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道士和尚,為什麼前者很瘦,後者很胖?

發布 歷史 2024-07-19
30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中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包括宗教文化。 中國五千年的歷史,最終確立了佛教、儒教、道教三大宗教,三大宗教齊頭並進,爭相大放異彩,對中國人民的思想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對於佛教,人們往往會想到僧尼,而對於道教,人們往往會想到道士和道姑,但看過和尚與道士電視劇集的人往往會有一種奇怪的感覺——為什麼古代道士都是瘦子,而和尚卻都是胖子?

    首先,我們來看道士,道士一般都追求長生不老之道,所以會注重養生。 如何保持健康? 道教在發展過程中發展了自己的一套理論。

    就飲食而言,道士會注意食物的量,他們經常刻意節食,以確保自己不會暴飲暴食,影響身體的消化系統。 道士追求長生不老的重要方式是煉丹術,有些丹藥有使人厭食的功效。 這樣一來,道士自然很難成為大胖子。

    同時,除了煉丹之外,道士們也經常非常注重運動,以求擁有健康的身體,這自然與追求長生不老有關。 另外,道士喜歡在閒暇之餘四處遊歷山間,到處修煉,長途跋涉,再加上未知的生活環境,道士自然不會變胖。

    咱們來看看和尚,和尚一般都需要在寺廟裡修煉禪修,除了下山造出天命,在市場上很難見到。 結果,他們的運動量明顯減少。 然而,僧侶不會一天無所事事,他們最喜歡做的事情就是打坐和打坐。

    僧侶們希望自己能夠拋棄一切世俗的觀念,在乙個不受干擾的世界裡徘徊,去探索世界的真相,感受一切的邏輯。

    但是,這樣一來,修士往往會處於一種平靜的心境中,很難被世人打擾,這對他們的成長很有幫助。 但是這樣的人心情好的時候,很容易胃口大,同時又因為修士們時間長了不吃肉,脂肪攝入不夠,自然需要太多的公尺飯來充飢,所以乙個個吃的,就成了大胖子。

    同時,長期的禪修和禪修也注定會讓她們很難有時間和機會去鍛鍊,雖然平時在廟裡做一些打掃衛生、挑水等工作,但這些任務只是有一定的鍛鍊效果,效果不大。 長期久坐暴飲暴食,和尚的肥大便也是可以理解的。

    因此,如果你想能夠**,那麼你可以學習道家養法,注重均衡飲食,並定期鍛鍊。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因為道士講究仙風和骨骼。 所以要瘦。 和尚是富有同情心的。 所以你必須看起來更善良一點,所以你必須胖一點。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我想主要原因是,在古代,道士想要吃飽就要自己出去齋戒,而古代的僧侶是乙個非常好的職業,他們不必自己出去齋戒,他們只需要等待人們來祭祀他們, 等等。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道士是參考仙家太上老君的原型,而和尚是參考佛陀的原型。 因此,道士注重道骨的仙氣,大多數修士都是面容平和。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為什麼僧人胖,道士瘦?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這是因為僧侶吃得多,運動少,而道士吃得少,運動多。 當然,吳和尚除外。 僧侶們雖然不吃肉,但吃饅頭和公尺飯,這些都是熱量非常高的東西,吃得多了就會發胖。

    此外,僧侶的日常工作是誦經和打坐。 我就是每天這樣坐著,動彈不得,身上的肉自然堆積得越來越多。

    至於道士,人雖吃肉,但吃得少。 道教本身追求成仙,而仙人不需要吃飯,所以有時候道士會來辟穀修煉自己。 另外,道士經常要練功,練各種功法,運動大的時候,自然會減肥。

    還有乙個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大部分寺廟經濟條件都不錯,和尚都能吃素,而道士大多比較窮,露宿在露天,沒有飯,雖然可以吃肉,但每天吃饅頭比吃三天肉, 天天吃饅頭的人比較胖,這是很自然的。

