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之光 常溫下水在真空中沸騰後結冰,為什麼

發布 科學 2024-04-11
25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首先,你還應該澄清什麼是沸騰,儘管你已經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液體(水)強烈汽化的過程,但取決於兩個條件,乙個是溫度,另乙個是壓力。 但更進一步,這個壓力實際上並不是大氣壓,而是指液態水上方大氣中的水蒸氣產生的壓力。 其實我們都知道空氣中是有水蒸氣的,但是當溫度降低時,一部分水蒸氣會液化,而這個溫度下的水蒸氣的壓力就對應著那個溫度下的水蒸氣"飽和壓力".

    例如,在水的情況下,在 100 攝氏度時,水的飽和壓力是乙個大氣壓,因此開啟容器中的水一沸騰就會沸騰,但如果是在高壓鍋中,沸騰溫度會公升高。 該過程是分子間平衡過程,與確切溫度無關。 (即使液體變成固體,簡單的例子是冰昇華)。

    此外,由於氣體分子(或原子)之間的間距遠大於液體之間的間距,分子間勢能增加,因此,由於能量的平衡,液體在汽化時不可避免地會吸收一定量的能量。 也就是說,汽化熱(這"氣"這個詞似乎是"蒸汽",我記不清了)。這種能量更大。

    綜上所述,我們得出結論,你說的過程其實應該是水汽化然後吸熱的過程,而不是你想象的能量,然後蒸發水(儘管這在日常生活中經常出現)。這其實是一種習慣性的錯誤思維,每個人都容易犯錯。

    我想補充一點,其實我面前的同志是對的,但更簡單。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您所說的真空罩(真空室)中的真空是通過真空幫浦等真空採集裝置獲得的。 因為你抽真空時把真空室裡的空氣拿出來,裡面的壓力變小了,水分子就有了更多的自由運動的機會,它(水分子)蒸發到真空罩裡,我們知道任何物質都需要能量才能從液態變為氣態, 水分子也不例外。所以它迴圈:

    水吸收熱量並變成氣態; 然後水蒸氣被真空幫浦抽出,然後氣壓變低,水再次蒸發,迴圈重複吸收大量熱量。 這樣,水中的熱量被蒸發的水分子帶走,剩餘的水變成冰,因為溫度變得非常低。

    如果水很少,就會被完全抽走,只要裡面有水,它的真空度就會超過260pa。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因為水分子蒸發,它們帶走了大量的熱量。 需要注意的是,水會經歷物質狀態的變化,即當它從水變為水蒸氣時,它需要吸收的熱量多於其自身的比熱; 反過來,它損失了更多的熱量,而這種熱量損失足以在正常條件下將其降低到 0 以下,因此它會凍結。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我認為以上兩個是對的,內部是真空的外部熱量不會輕易傳遞進來。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是的,水首先在真空中沸騰,因為當時的氣壓低於水溫的飽和蒸氣壓,連續沸騰會使水的溫度降低到冰點,最後凍結成冰。

    液態的水需要有一定的壓力範圍和一定的溫度範圍。 如果液態水處於固定溫度並不斷降低周圍環境的壓力,水會立即沸騰。 同樣,如果液態水處於恆定壓力並不斷降低環境溫度,則會導致水立即結冰!

    溫度和壓力都會改變水的相

    當液態水周圍環境中的壓力降低時,水的沸點就會降低。 我們對這種現象非常熟悉,在高海拔地區,水在較低的溫度下沸騰; 這是因為高海拔地區的大氣層較薄,水面壓力減小,水分子在獲得較少動能時會逸出。

    如果我們增加水面上的壓力,水分子需要更多的動能,也就是溫度,才能跳出水面。 如果液態水在固定壓力下不斷降低環境溫度,會導致水立即結冰!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1、原因:由於漏水的蒸氣壓降低,大量水揮發帶走熱量,導致結冰;

    2、水的凝固點會隨著壓力的降低而公升高;

    3、當水溫降到0攝氏度時,水結冰,當水結冰時,幾乎所有的分子結合在一起,成為乙個巨大的締合分子;

    4.在冰中,水分子的排列是每個氧原子有四個氫原子作為鄰居,兩個氫鍵是近鄰,這種排列導致開放結構;

    5、冰的結構存在較大的空隙,因此在相同溫度下,冰的密度小於水的密度;

    6、水在長輝慶溫度下以氣態和液態共存;

    7、溫度在零攝氏度以下以氣態和固態共存;

    8、零攝氏度以氣態液態共存;

    9. 如果水存在於地球大氣層外的真空中,它主要以氣態存在。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當氣壓降低時,水的沸點也會降低,水就會開始沸騰; 水變成水蒸氣,降低水的內能,使水結冰。

