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較一下現代中國的開放與今天的中國有何不同?

發布 歷史 2024-05-26
9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1.時代背景不同:前者正處於資本主義在全球範圍內的全球擴張時期,剛剛完成工業革命; 後者是在二戰後的30年裡,新的世界格局基本形成,發展中國家開始全面振興社會經濟。

    2.民族立場不同:前者是中華民族在幾個帝國主義國家的脅迫下在危險前景下發展起來的,是一種被動的開放; 後者是中國主導的重大變革,具有很強的主動性和獨立性。

    3.內容不同:前者通過一系列不平等條約迫使中國開放港口對外貿易,建立租界,割讓許多沿海城市。

    使中國面臨被納入帝國主義世界並成為其附庸的危險; 另一方面,後者是乙個更徹底的變化:開放市場,允許多種經濟形式在社會主義中共存,鼓勵投資,逐步建立市場經濟,追求效率和競爭。 改革開放釋放了中國在人力資源和其他資源方面的潛力,導致了經濟的快速增長。

    4.歷史影響和結果大不相同:前者導致了中華民族的衰落和覺醒,直接影響了後來的民族主義革命,間接幫助中國擺脫了封建皇帝統治的舊社會。

    對整個民族的心理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後者的歷史影響還為時過早,無法評估,但我們每個人都已經感受到了國家的變化:整個國家經濟的快速增長點燃了整個國家成為世界強國的熱切願望,但經濟增長帶來的負面問題也需要妥善解決。

    改革開放以來,社會各方面都發生了巨大變化,中國城鎮化程序不斷加快,人民的生活方式和生活水平與20年前不同。 從未來看,改革開放的最終貢獻還在於當今社會每一位公民的共同努力,毫無疑問,改革造就了今天的中國,讓我們有機會再次站在世界舞台上,以前所未有的開明心態迎接新世紀的新挑戰。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就說法而言,它與名稱不同!!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法律分析:經過40多年的艱苦奮鬥,改革開放取得了世界公認的偉大成就,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和最壯麗的氣息。

    法律依據: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擴大開放——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 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強調,要全面深化改革,實施高水平對外開放。 在國內外環境深刻複雜變化的背景下,這一莊嚴宣言再次表明了我們黨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的決心和決心,不僅為實現“十四五”和235年目標指明了方向,也為世界發展前景注入了強大的信心。

    經過40多年的艱苦奮鬥,改革開放取得了世界公認的偉大成就,成為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徵和最壯麗的氣勢。 特別是“十三五”期間,全面深化改革取得重大突破,對外開放不斷擴大,“一帶一路”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實踐充分證明,改革開放是黨和人民大步追趕時代的重要法寶,也是決定實現“兩個一百年”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關鍵舉措。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1.時代環境不同。 前者是在中國成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帝國主義瓜分中國,中國主權喪失的情況下提出的,後者是中國在中外平等交往、堅持獨立自主、維護國家主權的前提下提出的。

    2.主動性不同。 前者是帝國主義國家侵略中國的政策,帝國主義國家為了更好地向中國傾銷商品,進行殖民掠奪; 後者是我國主動對外開放的一項基本國策,符合當今世界經濟一體化的趨勢。

    3.實質性影響不同。 前者有利於帝國主義國家在中國的資本和商品輸出,不利於中國國民經濟的發展。 後者有利於我國引進外資和技術,促進社會生產力的發展。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1840年,中國在鴉片戰爭中戰敗,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被迫開放。 1978年,中國主動對外開放,當時中國剛剛經歷過文化大革命,需要借鑑國外的科技和經驗。

    改革開放中存在的問題:

    40年來,我國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同時也存在著缺乏頂層設計、缺乏規劃、缺乏對改善國際發展環境重視等問題,亟待加強改革開放措施各方面的系統整合。 以開放促改革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基本經驗,其成功的秘訣在於引入外部監督進行公司治理和積極融入世界市場的治理,從而提高治理效率。

    然而,40年來,巨集觀、中觀、微觀層面改革所創造的外部監督並不是真正的外部監督,監督的主體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是調控者的體現,而不是治理體系之外的主體,效率低下的問題還沒有得到根本解決, 全面深化改革迫在眉睫。“一帶一路”戰略不僅是未來中國對外開放的總綱領,更應成為全面深化改革的總基調。

    “一帶一路”戰略的實施,通過融入國際治理,開展國有企業跨境產權合作,將有效規避“西方經驗”的侷限,防止治理本身被“短視”市場所瓦解,堅持“四項基本原則”,同時進一步引入治理體系外的監管主體,為中國經濟治理提供監管主體。 國家治理和社會治理。

