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箏是中國一種非常古老的漢族弦樂,是一種彈撥樂器。 在漢族傳統樂器中,古箏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表現力相當強,深受人民群眾喜愛。 結構由面板、鵝柱、琴弦、前山、弦釘、調音箱、腳、後山、側板、出聲口、底板、弦孔組成。
鄭的形狀是乙個長方形的木製揚聲器,弦架“鄭朱”(即燕朱)可以自由移動,一弦一音,按五聲音階排列,最早的25弦鄭最多(分為鄭),唐宋時期有十三根弦,後來增加到十六根, 十八弦、二十一根弦等,最常用的規格是二十一根弦;通常古箏的型號前面有S163-21,S代表S形月山,由王訓志和苗金林共同發明,163代表古箏的長度約為163厘公尺,21代表古箏的弦數21。
-
不,是中國民族樂器,與古琴相似,但琴弦比古琴多,音色也比古琴好。
-
古琴就是我們今天的古琴,只有七弦,沒有馬鞍,比古箏難彈得多。 如今,使用最廣泛的古箏是21弦,相對容易上手,學費比古琴便宜很多。
-
是樂器的名稱。
-
雖然兩者都是彈撥樂器,但古琴和古箏是兩種樂器。
古琴又稱瑤琴、玉琴、絲琴、七弦琴,是中國傳統的彈撥弦樂器,已有3000多年的歷史。 古琴音域寬廣,音色深沉,餘音悠長。
古箏,又稱漢正、秦正、姚正、欒正,是中國漢族傳統樂器中的一種鄭樂器,屬於彈撥樂器。 它是中國獨特而重要的民族樂器之一。 音色優美,音域寬廣,演奏技巧豐富,表現力相當強,深受群眾喜愛。
-
秦和古箏的區別如下:
1.音域不同。
古琴一弦多音,音域可達四個八度,而古箏的表現力略遜古琴。
2.形狀不同。
古琴身像乙個長喇叭,有七根弦; 古箏由框架板、頂板和底板組成,從最早的5弦發展到24-26弦。
3.形狀不同。
古琴常見的形狀有伏羲式、中尼式、蓮竺式、洛霞式、月亮式等。 主要區別在於它取決於身體的頸部和腰部形狀。 漆的虛線是古琴年代的標誌。
由於長期效能的振動和木底和漆底的差異,古琴會形成斷線。 如梅花折斷、牛毛折斷、蛇肚折斷、冰裂、龜折等,都有琴摺紋,其聲音純淨、清澈、美觀,因此更加珍貴。
古箏由框架、面板和底座組成。 最早的鄭琴是5弦,戰國末期發展成12弦,隋代13弦,清朝16弦,上世紀60年代21弦,近年也有24-26弦。 琴弦均勻地排列在古箏表面,每根琴弦由人字形弦馬支撐,屬於馬樂器的彈撥音樂類。
-
古箏與古秦的區別:
1.時間差異。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形成於3000多年前,傳說是"伏羲"、"神農"由氏族製造; 古箏是很晚的,形成於秦朝,相傳秦國有婀子不義之人,色(樂器)傳給兩個女人,兩個女人要打架,領頭的是兩個,所以叫"秦錚"。
2.形狀的差異。
古琴的主體是用單根木頭做的,琴的表面用七根繩子繫著,所以在古代被稱為古琴"七弦琴"。琴弦用天鵝絨繩繫在別針上,屬於彈撥音樂類別"無馬樂器"古箏由框架、面板和底座組成。
最早的鄭是5弦,戰國末發展為12弦,隋代13弦,清代16弦,上世紀60年代21弦,近年增至24弦26弦。 琴弦均勻地排列在古箏表面,每根琴弦都由人字形弦馬支撐,屬於彈撥音樂類"有馬樂器"。
3.音域、音色和表現力的差異。
古琴只有七根弦,但一根弦有多個音,它的音域有四個八度以上,在面板上的十三個的幫助下"鋼琴標誌",可以播放很多泛音和按音。 古箏基本上是一串1 2音,在同一弦中移動弦馬(柱),可調為音高,音域寬廣,音量巨集大,音色純淨優美,悠揚悅耳。
4.樂譜的差異。
古琴樂譜自成一派,在古代被稱為古琴樂譜"文字光譜"傳到唐代後,被稱為“減去譜”字。",而古箏在古代使用較多"標尺表示法"如今,它是多用途的"簡要評分"、"員工"。
古琴製作歷史悠久,許多名琴都有書寫參考資料,並有奇妙的名字和神奇的傳說。 其中最有名的是齊桓公的“角鈴”、楚莊王的“纏梁”、司馬相如的“青氣”和蔡庸的“蛟蛟”。這四架鋼琴被稱為“四大名鋼琴”。 >>>More
古箏有21根弦,有鞍,體積大,比較容易學; 古琴有7根弦,沒有馬鞍,體積小,學習難度比較大。 你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身體條件來學習它們。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