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對外貿易政策存在哪些問題,對制定外貿政策有何影響因素?

發布 財經 2024-06-10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對外貿易體制改革中需要解決的問題1過度依賴外部的負面影響,包括進出口依賴。 在過去五年中,中國對外貿易的依賴以每年至少10%的速度增長。

    如此高度的對外貿易依賴,不僅促進了中國的經濟發展,也存在諸多風險。 此外,過度依賴進口會增加國內產業的競爭壓力,增加國內就業壓力和國內部分企業經營難度; 而且,中國對技術和裝置的進口依賴程度相對較高,這使得中國的工業現代化和技術進步對國外的依賴性很強,存在發達國家控制中國技術的風險。 2.外貿市場化和最佳功能的定位。

    中國很多外貿企業,包括國有企業,都在向股份制轉型,賺匯不再是企業的首要目標,追求高效率、高利潤、低風險成為企業的主要目標。 ** 在進行必要的行政管理的同時,巨集觀經濟管理應轉向以法律和經濟手段為重點的軌道。 外貿體制應有三大轉變:一是改變追求順差的傳統觀念,努力追求對外貿易平衡。

    從我國經濟發展的實踐來看,經濟快速增長的年份,都是小幅赤字或盈餘的年份。 因此,在外交問題上,我們應該徹底改變觀念,摒棄出口創匯、謀盈餘的傳統觀念和做法,建立以平衡國際收支為目標的政策。 2.改變原有的“出口導向型”外貿戰略,轉向平衡,從注重出口轉向提高生產率,促進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

    我國對外經貿戰略應由傳統的出口導向型向一流平衡轉變,從注重出口量轉向提高生產率、促進國際競爭力不斷增強的一流戰略。 3、轉變原有的外貿增長方式,在擴大外貿規模和提高質量的同時,實現從大國到強國的轉變,顯著提公升產業和國民經濟的促進力度。 當前,我國外貿正在從數量增長向質效增長轉變,從大國向強國轉變,應從以下幾個方面推進外貿增長方式的轉變:

    一是促進核心競爭力增強,提高出口產品附加值。 二是推動加工轉型公升級,延伸國內產業鏈,培育自主智財權,從“候鳥經濟”向“榕經濟”轉變,增強國內產業和國民經濟的帶動作用。 三是推動國際營銷能力提公升,培育中國自主跨國公司,掌握市場主動權。

    四是促進產業協調,制止進出口惡性競爭,特別是資源進口,建立多元化、穩定可靠的資源基礎。 五是促進兩個市場的銜接互補,增加國內急需產品的進口。 我們不僅要重視資源、能源和技術的進口,而且要堅決控制“高能耗、高材料消耗、高汙染”產品的出口。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有很多期刊可以在網上尋找。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一)經濟發展大勢和國家政治經濟形勢; (2)國家生產力的發展水平、在世界市場上的地位和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相對實力; (3)國內經濟形勢以及各時期經濟政策的制約和影響。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1、面臨多重內外壓力:

    2013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或許比2012年略有好轉,但國際國內風險因素疊加仍將對我國外貿發展造成較大壓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緩解。 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風險高的情況下,我國出口企業訂單不足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短單、小單、長單、大單的情況尤為突出。

    二是摩擦影響持續加大,中國是保護主義的最大受害者; 三是轉變外貿發展方式的任務更加緊迫。 我國要素成本快速上公升,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製造業的成本競爭力。 隨著國內外環境的深刻變化,我國對外貿易已難以實現前幾年核液的快速增長。

    2、外需改善不明顯

    世界經濟已進入深度轉型調整時期,低速增長態勢仍將延續,經濟反彈基礎不牢固,對我國外貿的積極影響有限,外需改善預期不明顯。

    隨著一系列穩國增速、埋下對外貿促進政策的逐步出台以及後續配套政策的陸續出台,預計2013年我國出口增速將回公升,但難以明顯改善,仍將遠低於近10年平均增速, 進口增長率將增加。

    2013年上半年,外需形勢難以明顯改善,外貿基本延續2012年低速增長態勢。 同時,受美國財政懸崖問題、中國春節等因素影響,外貿增速將暫時波動。 2013年。

    在第三和第四季度,如果全球不確定性變得清晰,中國對外貿易增速有望繼續提高。

    3. 出口上行空間有限

    國際經驗表明,中國出口的高增長可能已經達到“天花板”(乙個國家的出口佔全球GDP的比重不超過3%,乙個國家的出口佔世界出口的比重不超過10%)。 這意味著中國傳統模式出口快速增長的第一階段已經過去,中長期出口增速增長空間有限,將穩定在低位。

