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你學了20多年的佛法,然後就斷了?

發布 社會 2024-04-03
21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原因是佛法雖然好,卻沒有把它放在第一位。

    雖然天下是妄想,但他實在看不清,對世間的五欲六塵依然在乎。 只有看透了,放手了,才能不懷疑、不中斷、不混雜地修行佛法。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我不知道你是不是和尚。 如果你不是和尚,可能是你沒有師父教你,你要謀生,不不斷學習是正常的。 當然,還有你與佛法的關係和你的智慧根源。

    如果你是僧侶,你沒有不斷學習,你只能說你在學習上不是很勤奮。 不太難。 有些懈怠。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因為中國很聰明!! 一直在尋找捷徑!!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嗯,那是因為你沒有注意。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阿彌陀佛。

    每個人都有好根、好運、不同的業力,也有一些人一輩子不學佛。 就算接觸了佛法,也未必能接觸到佛法,可以讀雞湯文,就算讀佛法,也很難真正相信佛法,可以讀京空大師的教誨,這不就是告訴你如何學佛嗎? 我想你也不會看到它。 你自己會知道這個問題的答案。

    景空師父---《彌陀經》中提到的善根、功德、因緣,這三個條件都離不開,一定要遇到善業。 善業有兩種:一種是遇見真善識,使你接觸正法,這是第一重要條件; 第二,你遇到了好同修,他們在一起,互相鼓勵,成就道教。

    那些正直的人,持戒和修持加持的人,已經修行了很長時間。 它是一切善良的綜合之源,真的很有價值。 】

    佛陀說的是我們自己,我們不知道,我們不知道前世發生了什麼,所以即使我們有好根,我們往往不會遇到善業,這是行不通的。 若有善根好運,若遇不到善業,可惜,此生又會空虛。 《彌陀經》中提到的善根、功德、業力,離不開這三個條件中的任何乙個,我們必須遇到善業。

    善業有兩種:一種是遇見真善識,使你接觸正法,這是第一重要條件; 第二,你遇到了好同修,他們在一起,互相鼓勵,成就道教。 這就是我們作為師友常說的,沒有好學生就很難有老師,而且會很菩提道。

    尤其是這個時代,正如《冷嚴經》中所說:“在佛法終結時期,邪師說佛法如恆河沙”,很多人都在說佛法,聽來看似滿滿的道理,其實似是而非。 如果我們沒有清晰的認識,意志不堅強,就很容易動搖,很容易受到它們的影響,成為我們自己修行的障礙。

    因此,好的知識和好的同修,是我們今生能否取得成功的重要因素。

    你要知道,你的好根很深,你已經決定不放棄自己,放棄自己很可惜! 有必要抓住今生的偉大因緣,並決定實現它。 為什麼?

    有了前世深厚的善根,有了諸佛諸佛的加持,我們堅信沒有什麼是無法實現的。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業力差異很大,有的人生來就有三寶,有的人死後不相信,因為前世創造的善惡業力不同,今生創造的不一樣,來世也一樣,所以我們要永遠活在聖潔善良中,不要造惡業。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人體稀有,佛法難聞! 因為因緣不同,根髒不同,善惡業力不同,顯業不同,學佛念佛的階段也不同。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每個人的善因和因都不一樣,報應也不同,接受佛法的時間是有區別的,但如果不能努力修行,就算不努力早修行,也不一定能早點成就,即使學晚了,也能勇敢勤奮地修行。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世上,結婚、發財、公升職等等,在時間上也有很大的不同,和學佛是一樣的,沒有區別。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因為佛教在科學上是科學,在理論上是哲學,所以宇宙萬物的身體、外觀、用途在經文中都有清楚的解釋,而現在的科學發展已經證明了許多原本認為不可思議的問題,這些問題與幾千年前佛經的陳述相對應, 即使是今天最新的科學也證明,物質並不存在,而是由某種振動和波組成的,但它不能再被研究和分解,因為基於二分法的物質形式並不存在。用通常的物質手段來學習是不可能的,但佛法說得很清楚:極其微妙的思想構成了萬物,精神和物質是不可分割的(一彈是指三,200,000,000,000,000個思想,思想形成,形式都是知識的)。),一心一意的力量可以改變物質(在乙個地方控制思想,什麼都不做)。

    世界上所有研究過佛經的科學家都對佛法有很高的評價。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因為佛教的至高智慧和美德,智者和聖人必須相信它。

    阿爾伯特·愛因斯坦(Albert Einstein)在他的自傳中說:“他不是乙個宗教徒,但如果他是,他想成為乙個佛教徒。 ”

    愛因斯坦說,如果說有什麼宗教能滿足現代科學的需要,那一定是佛教。

    譚思通:“佛法可以掌管無數無邊無際的塵埃世界,所有的虛空界,更不用說乙個地球了。 ”

    孫中山:“佛教是救贖的仁慈,佛教是哲學之母,研究佛教可以補充科學的偏見。 ”

