚在一起的理由就少了,聚在一起的理由也少了。因為其他原因,比如處理老人的贍養費和繼承問題,大家的意見可能會有一些矛盾,彼此之間的關係慢慢變得微妙,慢慢地不想交往,兄弟姐妹應該是父母之外最親近的人,但是父母去世後, 他們成了最熟悉的陌生人,實在令人遺憾,其實這樣的結果,在情感上對我們來說,是少了被拖累的,而且我希望所有的兄弟姐妹都能在父母身邊多多聚在一起,與他們的感受聯絡起來,讓乙個家庭永遠有凝聚力。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這個問題,怎麼說呢,確實有,但是不多,大部分都是父母離開後,互相扶持,他們是自己的兄弟姐妹,大部分人都把自己的兄弟姐妹當成最靠譜的人,他們值得信賴,但你說的情況也是有的,只是很少見。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不一定。 如果家庭關係好,兄弟姐妹們總會來來去去,而父母一開始只是乙個希望,一種精神上的歸屬感,再忙也總會抽出時間回去看望他們。

    他們走後,因為有共同的家,有時候回不去的人就不回去了,頂多是互相看望,不像父母在的時候,大家都會在過年假期趕回家。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這種父母不在後相處不來的兄妹,是極少數的存在,而且大部分還是不錯的。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1.那些不想與兄弟姐妹交往的人不喜歡欠人情的人。

    小時候,兄妹之間的感情是單純的,純潔的,美好的。 然而,成家後,每個家庭的狀態卻大不相同,有的家庭夫妻幸福,孩子孝順有上進,過著富足的生活。 有的家庭夫妻關係不好,工作成績平平,看不到任何晉公升的希望。

    兄妹倆成家後,難免一年會在幾次家庭聚會上互相比較,有些人堅持這種觀點,既不羨慕別人,也不想委屈自己。

    有時候,不想欠人情,尤其是不想麻煩弟弟妹妹,也是你內心敏感的一種表現。 有些人比較不願意說出生活中的一些困難,比如經濟負擔、孩子擇校和職業、老人的醫療支援等。

    這些都是普通人認為值得尋求幫助的大問題,他們需要三思而後行,容易陷入太多的擔憂和思考中。 這給自己帶來了很大的心理負擔。 因此,為了避免給自己帶來這種壓力和苦惱,他們選擇不去麻煩親人。

    有心理學家給出研究結果,不喜歡欠別人人情的人,根本原因不僅在於他們內心的敏感,還在於他們的自尊心太強。 他們不想因為自己的事而乞求別人做事,也不想因為別人的事而給自己添麻煩。 這種人的原則是他不欠對方。

    此外,他們在心理上認為人與人是平等的,評價事物的標準不是物質第一,所以他們不會為了物質差異而尋求幫助或差事,精神上的自尊感可能更重要。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因人而異,父母的分離並不一定是沒有姐弟之愛,只要你有一定的情感基礎,見面的時候會通過手機聯絡,畢竟你知道有些事情是不需要保留的,但兄妹之間的感情也是很牢固的。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父母走後,兄弟姐妹分開,這是父母最不想看到的。 兄弟兄弟姐妹應該是父母之外最親近的人,如果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那也是很可惜的。 有這種可能,就算接觸少,也沒有不上門的大事!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這基本上是真的,但並不是全部斷開,姐妹倆都沒事,她們仍然保持著不斷的聯絡。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不一定。 這個問題要看姐弟倆的關係,如果關係好,他們不會不同意。 還有,就看大姐和大哥是怎麼組織的,如果經常像父母一樣聚在一起,互動是不會停止的。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一般是有接觸的,除非兄妹倆已經到了翻臉、不知為何認人的地步,那麼以後就只能分開生活了。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因人而異,每個家庭都不一樣,取決於如何相處。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如果你把人分開,你就不能把好人分開,否則你很少再聯絡他們。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看看每個家庭。

    有的家庭感情薄弱,有的家庭感情深厚。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實際上,這正是發生的事情。 因為這些兄弟姐妹有自己的家,所以他們必須以自己的家為中心,如果沒事,他們一般不會社交。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這是真的。 一般來說,爺爺奶奶和爺爺奶奶那一代去世後,我們和叔叔阿姨就疏遠了,現在一年不能說兩次話,也見不到面。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我不認為大多數家庭會來來去去,父母之間的關係不能算是親情。

  22.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兄弟姐妹是除了父母之外最親近的人,所以血緣和家庭關係永遠分開,很多兄弟姐妹彼此非常親近。

