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界”一詞起源於哪部佛經? 1. 法界的經典

發布 文化 2024-06-13
10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庫沙理論。 法界]是指一切作為意識物件的事物。它是十八界之一。

    《庫沙論》第一卷:受、思、行三蘊,不顯現不作,稱為法界; 在十二個中,它被稱為佛法師。 然而,十八界中的其他十七種也被稱為佛法因此,廣義的法界是指一切有活的和無活的法則。

    如果從現象和本體論的角度來看,它可以分為四個法界:

    1、法律是指一切法律,邊界是分界線; 每個佛法都有自己的身體,有不同的界限,構成了千差永珍的現象境界,這就是所謂的佛法境界。

    2、佛法的現象雖然眾多,但其真性始終如一,一視同仁,超越語言文字,是無聲智慧的境界,稱為佛法境界。

    3、一切現象境界與本體境界有一無關係,一與一的法不相容,一與多暢通無阻,法是和諧的,這稱為無阻礙的法界。

    第四,一切現象界相互影響,乙個是一切,一切是無止境的,一切是無阻礙的,這叫做一切無阻礙的法界。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在佛教中,“法界”一詞一般是指意識的境界,即十八界的法界。 在七十五小乘佛法中,有46種心,14種無為,3種無為,無顯現,共64種法。 在100大乘佛法中,有51個心,24個不對應的作為,6個不作為,佛法的地方有顏色(無表),共82個法。

    有乙個法界,統領一切法,剩下的十七個境界也叫法界。 不同的佛經和宗派對法界的開閉有不同的分類,有一法界、三法界、四法界、五法界、十法界等等。如《雜阿哈瑪經》《大般若經》《華嚴經》《大乘信仰論》等講乙個法界華嚴宗講三法境、四法界、五法界、十法界,天台宗、密宗也講十法界。

    如果有用,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佛法不同於心法和心法,色法是指一切物質世界和虛空,而法法是指一切精神世界,法界是兩者的總和。 在佛經中,法界分為十大類:法界、菩薩法界、緣起覺法界、舍羅瓦卡法界、天法界、人法界、阿修羅法界、鬼法界、獸法界、地獄法界。

    但是,十法界離不開一心,所以也有真法境的說法。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法界是輪迴眾生,即世俗世界的眾生,也就是我們地球上世間的眾生,他們詭詐多端,好勝心強,想盡各種方法讓自己變好,想讓自己的國家變好,包括各種動物。 為什麼叫法界,因為人或動物會千方百計地為自己的利益尋找出路,追求完美。 就算他沒有理由,也會被自己的嘴巴美化,他的頭是道,刀槍不入,這是法界眾生,他要整天想著如何應對社會生活。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法界】。

    1 佛法分為法則,界分,各法各有身,界不同,故稱為法界。 2 法是法,界是邊義,極法是邊,所以叫法界。 3 法則雖然在外表上大相徑庭,但都是一樣的,所以被稱為法界。

    4 一和一法,法是和的,它擁有一切的法則,所以它被稱為法界。

    出自:【《佛教常用詞彙》陳一曉】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佛法境界是不確定的,我朋友的簡單理解是,我們目前感知的環境是好的。 以後深入了解之後,自然會徹底理解。 如果你有興趣,你可以閱讀經文,這些經文更詳細。

    當然,我說他並不像他朋友自己理解的那麼好。 知道乙個點,體驗乙個點。 這是事實。

    阿彌陀佛!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法界是指意識的境界。

    法界:佛教和道教術語。 佛法一般是指宇宙中的一切事物,包括世界的佛法,通常被解釋為“追蹤”,即所有不同的事物都能保持自己的特性,彼此不和諧,按照自己的規律,人們可以理解它們是什麼。

    邊界,意思是種族和分裂,意味著不同類別中的不同事物保持自己不同的邊界。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它指的是唯一和絕對平等的真理; 也就是說,天台宗所稱的法境,華嚴宗所說的真法境之一,經久不衰,大乘信仰論的真理就像一扇門。 也是一心法界、一諦法界、一諦法界。 境界是以它為基礎的正義,聖法是依真而生,而真理是聖法所依據的因緣,所以叫法界; 這個法則是平等的、唯一的,是唯一的真理,所以它被稱為法則境界。

    大乘信仰理論(32,576a):如果心是真實的,那麼被困的腔就是法界的身體。 所謂心不朽不滅,一切法都只是憑妄想而分,若與妄想分離,就沒有萬界的顯現。

    《大乘信義學說》(慧元),《大明三藏法》第4卷,第53頁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大乘信仰論》 “心為真者,是法界大通相。 換言之,一法的境界是非二真心,在這種情況下,“一”是絕對的,“法”是聖法,“境界”是因;例如,佛法隱藏在《大乘論》的《大乘論》中(大正44.252a)(大正44.252a)中:“擁有一種法界的人就是一種法界。 這不是算術之一,據說沒有二相等和相等的理性,所以叫一。