    陳獨秀:“佛法浩瀚無垠,毋庸置疑。 ”

    曲秋白:“社會的無常和菩薩的人生觀,指引我走上了革命的道路。 ”

    梁啟超:“佛教是智慧而不是迷信,進入世界而不是出生,積極而不是消極,善而不是善。 “佛教是最崇高、最完美的宗教,其大乘教義尤其是人類最高文化的產物。 ”

    魯迅:“釋迦牟尼真是個大聖人,我平時生活中有很多難題,而且他大多已經領悟了覺悟,他真的是個大聖人。 ”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佛法不必攀登世俗的佛法。

    通過對世界佛法的認知,並不能體現佛法的智慧。 正義在人民心中,信佛是自我淨化。

    對於眾生來說,還有比生死更大的問題嗎? 不。 佛教解決了生死問題,而其他一些問題,對佛教來說,是兒科的問題。 信心、意願和行動是擺在世人面前的多項選擇題。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諸佛的智慧是不可預測的,他們還是有一些智慧的。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愛因斯坦只是佛教思想中的一小部分。 如果你說你相信佛教,你就不是在胡說八道。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從佛教的角度來看,沒有罪惡這回事,但相信錯誤的行為會導致錯誤的後果,世界上的一切都是因果關係的邏輯形式,是變化和發展的,一切都是因果律的體現。

    具體來說,在佛教中,愛是對自我和慾望的貪婪和占有,因為得到了什麼或沒有得到什麼,它產生了一種痴迷和仇恨等心境。 不管是愛的物件是男人還是女人,終究還是同一條法則。

    所以,愛是沒有錯的,執著於各種得失、慾望、不知中道的煩惱是錯的。

    換言之,不管你怎麼理解愛情,不管愛情的物件是誰,都需要自己把握尺度。 正是由愛引起的占有慾望造成了麻煩。

    如果你逆向工作:煩惱是由占有各種得失的慾望引起的; 慾望是由於愛的過度,失去自我心理控制,無論是乙個人還是一件事; 而愛,則是通過眼睛、耳朵、鼻子、舌頭和身體的各種心理感覺和感官功能對外部世界的感知,最終在心中組裝成不同的意識,並在這些意識上產生各種喜怒哀樂的感覺;所有精神和身體器官的功能都是由各種判斷的行為驅動的,而這種驅動的根源是錯誤的判斷和思維,即無知。

    這就是佛教所說的,“無明是行動的根源(行動的意圖),行動是意識的根源(意識驅動),意識是知道名稱(世界)的根源,名稱和顏色是由於六種元素(指身體和精神感受器),六種元素產生觸覺(接觸), 觸控產生感覺,愛產生愛,愛產生占有和索取,索取的行為產生各種眾生(行為後果),還有生、老、病、死等痛苦,痛苦成為無明的原因,它繼續輪迴。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佛教強調六根的清淨和眾人的平等,在他們眼中,g和非g之間沒有區別。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可能不是,這有點離譜。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強迫症是放不下太多的事情和事,對吧? 放手不容易,懂得佛陀的教誨卻不一定要放手,只有內心堅強,克制自己,學會如何讓自己的病好起來,這樣才能斬斷因果,只有懂得放手,才能斬斷因果, 這樣你才能過上幸福的生活。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沒有人知道你前世是什麼因果關係,但肯定與你前世的惡業有關,你前世傷害了眾生,以及因果輪迴,在今生,你不得不用精神上強迫的痛苦來償還你的債務,即使你信佛, 你將念誦佛數和佛經,以超越那些被你傷害的眾生。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唯有通靈師才能看出因果,我們可以通過修心來解決,你父母的業力和你都會走到一起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推薦大家讀一讀《神經衰弱與強迫症》一書,按照裡面方法的要求,記得按照方法去做,再痛再痛,效果也很明顯!

相關回答
34個回答2024-04-03

王陽明從小就開始信佛道,但三十一歲以後,他開始提出儒家思想在王陽明的思想中,孝是最重要的,儒家提倡孝,所以他一直信奉孝道,從未動搖過。 >>>More

13個回答2024-04-03

從法律上講,你們不是夫妻,但你們處於事實婚姻中,但你們仍然不受法律保護。 >>>More

3個回答2024-04-03

總結。 當然,在這種情況下,它必須來自你的村莊。 《農村土地承包法》第四十條規定: >>>More

17個回答2024-04-03

嘉靜和萬里,都是孫子和孫子,確實有乙個共同的愛好他們只是不喜歡上法庭,那麼讓我們來看看他們兩個之間的區別。 >>>More

34個回答2024-04-03

20歲的我,單身20年,按照現在的時代,也許有人認為乙個20歲的人,有一兩次,甚至兩三次的戀愛經歷是正常的,身邊的人,玩閨蜜也都談過戀愛,但我一直都是孤獨的,從來沒有談過戀愛,配得上單身狗的名字。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