    氣壓是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即施加在垂直空氣柱上的重力,該氣柱每單位面積延伸到大氣的上邊界。 著名的馬格德堡半球實驗證明了它的存在。 氣壓的SI單位是Pascal,縮寫為Pa,符號是Pa[1]。

    在氣象學中,人們通常使用千帕(kpa)或百帕(hpa)作為單位。 其他常用單位有:巴(1 巴 = 100,000 Pa)和厘公尺汞柱(或厘公尺汞柱)。

    氣壓不僅隨海拔高度而變化,還隨溫度而變化。 氣壓的變化與天氣變化密切相關。

    大氣壓力的縮寫。 是作用在單位面積上的大氣壓力,即等於向上延伸到大氣上邊界的每單位面積垂直空氣柱的重量。 氣壓的大小與海拔高度、溫度等條件有關。

    通常,它隨著身高的增加而減少。 在水平方向上,大氣壓差引起空氣流動。 氣壓的單位,習慣上使用汞柱的高度。

    例如,乙個標準大氣壓等於一根760公釐高的汞柱的重量,相當於一平方厘公尺面積上一公斤的大氣壓。 它以國際統一的方式使用"百帕氏度"作為氣壓的單位。 轉換後:

    乙個標準大氣壓 = 1013 hPa(毫巴)。 深圳的年平均氣壓為10帕斯卡。

    根據分子動力學理論,氣體的壓力是由大量分子頻繁與容器壁碰撞引起的。 單個分子在容器壁上的碰撞時間極短,效果不是連續的,而是大量分子經常與容器壁碰撞,對容器壁的力是連續均勻的,並且這種壓力與容器壁面積之比是壓力強度小。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由於真空中沒有大氣壓,水的沸點降至室溫以下,導致水沸騰並變成水蒸氣。

    我們都知道液體在蒸發時會吸收大量熱量。 這將使它在那種環境中更涼爽。 當溫度低於其冷凝點時! 水蒸氣直接凝結成冰(霜)。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當真空中水的氣壓降低時,水的沸點也會降低,水就會開始沸騰; 水變成水蒸氣會降低水的內能,水結冰。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在真空中,水的沸點變低,大量的水蒸氣吸收熱量並結冰。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因為在真空中,水的沸點會低於室溫。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水在真空中的沸點很低,所以它首先沸騰。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因為水可以降低真空中的沸點。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因為在真空中,水的沸點相對較低。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因為真空中水的沸點比較低,所以會先沸騰。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地球上液體的沸點與大氣中的壓力有關! 當大氣壓較小時,沸點降低!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可能是真空中的壓力不同,所以形成過程不同。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如果轉化為氣態水的過程過於猛烈,水會先沸騰,汽化過程會吸收大量的熱量,使容器內的溫度迅速下降,當溫度下降到0以下時,液態水就會結冰。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水先沸騰,汽化過程吸收大量熱量。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由於真空中水的沸點相對較低,因此可能低於周圍環境的溫度。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因為氣壓下降,它沸騰了,然後熱量消散並凍結。

  22.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由於真空中沒有介質,散熱特別快。

  23. 匿名使用者2024-01-16

    這是因為水在真空中的沸點非常低。

  24. 匿名使用者2024-01-15

    結果,水的蒸發速度加快,部分液態水轉化為氣態水,如果轉化為氣態水的過程太猛烈,水會先沸騰。

  25. 匿名使用者2024-01-14

    因為水分子蒸發,它們帶走了大量的熱量。 需要注意的是,水會經歷物質狀態的變化,即當它從水變為水蒸氣時,它需要吸收的熱量多於其自身的比熱; 反過來,它損失了更多的熱量,而這種熱量損失足以在正常條件下將其降低到 0 以下,因此它會凍結。

相關回答
10個回答2024-04-11

木材的主要物理特性是:

密度。 指單位體積。 >>>More

11個回答2024-04-11

你和你的前夫在離婚狀態下寫離婚財產分割協議,你的前夫必須同意一起協商,否則不能,一般離婚財產的分割應該在離婚前或離婚時由法院確定,離婚後很難說,而且在離婚狀態下, 將被視為財產被分割或放棄。

47個回答2024-04-11

電能表應該去,因為電視機處於待機狀態,電量約為2w,目前使用的電能表是電子的,非常靈敏,剃鬚刀充電電能表數。 因此,當您不使用電視時,請務必關閉電源並拔下電源插頭。

6個回答2024-04-11

聽歌、玩遊戲、想過去、想未來,找個朋友聊天,或者找個安靜的地方靜靜地坐著。

5個回答2024-04-11

智慧型是乙個涉及很多方面的概念,不容易說得好。 一般認為,智力是指個人對客觀事物進行理性分析、判斷和有針對性地行動,有效應對周圍環境的綜合能力。 還有一種觀點認為,智力是許多才能的總和。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