    兄弟姐妹同根同源,所以長大後會有自己的生活和發展,但總會在關鍵時刻在一起,能夠分享快樂的方向也是一樣的,只是有些兄弟姐妹會漸行漸遠,總有一天會成為陌生人, 最重要的是,他們各自生活的發展方向和人生軌跡都發生了變化。有父母有兄弟姐妹,這是乙個幸福的家庭,無論是過年假期還是日常生活中都有父母的地方,都是家裡有兄弟姐妹的地方,有希望大家聚在一起,能夠想象未來,能夠談論這個世界, 這樣的生活是很溫暖的。

    有人會說,父母在的時候,兄弟姐妹們就輕鬆了,父母走了,就只有回去的路了,但事實並非如此,每個家庭的情況都不一樣,如果感情特別深,情誼就會越來越牢固。 長大後,兄弟姐妹會參與到自己的事業中,也會有一些屬於自己的紐帶,感情會越來越弱,但是在關鍵時刻卻能伸出援助之手,雖然不會經常聯絡,但在危急的時候會關心他們, 他們將在新年假期聚在一起。

    很多人會說,等他們長大了,兄弟姐妹會從親戚變成親戚,這也是現實的寫照,因為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會比較輕,很有可能在他們成家之後,這種聯絡會變得微弱和疏遠。 與親人相處時,要懂得互相關心,互相理解,這樣心情才會越來越濃郁,也要珍惜兄弟情誼,雖然長大後不能一直陪伴著對方,但也可以互相幫助, 而我們,遇到困難時第乙個想到的人,也是自己最堅實的後盾,也是乙個可以分享快樂的人。

  23.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相信很多人對於這個問題,都會有一些自己的看法和看法,而且確實現在的社會感情比較弱,不僅僅是因為獨生子女的問題,而且與社會經濟發展有很大的聯絡,畢竟大部分人年輕的時候都離家很遠, 而且兄弟姐妹之間沒有太多的親密關係,大部分人都反映出“父母走了,兄弟姐妹散了”基本不互動的現象。然後不少網友問:這種現象是真的嗎?

    其實在我的認知中,我們身邊也會有類似的現象,但往往他們並沒有因為兄弟姐妹之間的矛盾而選擇多互動,其實和父母之間並沒有太多的聯絡,但我們不能否認,當父母還活著的時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有效緩解親戚之間的矛盾, 還可以促進親戚之間的友好共處。所以,對於大多數普通家庭來說,即使父母離開了我們,他們仍然會有相應的聯絡,遇到困難時仍然可以向兄弟姐妹尋求幫助,所以我覺得這句話還是很有道理的。

    就像我們中國人常說的一句話“樹要靜,風不停,子要養卻不等”,所以父母離開後,其實我們真正的親人往往是同乙個母親的兄弟,所以有時候多和兄弟一起去,可以更好地驅散失去父母的悲痛, 而且在親戚的陪伴下也能更快的走出這件事,以更好的態度迎接未來的生活,而未來,你能依靠和支援的,無疑是父母為我們帶來的親情,這是我們最寶貴的財富,不是嗎?

相關回答
8個回答2024-04-22

1)小時候,我在家裡互相爭寵,比如姐姐會和弟弟爭寵(見最近的電影《唐山大**》),哥哥會和弟弟爭寵,等等。 >>>More

8個回答2024-04-22

1.對於這個女孩,你應該立即分手,刪除微信,有效管理感情。 對於這些女性,您需要立即採取措施,看看她們是否仍在說你的壞話並準備反擊。 >>>More

5個回答2024-04-22

兄弟姐妹講述了改革開放的商業浪潮中兩個家庭的兩對姐弟之間的情感糾葛。 大結局劇情: >>>More

6個回答2024-04-22

我個人認為,如果你打算考考,最好是考上更好的學校,雖然複習難,但是你上了學校之後,以後找工作會有很大的幫助,因為你的本科學校一般,所以不應該申請浙江大學, 北京航空航天大學等,這種學校競爭非常激烈。 >>>More

3個回答2024-04-22

繼承從死者去世時開始。 我國《繼承法》規定,繼承開始後,按照法定繼承辦理; 有遺囑的,按照遺囑繼承或者遺囑處理; 有遺贈、贍養協議的,按照協議辦理。 如果死者在生前立下遺囑並確定姐姐是他的繼承人,那麼繼承必須在繼承開始後按照立遺囑人的遺囑進行。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