    省略)根據聖法,所以雲法境。(略)神聖的律法就是在這種背景下誕生的。 其原因在於國度的正義。

    那些把整個宇宙看作乙個法界的人,並沒有建立妄想、淨化和聖性的區別,而只是建立平等理性的絕對方面,即不染色、不純、不生不滅的無差別,即大乘佛教的啟蒙和信仰理論中提到的真門。

    此外,佛法存放在《華嚴經檀宣記》第十八卷中,該卷將法界分為五門,在第三道門中,“做事與不做事的法界”(大正35.440c),“一心法界包含兩扇門:(1)心如門,(2)心生出毀滅之門。 這也是基於“信仰論”,即一心一意的法界。 不過,在《華嚴大書院》六十卷中,清涼清澈的視野,五門中唯一一扇,確實沒有受到法界的阻礙。

    宗密《許願》卷一(卐字7·797b)“法界雖多,皆顯,但真正的法界只有乙個,即諸佛眾生清淨心。 “在同一本書中,當佛陀普賢菩薩進入法界第二卷時,有人說(續7·843b)'唯一真正的法界據說是孤獨而空虛,深邃而包容,(省略)應該永遠存在一切,即一心。 也就是說,城關、宗密兩位高手,帶著普顯進入了法界,普顯是一度真正的法界,而這顆唯一的真心,叫做萬物之心,是《華嚴經》的精髓。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隋朝慧元在大乘正章中相信,在佛教的基本理論中,苦之集四聖諦中,苦之集是法界緣緣的匯合,道的消亡是法界的緣起。 華嚴宗的二祖智嚴首先提倡法界起源論,認為《華嚴經》就是解釋法界的起源。 華嚴宗法藏三位祖宗繼承並發展了法界緣緣思想的智慧,用海果緣本性,闡明了世間真相。

    因因分為無盡的和諧,相信宇宙萬物都是彼此因果的; 一事為因,萬事皆果,萬事皆因,一事為果; 乙個就是一切,萬物就是乙個,彼此不相容,沒有盡頭。 海果是諸佛的無盡境界。 因此得名“無盡的起源”。

    法界還認為,世間外的一切現象都源於與生俱來的法性。 法性是“一心”,即“一心”的本質和本質,又稱“善心”、“如來藏”或“如來藏自性清淨心”。 世間和世外的一切現象都是從“清淨的心”中自發產生的。

    沒有“一顆心”,就沒有別的了,所以就有了性起源的名字。 諸佛的境界也是出“法性”,出“一心”,與“法性”和“一心”相稱。 法性是世間外一切法,所以諸佛與眾生和睦相處,淨土與汙穢之地和睦相處,世俗世界與佛界也和諧相處。

    法界起源論也談到了四重法界:“物”(現象)、“理性”(本體)、“無阻”(合一)和“萬物暢通無阻”。 華嚴宗四祖城觀十分重視以“理”和“物”為根的思想,充分發揮了“法界”包含一切的思想。

    他說:“凡屬法界者,皆為大臣,無所事事”,“依存者,對身也大用處”。 “法界”是指世人對事物差異的理解,不在佛陀智慧的範疇之內。

    “法界”是指承認事物的共性,但還不是佛陀的完全智慧。 “導演不妨礙法界”,觀察理與物的聯絡,導演們毫無阻礙地相互“滲透”,這不是佛陀智慧的最高階段。 “萬物不妨礙法界”,理性融入物,萬物融為一體,無阻礙,相互包容,以致無窮無盡。

    覺悟是成佛的最高階段。 “萬物暢通無阻”的理論是華嚴派的特有表述,是法界緣理論的理論重點。

相關回答
8個回答2024-06-13

1.紅彤彤這個詞有兩種發音,拼音[hóng tōng tōng]hóng tóng tóng],兩種聲調和一種聲音。 >>>More

3個回答2024-06-13

“檔案”一詞最早出現在清朝。 >>>More

5個回答2024-06-13

1.國防大學是全軍最高學府,負責為軍隊培養高階軍事幹部和培養研究生。 它位於北京。 >>>More

7個回答2024-06-13

關於閱讀,我認為有一句話特別有道理:“閱讀是世界上成本最低的欣賞方式。 我同意其中的10,000個字。 >>>More

6個回答2024-06-13

如果你想系統地學習,可以考慮報名參加線上直播課程,並推薦CGWANG的線上課程。 老師講得很細心,下課後可以回看,還有同型別的錄課可以免費學習(贈送終身VIP)。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