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亮對策的最大綱領和最小綱領是什麼意思

發布 歷史 2024-04-21
12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諸葛亮對策的最低綱要是以荊州為家,再以益州為全勢; 最高的計畫是然後嘗試奪取中原,復興漢朝。

    公元207年冬至208年春,當時駐紮在信業的劉備在徐術的建議下,三次拜訪龍中諸葛亮,但直到第三次才見到他。 諸葛亮的“龍中對”為劉備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了先以荊州為家,再帶益州強勢,再拿中原的戰略構想,即他的對策的最小和最大方案。

    首先,最低限度的方案,要實現三足三腳架。 諸葛亮在《龍中對》中分析,現在曹操有百萬大軍,他已經挾持皇帝命令諸侯,無法與他抗衡。 而孫權已經占領江東三代,地勢險,人依,任才,孫權在這方面只能把他當外援,找不上他。

    而荊州北臨漢江,水源一帶,可一帶一路到南海,東接吳縣、惠濟縣,西接巴縣、蜀縣,是大家都要為之奮鬥的地方。 如果能占領京、易兩國,守住危險之地,就能形成天下三足走勢。

    2.最高綱領是奪取中原,復興漢朝。 諸葛亮在《龍中對》中提出,“如果天下發生變故,就命命將軍荊州大軍到項萬,羅將軍從益州帶出秦川。 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麼霸權就可以實現,韓家就可以興旺發達。

    諸葛亮在對策中,為劉備實現蜀漢大業,規劃了清晰完整的內政、外交政策、軍事綱領和路線,描繪了魏、蜀、武定三分之三的藍圖。 這個藍圖是基於對現實的科學分析。 劉備後來基本上按照這個政治綱領建立了蜀漢政權,形成了世界分為三個部分的政治局面。

    然而,諸葛亮奪取中原、復興漢朝的計畫卻被朝廷的平庸所束縛,英年早逝,最終未能實現畢生心願。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諸葛亮的對策一般是指龍忠,對吧。 最高綱領是指要完成的最高目標,自然是支援韓家,拯救天下百姓。 最低綱領是要完成的最低目標,諸葛亮為劉備定下的目標是至少占領荊州和益州,實現將世界分為三部分的目標。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三點天下,眺望中原。 開土,其實就像劉章一樣,堵住了蜀道,誰能進來。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主要對策是西與祝融、南與義嶽媾和,對外與孫權結成好聯盟,奪取荊州和益州,並分別從荊州和益州派兵攻克曹操。

    它是根據當時的世界形勢,經過合理的分析和判斷。 11年後,終於被證實了,但關羽卻遭到了偷襲,導致戰略沒有完全實現。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根據對現實的分析,當然需要智慧和遠見才能......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龍忠的三大策略:先拿下靖鄉地區,讓劉備有地方住。 再拿西川益州,讓劉備和曹操孫權變得氣勢洶洶。 後來,當世界變了,他北上奪取中原,恢復漢朝,實現霸權。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先攻荊州,再攻沂州,曹操、孫權成為全軍。 如果北方有變化,可以派將軍從荊州出發,劉備可以從益州出發,征服兩大軍,然後統一整個國家。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諸葛亮,字型大小孔明,人稱臥龍,漢末徐州(今山東沂南縣)陽都縣人,父親諸葛珏是泰山郡的成,叔父諸葛玄是當時的名人。 諸葛亮的弟弟諸葛晉石在吳孫權,拜軍左都虎,領禹州牧。 梁聰的弟弟諸葛出身魏國,為大臣,他厭倦了調動揚州刺客、鎮東將領、司空。

    三兄弟“各在乙個國家很有名”。 當時我以為'蜀得了龍,吳得了虎,魏得了狗'“(《十朔新余品藻》注云:狗是”功犬“的狗,雖然不是龍虎的比例,但也是乙個很有功德的人,所以說是有名的。

    諸葛亮早年不甘心,不屈服於自己的野心,於是隱居在襄陽市西龍山區。 公元207年,渴求聖賢的劉備看著茅草屋,請諸葛亮算算,諸葛亮精闢地分析了天下形勢,提出天下統一應走三點吳抗曹之路,又稱“龍中對策”。 這是諸葛亮為劉備提出的正確的政治路線和軍事路線,也是諸葛亮一生的行動綱領。

    從此,劉備的事業有了轉機。

    公元208年,曹操率軍30萬大軍南下荊州,諸葛亮以大智大勇向東吳派遣使者,勸說東吳抗曹操,打贏赤壁之戰,為劉備站穩腳跟。 劉備被宣布為皇帝,諸葛亮被任命為總理。 公元223年,蜀王後劉禪繼位,諸葛亮被封為武相侯,率領益州牧人。

    他大力治理國家,賞懲嚴,貫徹屯田政策,改善了西南各族與蜀漢的關係,有利於當地經濟文化的發展。 他六次北上中原。 公元234年,因勞累過度,在武丈源病逝,葬於定軍山(今陝西綿縣東南)。

