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特別喜歡思考別人的心理活動,我有精神疾病嗎?

發布 心理 2024-06-22
1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只能說明你在乎別人對你的看法,你想在別人心目中做到完美,你不喜歡被別人忽視,你不喜歡被貶低,這樣的人的思想活動對某些人來說是正常的,你不會單純地像自己一樣,你想得到別人的認可和尊重, 這樣的人在社會上會受到傷害,而你懷疑自己有精神疾病,說明你不是乙個很自信的人,我可以試著做我自己,不在乎別人的眼光,不要在意別人怎麼看你,只要盡量做到最好,依靠別人的心理活動來提公升你的心理素質和思維旋轉是合適的, 這有利於你自己在集團中更好的發展。)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這很正常,你知道的,心理學專業的學生就是靠這個技能吃飯。。。如果這是精神疾病,那我們怎麼能為難心理系呢......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僅憑這一點並不能定義是否存在精神疾病。 如果你不讓這影響你的正常工作生活,那也沒關係......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這是什麼,大家都一樣,大多數藝術家都有這個偏好,你不得不吹噓自己有同理心。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不,知己知彼是無敵的。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好吧,我想我正在考慮其他人會怎麼看你,或者也許它正在考慮它,我想。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為什麼我總是那麼在乎別人的看法,你認為這是精神疾病嗎?

    1)心理解釋。

    過於在意別人意見的原因有很多,主要原因是人性格敏感脆弱,一般來說缺乏自我。 我在“關注他人的想法”一文中詳細討論了這一點。 在臨床諮詢中,我們發現這種現象存在於大量病例中:

    過分在意別人的意見,嚴重影響了他們的人際關係,他們的心理感受非常矛盾和痛苦。 同時,研究還發現,她們的心理問題與她們從小的戀愛模式和缺乏自信有關。 看來他們的性格不屬於自己。

    心理學家海倫·多伊奇(Helen Deutsch)在《精神病的精神分析》中詳細闡述了一種稱為“尋求者人格”的人格。 她說:這種性格的人似乎被託付生活,為了保持平衡而迎合外界,直到有一天,一些意想不到的事件讓他們崩潰,甚至到了抑鬱的地步。

    那些過去烙印在患者生活中的抑鬱,尤其是自戀受損和自尊被剝奪的抑鬱,似乎突然隨著痛苦而浮出水面,作為一種對他人喜歡的矛盾需求和對他人評價的關心。 你會發現,他們故意表現得像個好人,在尋找被別人接受的艱難道路上。 活著,彷彿是為了陌生人的“認可”而活著。

    我想,海倫。 多伊奇的研究很好地說明了為什麼有些人如此關心別人的想法。 還有一點:

    在任何一段關係中,如果你試圖獲得別人的認可和接納,你不可避免地會費盡心思去關注別人的心思,你也不可避免地會屈尊去迎合別人,建立關係。 那麼,作為一種討人喜歡的防禦模式,心理動機不是想著別人的認可,而是防禦別人的傷害,比如否認、嘲笑、孤立等,防範自己內心最深處的恐懼。

    此外,人格形成的根源主要在於過去。 例如,神經質人格的父母主要以對自己思想和意志對孩子的強制公正的形式忽視孩子,簡而言之,灌輸要求並剝奪他們感情的教育(這裡沒有必要詳述人格的形成,因為這是乙個很大的話題,很難解釋清楚)。

    2)回到你身邊。

    回到你身上,連續有兩個問題,不知道你是更關注“你為什麼刻意在乎別人怎麼想”,還是“這是精神疾病嗎”? 我之所以問這個反問句,是因為經驗告訴我,有些人有前乙個問題,只是出於好奇,沒有擔心或焦慮,而是擔心自己是否患有精神疾病。 從理論上講,這兩個問題是相關的,但就個人而言,它們不是。

    比如,某人對別人的態度非常敏感,在交往時總是害怕被拒絕,但是他覺得自己可以承受這種恐懼,他根本不在乎是不是精神疾病,因為他認為每個人都有精神疾病,這很正常。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過於體諒別人的感受,可以理解為更在乎乙個人的性格和做事方式。

    這是可以理解的,但要學會適度地做。

    做事要適度,你就不會糾纏不清。

    也建議定期閱讀一些人際交往書籍,這樣對自己的成長更有幫助。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你說你以前想太多別人的感受,想太多別人,所以從現在開始,在不損害別人利益的情況下,多想想自己,多關注自己的感受,多表達自己的情緒,主動向別人表達自己的需求,得到支援,讓自己不那麼沮喪, 學會伸展自己,讓自己更順暢地流動,看看情況如何。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過多地考慮別人而不是為自己著想是不對的。 每個人都是人,他們的心也是血肉的。 這樣做的適當方法是讓自己感到舒適,同時也要考慮他人的感受,這被稱為利己主義和利己主義。