    最後乙個原因是雙方的文化差異,佛教盛行於唐代,大家都知道當時的審美,胖是美的。 這也對佛教產生了影響,所以許多佛陀都是胖乎乎的、親切的人物。 此外,佛教對修身修身的追求,導致了心胸寬廣,身體肥胖。

    道教,追求成仙。 它要求他們努力修煉,以將自己的身體從各種束縛中解放出來,例如對食物的束縛。 道家修煉是一種對身體極限的修煉。 因此,許多道士都很瘦弱。

    久而久之,大家對僧侶和道士形成了固定的印象。 因此,我們一般形容道士時,往往會用仙風道骨、閒雲、野鶴等詞語。 形容乙個僧侶會說慈悲。

    這些詞浮現在腦海中的形象是一瘦一胖。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為什麼僧人一般都胖,道士卻很瘦? 讀完後,我獲得了知識。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因為大多數僧侶在廟裡吃齋戒誦經,盤腿而坐,容易長胖,而道士周遊世界,弘揚仙風和道骨,到各地求藥煉丹,所以比較瘦弱。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他們的飲食不同,雖然據說僧侶不吃肉,但他們通常吃這些含有大量澱粉的食物。 道士一般講究順其自然,能喝酒能吃肉,飲食比較均衡。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僧侶大多每天在寺廟裡練禪誦,而道士則修煉丹藥,他們追求的最高修為境界是長生不老,羽化成仙,所以他們更有可能出門四面八方,經常走路,而不是整天呆在道觀裡。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因為大多數僧侶的日常功課主要是坐禪,也就是坐著不動思考! 除了冥想和煉丹之外,道士的修煉也是他們修煉的一部分,所以道士每天要花一定的時間修煉武功,比起修士!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和尚善良胖乎乎的,道士驅魔驅鬼,神仙喋喋不休,瘦得有邪氣。

  13.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心胸寬大,身胖,修士修為高,看得更清楚,所以沒有那麼多的顧慮。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飲食習慣,僧侶都是素食主義者,很多主食都含有大量的澱粉,澱粉的成分幾乎全是糖,吃多了容易長胖。

    心態上,修行和道士不同,修士講究心的修煉,追求就是不高興事,不難過,心態好,自然容易發胖,俗話說,心好,身胖。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其實主要原因與這兩個家族的栽培方式和生活習慣有關。 佛教徒每天打坐和誦經,要求心中不要分心。 除了做飯、打水和打掃院子外,幾乎沒有運動。

    雖然他們不吃肉,但公尺飯的澱粉和熱量也很高。 隨著時間的流逝,體內脂肪會積聚,身體更容易發胖。

    另一方面,道教徒通常必須練習武術和鍛鍊身體。 僧侶每天坐在那裡念經數小時,道士每天花數小時練習武術,消耗的體力量差異很大。 而且,很多道士也喜歡每天到處走走。

    所以道士們每天都要鍛鍊很多,修行的方式不容易長胖。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最主要的是兩派之間的文化差異。

    我們口中的僧人一般都屬於禪宗,除了少林僧人,大部分的僧人每天大部分時間都在坐禪上,就像寺院裡的僧人以前也要砍柴挑水,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不光是我們普通人, 而且對於這些僧侶的生活也很重要,方便生活,僧侶們有更多的時間誦經和坐禪。這成為僧侶普遍肥胖的原因之一。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首先,這不是大資料統計,需要驗證,在電視裡,修士大多是有福的,而道士是仙風骨。 影象設計存在一些差異。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1.僧侶。

    僧侶一般分為兩種,一種是禪修,另一種是武術。

    1.禪修:大多數時候我們看到的是禪修,所以胖僧一般都是指禪修。 禪修的主要任務是禪修和獲得覺悟。 經過長期的冥想,肚子自然會越來越大。

    2.武修:武修是為了護寺,修煉武修的人不應該胖,在少林寺巡迴演出的武僧也不胖。

    2.道士。 道士雖然也打坐,但練功夫多是為了提高力量、敏捷性和反應能力,消耗大量的能量,所以胖子很少。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道教和佛教傳遍全國,很多人對道士和僧侶的形象都非常熟悉。 仙風道人骨是身穿布衣的道士,手持佛珠的僧人眉毛不錯。 大多數僧侶都很胖,而道士則比較瘦,原因其實很簡單。