    建立更強大、更有效的外部監督,從根本上解決治理效率問題。 當前,在經濟新常態和改革“閒置”下,亟需加強以“一帶一路”戰略為主導的開放型經濟新體系建設,全面推進國內各領域改革發展,特別是供給側改革。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中國強行開放與近代改革開放的比較:國家地位不同:現階段中國的改革開放是在獨立主權的前提下對外開放的; 近代以來,強行開放已經喪失了獨立性和主權。

    目的不同:現階段中國對外開放,是為了發展國民經濟,提高綜合國力,進一步促進全球經濟一體化; 近代以來,強行開放是為了滿足外來侵略的要求,維持自己的腐朽統治。 角色不同:

    現階段我國對外開放,發展了經濟,提高了綜合國力和人民生活水平。 近代以來,中國強行對外開放,加深了中國的半封建半殖民地化程度。 方式不同:現階段,中國在對外開放的各種問題上與外國平等協商; 近代,強行開放多為城下聯盟。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主要觀點如下:

    1、第一次是西方國家強行強迫中國對外開放,第二次是中國主動開放,也就是國內經濟體制改革形成的開放,即所謂的改革開放。

    2、清朝第一次開放時,清朝經濟基礎薄弱,商品不發達,幾乎沒有完整的產業體系,不可能在開放的國際市場上獲得更多的利益,只能是西方商品進入中國,衝擊中國的傳統生產產業; 第二次,新中國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經濟基礎和較為完備的產業體系,在世界上具有了自己的優勢。

    3、第一次開放,進入的純粹是商品,即西方國家逼中國開放的目的是傾銷大量商品; 第二次不僅豐富了進口商品,而且伴隨著資金、技術、人才和管理模式的引進,有利於我國各項事業的發展和經濟水平的提高。

    這樣可以嗎? 希望對你有所幫助。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改革開放的目的,是要進一步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改進和發展社會主義制度,而不是改變社會主義制度的性質。 因此,改革開放必須堅持社會主義的基本原則。

    首先,要堅持以生產資料公有制為主體的根本原則。

    二是堅持“共同富裕”的根本原則。

    最後,必須堅持四項基本原則。

    對外開放的關鍵之一,就是要正確對待資本主義社會創造的現代文明成果。 它明確指出:“我們必須有計畫、有原則地引進技術和其他對我們有利的東西,但我們決不學習和引進資本主義制度,我們決不學習和引進各種醜陋和腐朽的東西。

    對外開放,必須堅持社會主義原則,堅持黨的領導,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反對資產階級自由化,反對走資本主義道路。 我們不能因為噎食而拒絕一切外來的東西,從而放慢對外開放的步伐,也不能不加批評地接受外來的東西,甚至鼓吹各種形式的全面西化。 ”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改革開放對當代中國的意義在於()。

    a.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命運的關鍵抉擇。

    b.改革開放是發展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必由之路。

    c.只有中國的改革開放才能發展中國。

    d.只有出賣禪宗和飢餓,進行改革開放,才能發展社會主義。

    正確答案:ABCD

相關回答
13個回答2024-05-26

大學只是人生漫長道路上的一小部分,幾年的時間轉瞬即逝,你應該好好把握,雖然所教的東西不一定都是有用的,但過程一定要順利進行,這是中國目前教育體系的問題,不光是你會這樣看, 我讀書的時候也有同樣的感覺,找到自己的方向,多讀一些我想讀的書(但也不能掛學校規定的課程,嘿!理想的學校似乎並不多,即使是好的學校也被認為是相似的,所以不要氣餒,等到你畢業。 學校是乙個很好的訓練場,你不習慣,你不適應,但你要學會“習慣”,(我不是要你平庸,這只是乙個過程,你要磨礪你的毅力,怎麼做是你自己的事......多角度看,在學校強也不是沒用。 >>>More

9個回答2024-05-26

我個人認為,中國的教育體系和高考體系是最好的選擇! >>>More

20個回答2024-05-26

事實上,南韓最初是乙個省級......中國

11個回答2024-05-26

貧富差距,某些政策執行不力,城鄉矛盾激化,文化重要性差距等等。

7個回答2024-05-26

LZ,我和你有很強的共鳴! 我以為我玩世不恭了,社會上絕大多數人都憤世嫉俗。 整個社會觀念已經憤世嫉俗了,我們怎麼能避免它,只有堅定。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