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隆平的傳記150字?

發布 文化 2024-06-05
11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袁隆平. 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男,漢族,無黨派人士,江西省九江市。

    德安縣人。 1930年9月7日出生於北京,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發的先行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原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原全國政協湖南省委員會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士,中國發明協會會員, 湖南農業大學.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六屆、第七屆、第八屆、第九屆、第十屆、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名譽會長、常務委員會委員。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領域的開拓者和引領者,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和推廣,發明了“三線法”秈稻雜交水稻,成功研究“兩線法”雜交水稻,創造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 並提出並實施了“三產四豐產工程”,利用超級雜交水稻技術成果,出版了中英文專著6部,發表文章60餘篇。

    鶴霞做了乙個很酷的夢。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2021年5月22日),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30年9月7日出生於北京,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雜交水稻研發先行者,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袁隆平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 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中心主任。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袁隆平. 男,漢族,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

    1964年,他開始研究雜交水稻。

    1973年,實現了三系配套。

    1974年,培育出第一株雜交水稻強組合南油2號。

    1975年,雜交水稻種子生產技術研製成功,為雜交水稻的大規模推廣奠定了基礎。

    1985年,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思想,為雜交水稻的進一步發展指明了方向。

    1987年,他被任命為863專案的成員。

    雙系雜交水稻。

    專題責任專家。

    1995年,成功開發了兩個雜交水稻系。 同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1997年,提出了超級雜交水稻育種的技術路線。

    2000年,實現了農業部制定的中國超級稻種目標的第一階段。

    2004年,超級稻公尺目標的第二階段提前一年實現。 曾獲“國家特別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等多項國內獎項,以及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國際獎項11項。

    袁隆平解決了三系雜交水稻研究的三大難題

    首先,提出了“野生稻與栽培稻遠交”的技術方案,最終找到了雄性不育系的有效培育途徑,並於1973年實現了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復系的“三系”。

    二是強孕育。

    優勢雜交水稻“南油二號”等多種組合在生產中得到廣泛應用,成為世界上第乙個成功利用水稻優勢的科學家。

    三是突破種子生產壁壘,以往研究認為水稻雜交率僅此而已,雜交代種子產量很低,生產要求遠; 國際水稻研究所(IRRI)於1971年開始研究,並於1973年放棄了研究,因為該研究所沒有人相信它可以解決種子生產問題。 袁隆平領導的課題組成功解決了這個問題,種子產量逐步提高,現在畝產量已達到300多公斤。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袁隆平,男,漢族,無黨派人士,1930年9月出生,江西德安人,原湖南省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原湖南省政協副主席,中國工程院院士,第六、七、八、九、十屆常委 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第十一屆、第十二屆全國委員會委員。

    他致力於雜交水稻的研究,發明了“三線法”秈公尺雜交水稻,成功研究“雙線法”雜交水稻,並建立了超級雜交水稻技術體系,使我國雜交水稻研究始終處於世界領先水平。 截至2017年,雜交水稻已在中國推廣超過90億畝,總增加水稻6000多億公斤。 他曾多次前往印度、越南和其他國家,教授雜交水稻技術,以幫助克服糧食短缺和飢餓。

    為保障我國糧食安全和世界糧食供應作出了突出貢獻。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袁隆平,江西省九江市德安縣人,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共產黨密友,無黨派人士優秀代表,“共和國勳章”獲得者,中國工程院院士,被譽為“世界雜交水稻之父”。 他為中國糧食安全、農業科學發展和世界糧食供應做出了突出貢獻。 曾獲“國家特別發明獎”、“首屆最高科學技術獎”、聯合國“科學獎”、“沃爾夫獎”、“世界糧食獎”等獎項。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主要事蹟:

    1964年,他首先提出了用“不育DU系、維護系和恢復系”三系培育水稻優勢的想法,並進行了科學實驗。

    1970年,他們與助手李碧虎、馮克山一起,在海南發現了一株具有花粉流產的雄性不育野生稻植株,成為突破“三系”配對的關鍵。

    1972年培育出國內第一大應用水稻雄性不育系“二九南1號A”和相應的養護系“二九南1號B”,次年培育出強力組合“南油2號”的首次大規模推廣,並開發了成套的種子生產技術。