    諸葛亮的一生持續了二十七年。 公元207年之前的二十七年,是他修身養性、決心使用世界的準備階段。 他得知一些事情後,沒有北上曹操,也沒有回到南方的孫權身邊,而是協助了“名而寡不敵眾”的劉備,雖然有客觀原因,但也不是偶然的。

    他之所以選擇復興漢朝的道路,說明他是乙個堅持封建規範、崇尚儒家忠義道德的正統思想家。 公元207年至公元234年的第二十七年,是諸葛亮效忠蜀漢的階段。 前者和後者都非常信任他。

    他不恪守儒家教條,尊敬君王不作對,進軍南中、扶義月,實行三國最好的民族政策。 他見法、正直、治軍,以“盡力而死”的無私奉獻精神奮鬥到最後一口氣。 他忠於公體、忠於國家的精神,生前深受蜀族人民的愛戴,死後長期受到後人敬仰,成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傳承。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樓上的介紹很吉祥,我來做過很多次......路過來看你......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對曹操“不競爭”; 對於孫權來說,“可以幫忙,但不能幫忙”; 勸說劉備先帶上荊和易二舟,伺機,再進入中原。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先拿荊州來說。 然後取西蜀,連線東吳。 與曹魏作戰。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名孔明,名臥龍,徐州琅琊陽都(今山東臨沂市沂南縣),三國時期蜀國丞相,傑出的政治家、軍事戰略家、外交家、作家、書法家、發明家。

    早年隨舅舅諸葛玄去了荊州,諸葛玄死後,諸葛亮隱居在襄陽龍中。 後來,劉備邀請諸葛亮與孫子聯手抗曹,並在赤壁之戰中擊敗了曹軍。 三國的形成勢頭十足,荊州被攻占。

    建安十六年(211年),攻占益州。 然後他擊敗了曹的軍隊並占領了漢中。 蜀章武元年(221年),劉備在成都建立蜀漢政權,諸葛亮被任命為丞相主持政府。

    蜀王後劉禪繼位,諸葛亮封為武鄉侯,領頤州牧。 勤勉謹慎,親自處理政務,從嚴獎懲戒; 與東吳結盟,改善與西南各民族的關係; 要貫徹落實屯田政策,加強戰備。 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大都吃完了糧食。

    蜀建行十二年(234年),在武章院(今陝西寶雞岐山)病逝,享年54歲。 劉禪死後封他為中武侯,後世常稱諸葛亮為武侯。 東晉政權因其軍事才能,追封他為武興王。

相關回答
23個回答2024-04-21

諸葛戰公元263年(景瑤延興元年六年)冬,魏正熙將軍鄧愛奇進攻銀平(今甘肅文縣),從京谷路進攻,諸葛戰率領尚書張尊(張飛的孫子)、尚書郎黃衝(黃權之子)、玉林右巡撫李秋(李惠的侄子)率軍抗擊, 先鋒部隊被擊敗後,諸葛戰率蜀軍撤退到金竹,鄧艾派信引誘諸葛戰:“如果你願意投降,我一定會封你為郎的邪王。 諸葛戰大怒,斬殺了鄧艾的使者,率軍出戰。 >>>More

6個回答2024-04-21

有趣! 我覺得你不選這個很可惜!

7個回答2024-04-21

簡單來說,就是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錯誤和對人才的限制。 >>>More

11個回答2024-04-21

沒關係,在真實的歷史中,龐通並沒有死在羅豐坡,而是在他和劉備攻打羅城的時候,不小心被流箭射中,諸葛亮守著荊州,龐通和劉備攻打成都,他們怎麼可能設計調動敵人,在千里之外殺掉龐通? 當初,龐桐是諸葛亮推薦給劉備的,龐桐來面試時諸葛亮不在,龐桐沒有拿出諸葛亮的介紹信,劉備見龐桐長得醜,就讓他當縣官,後來張飛路過龐桐管轄的縣,發現了他的才華, 劉備在星夜中去龐桐家道歉,讓龐桐回荊州當軍師,如果諸葛亮真的怕有人搶他的功勞,當時龐桐去東吳面試,到處碰壁,還真是心灰意冷,準備在家鄉種地, 諸葛亮為什麼要把龐彤介紹給劉備?更何況,諸葛亮再神,也不可能調動張任的部隊在千里之外的洛峰坡伏擊龐通,要知道劉備和龐通的部隊當時分成了兩條路,張任想伏擊劉備,但龐通堅持讓劉備走大路, 自己走小路,還騎著劉備的魯馬,最後弓箭手都朝魯馬射箭,龐通代替劉備。

21個回答2024-04-21

加入與司馬懿對戰的是龐桐,而不是諸葛亮,我覺得結局可能會改寫,當然只有可能,也不一定司馬懿會輸給龐桐。 我們可以通過《三國演義》知道,司馬懿在與諸葛亮的戰鬥中,最終諸葛亮病死,大軍撤退,司馬懿以勝利告終,諸葛亮的幾次北伐,最後宣告失敗,一代志行也隕落了,實在是太可惜了。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