    利己主義和利己主義是值得稱讚的。 過多地考慮別人的感受,有沒有討好別人的心? 從長遠來看,我會不舒服。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太過體諒別人的感受,這種情況可能是心理上的好孩子情結造成的,當然應該還有其他因素加在一起,如果你覺得自己必須解決,可以考慮去心理諮詢室。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這類人會出現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因為小時候的一些不好的經歷,或者因為父母忙於工作,疏忽了自己,無法承受生活或學習的壓力,可能在心理上造成了一定的創傷,還有一些精神疾病。 所以對於這群人來說,其實他們和我們是一樣的。 他們沒有生病,他們只是需要更多的關愛,或者關心和關注。

    如果我們遇到志同道合的同學或夥伴朋友,心中不要有歧視,用自己的小力量去幫助他們,試著讓他們敞開心扉,讓他們融入自己的自己,讓自己更多地了解他們。 然後盡量幫助他們,讓他們更快樂。

    已經存在而沒有精神疾病的人可能承受更大的精神或心理壓力。 可能出現的第乙個問題可能是想知道您是否患有精神疾病。 其實我也可能會用言語攻擊自己,我會在周圍的環境中,尤其是在陌生的環境中,養成一種恐懼和恐懼的態度,我會越來越不自信。

    言語變得稀缺。 與朋友的交流越來越少。 我不想與他人分享任何不好的情緒或快樂的事情。

    我心裡最大的負擔是害怕周圍的人不會接受我。 對疾病的嚴重程度也有一定程度的焦慮。 如果你知道你有精神疾病。

    當你第一次得知自己患有這種疾病時,你可能會有點無法接受。 但其實你可以發自內心地告訴自己,自己沒有一些病態的疾病,你和其他人一樣,積極接受,願意說話,願意傾聽,以積極的態度生活。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樂觀的人不會在意這些細節,他會配合**,會更快**。 悲觀主義者會在大腦中製造各種困境,他們會擔心自己會害怕自己無法走出噩夢的圈子,這會增加他們的心理負擔並推遲**。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如果我發現自己有精神疾病,我首先想到的是,誰能幫助我,或者我應該去找什麼樣的心理學家來幫助我,我可以接受,因為不管你接受與否,都是事實。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我開始認為我明明是乙個正常人,我無法接受我是乙個精神病患者。 但是在和別人比較並做出反應之後,他們會慢慢承認。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人類健康分為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有人說90%的人都有心理健康。

    從這個角度來看,你的心理也是一種精神疾病,但並不嚴重,也不會影響你正常的人際交往。

    但是,如果你過去不改變和糾正它,它可能會變得越來越糟,現在你已經發現了這一點"疾病",那麼是時候正確面對它並糾正它了。

    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是無利可圖的,任何互動都可以看作是向自己移動的利潤。 有人說父母對孩子的愛是無私的,但我不這麼看。 俗話說:

    養育孩子,防止老年".這不就是利潤驅動嗎? 即使是今天的養老保險,也不能讓孩子供養老人,但其中也有有益的關係。

    如果不能好好培養自己的兒子,面子是什麼,責任在哪裡? 為了面子,這也是驅使人們努力工作的好處。

    你為什麼不想接受別人的小恩小惠? 因為害怕將來要付出更大的利益,所以不想接受別人的小恩小惠。 但換個角度想,如果你不停地給別人小恩小惠,別人也會像你一樣想嗎?

    如果你繼續努力,也許有一天你會得到別人的好感? 所以,如果你能經常給別人恩惠,那麼你一定會得到恩惠"不情願"兩個字告訴我們,我們必須放棄才能得到它。

    正是出於以上原因,我建議大家大方地接受別人的恩惠,同時大方地給予幫助別人,讓社會上的人互相幫助,那就是"人人為我,人人為我"我相信好人有好的回報,只要你真誠地幫助別人,你就會慷慨地接受別人的恩惠。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有兩個方面:

    首先,在你小的時候,你的父母不讓你接受別人的東西。 這是從小養成的習慣,不是疾病。

    其次,也可能是小時候不好的經歷,讓你感到自卑,總覺得自己不好,不配擁有好東西,這是一種病。

相關回答
36個回答2024-06-22

如果遇到思維深度不夠的問題,需要不斷磨練經驗,成熟到一定程度就好了。

22個回答2024-06-22

我不想從早戀的角度來談你,因為大家都是學生,我明白早戀其實在身體上或心理上都很難避免,也不一定是錯的。 因為很多朋友在拖延之後都非常有動力,他們也一起被錄取到了關鍵點。 >>>More

29個回答2024-06-22

不要太擔心。

照顧好自己,不要讓自己在背後說別人的壞話。 >>>More

7個回答2024-06-22

我最喜歡的活動是跳繩。

有一次我們在體育課上,老師教我們如何跳繩。 按照老師的要求,我先拿起跳繩,開始準備活動。 準備完成後,我用雙臂拿起跳繩,開始學習跳躍。 >>>More

15個回答2024-06-22

溝通能力差是缺乏鍛鍊,因為我也是這樣乙個喜歡從無到有和我說話的人。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