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都是史記,只有前者比較寬泛,只要編年史按年代記載,就可以算是編年史書了,可能只有某個朝代、某個時期的歷史,或者是一本從古至今的通史; 編年史是對各個時代歷史事實的連貫敘述,通常從古代到現在。
-
首先,有必要澄清兩個概念:歷史書和通史。
歷史書籍是指所有記錄歷史的作品。 通史,與王朝史相反,是歷史書的乙個類別。
-
左春秋傳記:
這是中國第一部敘述詳細完整的編年史。 原名《左春秋紀》,又名《春秋左傳》,據說是魯國史學家左秋明所著。 《左傳》具有很高的文學價值,對後人影響很大,不僅在歷史著作的寫作上樹立了光輝的榜樣,而且為散文、討論、戲劇的敘事提供了豐富的營養。
《春秋》是我國歷史上第一部編年史。
《春秋》是魯國的史書,記載了陸隱元年(西元前722年)至魯艾十四年(西元前481年)的歷史。 它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編年史。 《春秋》一書的歷史價值很高,記載的內容基本可信,但不完整。
在中國古代,春秋兩季是諸侯聘請皇室的季節。 此外,春秋兩季在古代也代表了一年四季。 史書記載了一年四季發生的重大事件,所以“春秋”是史書的總稱。
而魯國史書的正式名稱是《春秋》。 以前認為孔子修訂了《春秋》一書。 現在人們認為它是由魯國的歷史學家製作的,與孔子無關。
春秋時期的文字非常簡潔,對事件的記錄也非常簡短,原文只有18000多字,現存版本也只有16000多字。 因此,古人為這本書寫了一些作品,對書中的記載進行了解釋和解釋,這被稱為“傳記”。 據《漢書藝術文化編年史》記載,春秋時期共有5家出版社
《左傳》30卷。
《公羊傳奇》,第11卷。
《鄒氏傳》,11卷。
《賈家傳》11卷。
後兩者已不復存在。 《公羊傳》和《顧良傳》寫於西漢初年,寫在當時流行的官書上,稱為《晉文》。 左傳有兩種,一種是出自孔子故居的城牆,用秦朝以前的古字型書寫的,稱為古書; 乙個是戰國時期從尋慶流傳下來的。
公羊關和古梁關與左關有很大不同。 《公羊傳》和《顧良傳》就是所謂“妙言大義”,就是試圖解釋孔子的初衷(筆者認為春秋時期是孔子寫的。 因此,許多內容都太牽強了,經不起推敲。
另一方面,《左傳》是以史實為依據,對春秋時期記載錯誤或未記載的重大事件進行補充和糾正。 而且,《左傳》的文學性也很高,因此其歷史價值和影響力要大於《拉姆傳》和《顧良傳》
-
中國著名的編年史書籍有《春秋》《左傳》《資治通鑑》《竹書編年史》《漢記》《後漢記》《國雨記》等,其《春秋》是中國現存最早的編年史書,《左傳》是中國第一部比較完整的編年史書,《資治通鑑》是中國最大的編年史通史。
編年史簡介。
編年史是中國歷史書籍的一種體裁,是以年表為線索,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排列歷史事件的一種歷史書體。 比較有名的編年史有《春秋》《左傳》《資治通鑑》《竹書編年史》《漢記》《後漢記》《國語》等。 因為編年史是中國古代歷史最悠久、歷史最悠久的文學體裁,所以被稱為“古代史”。
特性。 編年史書,用事件把日子連起來,到一天中的日子,到一年中的時間,去了解一代人興衰的大趨勢,其好處是給人乙個清晰的時間概念,更容易反映歷史事件發生和發展的背景; 缺點是不容易關注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絡。 這種體裁以時間為中心,對人物生活、經典體系、文化的敘述往往過於短暫和碎片化,甚至無法將未知的時代寫進書中,影響了編年史的使用價值。
-
1.《春秋經》,即《春秋經》,又稱《林經》或《林史》,是中國古代儒家經典的“六經”之一。
也是周時期魯國的國史,現存版本由孔子修改。
《春秋》是我國第一部史編年史,共35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也是十三部經典中篇幅最長的一部,被列為《四庫全書》中的一部經典。
記載範圍從西元前 722 年(陸隱元年)到西元前 468 年(陸哀二十七年)。
2.《左傳》據說是春秋末魯國左秋明為《春秋》註解的史書,《公羊傳》和《顧良傳》統稱為“春秋三傳”。
它是中國第一部詳細敘述的編年史,也是歷史散文的傑出代表作。