    1986年,提出了雜交水稻育種的戰略思路,分為“三系法品種間優勢利用、雙系法亞種間優勢利用和單系法遠親優勢利用”。 他被同行稱為“雜交水稻之父”。

    擴充套件材料。 袁隆平曾說過,他有兩個夢想:乙個是享受河夏的清涼。 在我的夢裡,水稻長得像高粱一樣高,種子長得像花生一樣大。 另乙個夢想是,希望我每畝1000公斤大公尺的夢想早日實現。

    在某種程度上,這兩個夢想就像他一生處理的泥土一樣樸實無華。 這也是他的偉大之處,他的夢裡沒有花裡胡哨,很少有炫目的理論,沒有圍著核心期刊轉的焦慮,只有一顆心思為人憂心忡忡。

    在他看來,科學應該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正是這種信念的力量,成為他堅持下去的動力。

    87歲高齡的他仍然在田間奔波,仍然孜孜不倦地做著自己的工作,以解決各種具體問題。 袁隆平幾十年來一直站在水稻育種的最前沿,這絕非偶然,他沒有心無旁騖,拋棄了功利的色彩,剛剛到達了夢想的彼岸。

    從全人類的根本利益出發,而不是從個人出發,恰恰是個人夢想的實現。 袁隆平說,“我的夢想很簡單”,原來這個簡單的夢想解決了養活世界上億萬人口的問題。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袁隆平的科研成果使我國在矮秆稻、雜交水稻育種和超級雜交水稻育種方面三次領先世界。 因此,中國水稻產量從400公斤左右增加到600公斤左右,20年來全國糧食產量增加了3000多億公斤。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研究的先行者。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袁隆平,1930年9月7日出生於北平(今北京),漢族,江西省德安縣人,無黨派人士,現湖南長沙。 他是中國雜交水稻育種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 現任國家雜交水稻工作技術中心主任、湖南雜交水稻研究中心主任,湖南農業大學教授,中國農業大學客座教授,懷化職業技術學院名譽院長,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首席顧問。 世界中華健康飲食協會名譽理事長、湖南省科學技術協會副理事長、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湖南省委員會副主席。

    2006年4月當選為美國科學院外籍院士,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 豎起大拇指!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袁隆平是雜交水稻之父,以下我就不知道了!

    相關回答
    3個回答2024-06-05

    袁隆平. 男,漢族,1930年9月7日生於北京。

    1953年畢業於西南農學院。 >>>More

    5個回答2024-06-05

    蘇軾(1037 1101),字自展,又稱和中,名“東坡居士”,南宋高宗,太史之恩,死後名“文忠”,梅州梅山(今四川梅山),是其父蘇迅的長子,是北宋著名作家、書法家、畫家、散文家、詩人。 嘉佑二年(1057年),他和弟弟在同一板上。 授予大理法官,簽了鳳翔府法官。 >>>More

    3個回答2024-06-05

    蘇軾畫像 蘇軾(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佔,又稱和中,數字“東坡居士”,世人稱其為“蘇東坡”。 漢族,梅州(今四川梅山,北宋梅山市),祖籍欒城。 著名作家、書法家、畫家、詩人、美食家,唐宋八大名家之一,大膽抒情詩人的代表人物。 >>>More

    4個回答2024-06-05

    父親的病選自文學學者魯迅散文集“早晨的花朵和日落”。,最初發表於1926年11月10日出版的半月刊《滿源》第一卷第21期。 父親被庸醫治死,一直埋藏在魯迅心中的痛苦。 文章著重回憶了小時候治病父親的場景,描寫了幾位“名醫”的態度、風格、藥方,揭示了這些巫醫。 >>>More

    7個回答2024-06-05

    《魯濱遜漂流記》講述了17世紀乙個名叫魯濱遜的英國人,為了尋找財富和洞察力而出海,在航行中遇險,孤身一人落在荒島上的故事。 為了戰勝死亡,他依靠失事船上僅剩的一點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與自然和敵人進行了頑強的鬥爭。 他所做的每一件事都遇到了很大的困難,但他經受住了失敗的考驗,通過努力,他成功地在荒島上蓋了房子,耕種了農田,建造了羊圈,改變了荒島的面貌,改變了他的生活。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