    展望2013年,美國和歐洲等發達國家的私營和公共部門去槓桿化程序將不可避免地伴隨著赤字的修正。 相應地,中國和其他新興工業化國家**的盈餘將減少。 我國出口競爭力處於穩步下降通道,以大宗商品進口為主的總體逆差將繼續擴大,總體順差將呈現收窄趨勢,順差佔GDP的比重將進一步下降。

    2013年,國際環境迫使中國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推動外貿發展方式轉變。 要由勞動密集型產業結構向資本和技術密集型產業結構轉變,擴大高新技術產業的出口導向型程度。

    培育品牌、營銷網路和研發設計,從“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轉型。 要繼續穩定和擴大我國出口在國際市場上的比重,發揮進口在結構調整中的支撐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問題:1、面臨多重內外壓力; 2、外需改善不明顯3. 出口上行空間有限措施:培育品牌、營銷網路和研發設計,中國製造。

    轉向“中國創造”。 要繼續穩定和擴大中國退出國際市場。

    充分發揮進口在結構調整中的支撐作用,促進國際收支平衡。

    延伸資訊:中國海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後來,他堅持獨立自主,自力更生,逐步開展對外經濟交流,但受到當時國際政治環境和國內計畫經濟體制的影響。

    等因素,外部**的發展相對緩慢。 1978年,中國進入了改革開放的新時代。 大力發展國外,已成為我國加快現代化建設、改變落後面貌、促進經濟發展、增強綜合國力的重要途徑。

    貨物總量位居世界前列。 1978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僅為206億美元,在世界貨物中排名第32位**,佔比不到1%。 2010年,我國貨物進出口總額達到29740億美元,比1978年增長143倍,年均增長。

    連續兩年成為全球第一大貨物出口國和第二大進口國。 貨物的結構**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

    2、20世紀80年代,我國出口商品結構實現了由初級產品向工業製成品的轉變,到90年代,實現了由紡織產品向機電產品的轉變。 除國有企業外,外貿經營者還包括外商投資企業。

    民營企業等,後兩者的進出口總額現已超過國有企業。 從20世紀80年代到本世紀初,中國加工業蓬勃發展,成為全國對外貿易的一半。 形成全方位、多元化的進出口市場格局。

    改革開放後,中國外交事業全面發展,與世界上大多數國家和地區建立了一流的關係。 **夥伴關係已從1978年的幾十個國家和地區發展到目前的231個國家和地區。 歐盟、美國、亚细安、日本、金磚國家。

    等成為中國的主要合作夥伴。 進入新世紀以來,中國一直與新興市場和發展中國家開展合作。

    **繼續快速增長。 服務**。

    該國的國際競爭力不斷提高。

    3. 加入世界領先的組織。

    後來,我國服務業進入了乙個新的發展階段,規模迅速擴大,結構逐步優化,躋身世界前列。 旅遊、交通等領域的服務穩步增長,建築、通訊、保險、金融、計算機與資訊服務、專有權使用費和特許權使用費、諮詢等領域的跨境服務快速增長。 與國內投資和消費一起,外商投資和消費已成為中國經濟增長的三大引擎。

    改革完善外貿體制。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法律分析:外交政策是指一國在一定時期內根據自身的政治經濟利益和發展目標制定的進出動規範。 它體現在乙個國家在一定時期內為進出該國而實施的法律、法規、規章和措施。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外交事務法》

    四是實行統一的外交制度,鼓勵外交事業發展,維護公正自由的外交秩序。

相關回答
12個回答2024-06-10

中國外交的核心是尊重國家主權和完整。

相互尊重主權和領土完整; 互不侵犯; 互不干涉內政; 平等; 和平共處。 這是外交的基本原則。 >>>More

5個回答2024-06-10

(一)外國法律適用的主體範圍。

外國法適用主體,是指直接或者間接從事或者管理貨物技術、國際服務進出口以及涉外智財權保護的自然人、法人和其他組織。 >>>More

5個回答2024-06-10

1、面臨多重內外壓力:

2013年,我國外貿發展面臨的內外部環境或許比2012年略有好轉,但國際國內風險因素疊加仍將對我國外貿發展造成較大壓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外需不足的矛盾尚未得到根本緩解。 在世界經濟復甦乏力、風險高的情況下,我國出口企業訂單不足問題依然突出,尤其是短單、小單、長單、大單的情況尤為突出。 >>>More

4個回答2024-06-10

強大的。

2010年,央行實施了寬鬆的貨幣政策。 到2011年,國內通脹風險增加,外匯大量流入,壓力逐漸顯現,寬鬆的貨幣政策不再可持續,央行隨後實施了審慎的貨幣政策。 >>>More

7個回答2024-06-10

實行備案登記制度,即只要準備好相關材料,即可到外經貿局備案登記。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