全書共35卷,是儒家經典之一,也是十三部經典中篇幅最長的一部。
記載範圍從西元前 722 年(陸隱元年)到西元前 468 年(陸哀二十七年)。
3.《資治通鑑》(常建,簡稱“同鑑”),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多卷編年史,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主要以時間和事件為依據,寫於周衛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到周世宗獻德六年(公元959年)五代之後,涵蓋了16個朝代和1362年的歷史。
在這本書中,編者總結了許多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宋申宗認為這本書“看過去,有治之本”,就是以史的得失為警示,強化統治,故命名為《資治通鑑》。
《資治通鑑》共294卷,約300萬字,《論異論》和《目錄》30卷。
4.《竹書編年史》是春秋時期晉國和戰國魏國的史學家所編的編年史。
西晉咸寧五年(279年),戰國時期,濟縣(今河南濟縣)的百姓不得盜取魏襄王(或魏安嬌王)的陵墓,又稱《濟冢編年史》和《古溫編年史》(前秦文), 對研究先秦史具有很高的歷史價值。
5.《漢記》是一本描寫西漢歷史的歷史書,文體為編年史,30卷,作者為東漢荀嶽。
荀嶽(公元148年,公元209年),字中玉,漢仙帝時任侍者,後任秘書、監事。
他是《沈鑑》等的作者。
漢顯帝發現班固的《漢書》難以理解,於是請荀嶽根據左傳的編年史,將《漢記》復抄給他參考。
-
編年史書和編年史通史的區別: 編年史歷史書籍包括編年史通史和編年史編年史編年史。 編年史就是說史書是按時間順序寫成的,編年史通史是指跨越多個朝代的史書按時間順序寫成。
編年史是中國傳統歷史書籍的一種體裁,是一種以年表為線索來安排歷史事件的歷史書籍。 編年史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錄歷史事件。 因為它是以時間和歷史事件為基礎的,所以對舊彎的寬容度更高,反映了同一時期各種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
如:《春秋》《左傳》《資治通鑑》《竹書編年史》《漢記》《後漢記》《國玉》等。 因為編年史是中國古代歷史最悠久的文學體裁,所以《隋書》被稱為“古代史”。
-
特定國家/地區:歷史事件按國家/地區單獨敘述。
屬於特定國家的歷史書機構包括“中國”、“戰國政策”和“三國志”。
左秋明在春秋時期寫的第一部《漢語》;
二是劉翔在漢初編纂的《戰國政策》。
編年史:按時間順序用作安排相關歷史事件的線索。 編年史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錄歷史事件。
屬於編年史風格的歷史書籍有《春秋》、《左傳》、《資治通鑑》。
第乙個是孔子在春秋時期編纂的《春秋》;
二是左秋明在春秋時期寫的《左傳》;
三是北宋史學家司馬光的《資治通鑑》。
編年史:東亞史書的一種形式,是一種根據編年史和傳記人物、時間和緯度來反映歷史事件的歷史書籍的風格。 傳記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的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文字和記述的進一步結合。
從體裁形式上看,傳記風格是書、家、傳、書目、史表、史理的綜合。 它是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以傳記為中心敘述史實。 《紀》是皇帝的書,列在書的前面,傳記是其他人物的傳記,從漢代司馬遷寫的《史記》開始。
歷史事件按國家/地區單獨敘述。 《中國人》是中國第一部國別史記,是一些民族編年史的歷史散文。
一是司馬遷的《西漢史記》;
第二部是東漢時期班固所著的《漢書》。
起源於西周穆王,結束於戰國初年,包含周、呂、齊、晉、鄭、楚、吳、越等國約427年的歷史事實。 春秋戰國時期,被晉國史學家編成書。 《中國人》的記載比《春秋》的記載要詳細生動得多,儲存了許多珍貴的史料。
《戰國政策》是戰國時期史料的彙編。
