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4年,長江流域發生嚴重洪澇災害,對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構成嚴重威脅。 中國及時組織抗洪鬥爭,投入大量物質力量,動員群眾和解放軍官兵,開展了艱苦的搶險救災工作。 在抗洪鬥爭中,廣大人民群眾踴躍參加,克服了重重困難和危險,加強了加固堤防、疏浚河道、群眾志願勞動轉移工作。
解放軍官兵也積極響應解放軍號召,爭分奪秒抗洪救人,無私奉獻,勇往直前。在人民群眾的共同努力下,經過艱苦奮鬥,我們終於成功抗洪救災,保障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這場抗洪鬥爭,顯示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中國人民團結的力量和高超的治理能力,為國家和民族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
時任副總理的溫將軍是防汛副總司令,總司令是總理朱溫始終是前線指揮總司令。
-
年汛,包括長江、嫩江、松花江等。 長江洪水是繼1931年和1954年兩次洪水之後,20世紀最大的全流域洪水之一。 嫩江和松花江洪水也是全流域150年來最嚴重的洪水。
2.造成災害的原因是1998年長江洪澇的主要原因,如氣候異常、暴雨過多、江湖蓄水能力下降、調峰減少、水位抬高等。
3.這次災害的特點是1998年洪澇災害規模大,影響廣,持續時間長,洪澇災害嚴重。
4.據初步統計,全國共有江西、湖南、湖北、黑龍江等29個省、市、自治區受災最嚴重,災區面積1億畝,災區1億畝,人口1億人,死亡人數3004人,房屋倒塌685萬戶, 直接經濟損失1666億元。
-
1、自然因素:洪澇量大:氣候濕潤,流域寬,支流多,汛期長,水量大。
如果氣候異常,流域內暴雨,南北支流和川河同時發生洪水,長江幹流勢必發生大洪水。 中游地區防洪滯留場所不足,滯洪能力差; 河流中下游洩洪能力不足。
2、人為因素——由於人類活動不合理:長江中上游山區濫砍森林,植被減少,導致:流域水源涵養、歷史徑流調節、洪峰減少的能力下降; 水土流失加劇,河床淤積,洩洪能力降低。
在湖泊中下游,沉積物的淤積導致湖泊萎縮,蓄洪功能減弱。
3、長江洪水的成因既有自然的,也有人為的,但兩者的作用是不同的:一是自然因素,二是人為因素,人為原因起著加劇洪澇的作用。
4、洪水量大:瓦斯開挖和腐爛潮濕,流域寬,支流多,汛期長,水量大。 如果氣候異常,流域內暴雨,南北支流和川河同時發生洪水,長江幹流勢必發生大洪水。 中游地區防洪滯留場所不足,滯洪能力差; 河流中下游洩洪能力不足。
長江中上游山區森林砍伐導致植被減少,導致流域節水、調節徑流、減少洪峰的能力下降; 水土流失加劇,河床淤積,洩洪能力降低。 在湖泊中下游,沉積物的淤積導致湖泊萎縮,蓄洪功能減弱。
5. 人為原因在加劇洪水方面發揮了作用。
-
1998年的長江洪水是本世紀第二大流域洪水,僅次於1954年1998年洪水,當時鄱陽湖水面明顯擴大,一些主要圩田坍塌。
1998年鄱陽湖區水域面積達5900km2,洪澇災害十分嚴重史上重大洪澇災害統計——1998年長江洪澇災害:1998年汛期,長江以南降雨多於往常,暴雨天數多,強度大, 降雨持續時間長,範圍廣,長江流域降雨大致分為4個階段:6月12日至26日,降雨集中在鄱陽湖和洞庭湖地區,總體降雨量為300。
1998年,長江流域經歷了一場災難性的洪澇災害,這是由於降水過多造成的,以及長江中上游地區過度砍伐森林和水土流失造成的。
-
自然原因:
一、水系統特點:
流域寬闊,支流多; 中上游植被受損嚴重,泥沙含量增加。 中下游多為平原,河道彎曲,水流緩慢,水流不暢。
為圖書館使用者提供的獲獎調查。
2、水文特點:流經濕潤地區,降水充沛,汛期長,幹流水量大。
3.氣候特徵; 有些年份天氣異常,盆地內下大雨,造成洪水氾濫。
-
據史料記載,從西元前185年(西漢初)到1911年(清朝末年)2096年,長江共遭受了214次大洪水。 從1499年到1949年的450年間,湖北省江漢幹堤決堤186次。 歷史上長江的幾大洪水如下:
1788年,長江上、中、下游地區發生大水澇和洪水。 7月23日,宜昌峰值流量為每秒8.6萬立方公尺。 靖江堤防有20多處決堤,洪水衝進荊州市,水深五六公尺,兩個月後水退去。
1860年,宜昌洪峰流量約為每秒92500立方公尺,致城洪峰流量達到每秒11萬立方公尺。 今年的洪水從6月中旬持續到7月下旬,11月下旬發生洪水,這在典型的一年中很少見。
1870年,洪水主要來自嘉陵河流域,北碚洪水洪峰達到每秒57300立方公尺,洪水影響了從四川流域到長江中游平原湖區的範圍,約3萬平方公里的面積被淹,湖北30多個州縣, 湖南省20多個州縣遭受嚴重洪澇災害。這次洪水是自1153年以來最大的一次。
1931 年 7 月至 8 月,發生了全流域洪水。 長江流域受災面積達15萬平方公里,中下游農田5000多萬畝被淹,造成14.5萬人死亡,2800多萬人遇難。 武漢關最高洪水水位達20-20公尺,武漢市區大部分水深達幾丈多,洪水浸泡了3個月。
1935年7月3日至7日,湖北省五峰市發生5天大暴雨,導致長江流域發生區域性洪澇。 主要分布在麗水、寒水的上下游。 超過2,200,000英畝的耕地被淹沒,1,000多人受到影響,142,000人死亡。
1954年7月,百年少有的全流域洪水發生,漢口最高洪水水位達29 73公尺,峰值流量為每秒76100立方公尺。 受災總面積達5400萬畝,遇難人數超過1800萬人,京廣線100天無法正常通車。
1954年6月中旬,長江中下游地區發生3次暴雨,持續了9天。 直到7月底,流域每天都有強降雨,降雨強度很大。 >>>More
它會破壞各種建築物,破壞環境,嚴重時會攜帶各種病毒和病菌,危及生命安全,還會導致價格上漲。 洪澇災害幾乎每年都會發生。 洪水經常導致農田被淹沒,房屋被毀甚至被沖走。 >>>More
自7月以來,長江流域因強降雨而持續發生洪水。 7月2日,"長江一號洪水"形成於長江上游; 目前"長江二號洪水"還是肆無忌憚"威信"值得注意的是,長江三號洪水正在上游形成。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