屬於姬傳記風格的歷史書籍包括《史記》和《漢書》。
編年史、特定國家風格和編年史之間的區別在於它們在體裁上有所不同:
1.編年史。
編年史是中國傳統歷史書籍的一種體裁,它以年表為線索來安排相關歷史事件。 編年史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錄歷史事件。
因為它是基於時間和歷史事件的,所以更容易反映同一時期各種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 如:《春秋》《左傳》《資治通鑑》《譚如達》《竹書紀》《漢記》《後漢記》《國玉》等。
2. 特定國家/地區。
國家系統以國家為基礎,包含歷史事件的縱向和縱向敘述。 《中國史》是中國第一部國別史記,是國史的一部分歷史散文,從西周穆王開始,到戰國初年呂喪公結束,包含周、呂、齊、晉、鄭、楚、吳、越等國約427年的歷史事實。 春秋戰國時期,被晉國史學家編成書。
3. 編年史。
《紀傳》是東櫟范雅史書的一種形式,是設定乙個人的傳記(皇帝的傳記叫“紀”,一般人叫“傳”,特殊情況下的人叫“紀”,記載制度、風俗、經濟等叫“知”,歷史事件以“表”的形式排列)。
-
編年史、編年史和國家的概念:
1.編年史:一種歷史彙編體裁。 編年史是根據在世皇帝的年表對歷史事件的記錄(即,第乙個記錄純粹是按時間順序排列的)。
有《資治通鑑》,還有孔子的《春秋》、《春秋三傳》:左秋明的《左傳》(又稱《春秋左傳》)、《春秋公羊傳》、《春秋穀梁傳》等。
其中,《春秋》是現存最早的中國編年史書相傳是孔子根據魯國史學家編纂的“春秋時期”編纂修訂的。
2、國別制:國(候選國)是備案主體,即根據國別分類記錄歷史。
乙個是左秋明在春秋時期寫的《漢語》; 比較好的是劉向在漢初編纂的《戰國政策》。
其中,《中國人》是中國最早、最早的民族史又稱國錄,是國史散文作品的一部分,從西周穆王,在戰國初年陸喪公,包含周、呂、齊、晉、鄭、楚、吳、越八國的歷史。
3.傳記:一種以人物傳記的方式敘述歷史事實的歷史書籍。 也就是說,以人物活動為中心記錄歷史,即為人物建立傳記。
代表著作有《史記》和《三國志》,均為傳記。
其中,《史記》是中國最早的歷史書,也是中國最好的史書,由西漢司馬遷編纂。
編年史、編年史和國家之間的區別:
1.流派不同
編年史通過反映歷史的人物活動,是司馬遷創作的一類史書,從《史記》開始。
編年史基於年表被用作記錄歷史的線索,從孔子對春秋時期的修正開始。
該國基於國家是歷史的單位以“漢字”開頭,據說是春秋時期的歷史學家左秋明所寫。
2.描述的重點不同:
編年史通過乙個人在某個歷史時期的活動以反映當時的歷史事件。 也就是說,編年史的重點是歷史人物。
編年史的重點是:時間歷史事件嚴格按年、月、日記錄。 具體來說,就是某天、某月、某年發生的事情,這有點類似於大事記。
該國的重點是:各種附庸國,主要記錄在某個藩屬國,相關人物的言行。
3.優點和缺點不同
編年史傳記範圍更廣一些,有利於突出某些關鍵歷史人物。 但與此同時,它往往導致某些歷史人物的誇大。
編年史:時間是中心,它可以清楚地顯示歷史事件發生的時間,以及它們之間的關係。 但是,它無法完整地展示某個歷史事件,以至於一些關鍵的歷史人物被淹沒在浩瀚的歷史長河中。
特定國家/地區的實體注意真實歷史的記錄,這是相對客觀的,但每個流派都有自己的理論,意識形態主題會很複雜。 而且,由於記錄在每個附庸國都有記錄,因此不可避免地會重覆記錄相關國家之間的歷史事件。
編年史是中國傳統歷史書籍的一種體裁,它以年表為線索來安排相關歷史事件。 編年史以時間為中心,按年、月、日順序記錄歷史事件。 因為它是基於時間和歷史事件的,所以更容易反映同一時期各種歷史事件之間的聯絡。 >>>More
左通。 又稱《左春秋》、《春秋左傳》。 相傳是春秋時期魯國史學家左秋明所著,是一本比較詳細的早期編年史書,是在孔子寫的《春秋》一書的基礎上,對細節進行補足的著作,也應該是最早的編年史史書之一。 >>>More
PC,原來是電腦英文的縮寫,我們一般看到的電腦是由主機和顯示器以及周邊設施(滑鼠、鍵盤等)組成的! 與一體機最大的區別是主機和顯示器是分開的,它們通過電纜連線! 一體機是將主機整體整合到顯示器背面,不再需要單獨放置!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