    當佛教首次傳入中國時,如來佛陀觀音音並不是乙個豐滿的人。 後來,佛教逐漸興盛起來,再加上唐朝的胖如美,這也為後來佛教的肥胖奠定了基礎。 佛教強調修身修身,平時在寺院裡誦經打坐,缺乏運動,所以僧侶的姿態會越來越豐滿。

    就連寺廟裡供奉的佛像也比較胖。

    道教不同,它講究修身,與佛教的追求不同。 道教崇拜太上老君,所以很多道士喜歡把自己打扮成仙風和道骨,再加上道士平時練武來增強體質。 他們在生活和飲食上都很隨意,所以他們也比較瘦。

    道士雖然也坐著打坐、念經、齋戒,但也要練功,比如站樁、拳擊,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太極拳。 與僧侶相比,道士顯然更注重養生,追求長壽,這是佛教與道教最根本的區別。 佛教注重因果迴圈,所以關注來世,而道教提倡生命,追求今生,所以更注重長壽。

    其實不管是道人還是佛學,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點,我們總結的法則不一定是永恆的。 當我們看每一位修煉者時,我們看的不是他們的身材如何,而是他們是否致力於修煉。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僧侶每天都需要去打坐,他們只是坐在那裡一動不動幾個小時,久坐不動確實是有福的。 道士通常練習武術來增強體質,他們可以控制自己的住所、飲食等。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道士不吃素,不挑食,營養均衡,所以體型正常,體質重,活動頻繁,有仙風骨。 中國佛教認為動物蛋白和脂肪不足,碳水化合物主要存在於食物中,容易吸收,容易大量轉化為體內脂肪。 糖轉化脂肪的唯一地方是肝臟,大多數僧侶都有脂肪肝。

    在動物王國也是如此,那裡的食肉動物通常又瘦又瘦。

  22.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因為佛像豐滿,和尚們在寺院打坐誦誦,所以身體越來越豐滿,道士講究著一種幫助天下、服務人民的態度。

  23.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那是因為僧侶每天都需要去打坐,也就是打坐,他們只是坐在那裡一動不動幾個小時,久坐不動確實是有福的。 道士處處更注重幫助別人,所以自然而然地留在道觀裡,天天走動。

  24.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其實當時大部分的修士都不胖,因為佛教盛行於唐朝,而當時的唐朝也是以胖求美,所以才會出現這種情況。

  25.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僧侶大多在寺廟裡打坐、念經,打坐時間很長,但道士往往四面八方,在露天吃飯睡覺,久而久之,形象自然就不一樣了。

  26.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因為佛教逐漸興盛,再加上唐朝的胖如美,這也為後來佛教徒的肥胖奠定了基礎。 道士都是仙風仙骨的形象。

  27.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道教奉行“心胸寬廣,身體肥美”。 在《天樂集》中,有“養生者貴,心胸寬廣,身胖,平安溢,生生長生”。 ”

  28.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因為僧侶經常坐著打坐念經,久坐肚子會變胖,而道士會經常走動,所以不會太胖。

  29. 匿名使用者2024-01-16

    道士只能為了顯得瘦弱而顯得不朽; 佛像是用眾生的心實現的,所謂唯心主義,就是世人給他的形象。

  30. 匿名使用者2024-01-15

    在我們的歷史上,佛教最早是從漢代傳入的。 當時,佛教並不像現在這樣廣泛。 直到唐朝,他們都是為了美貌而胖。

    武則天為了統一國家,攻打唐朝,推廣佛教來鎮壓道教。 李唐崇拜老子李二,認為自己是他的後代。 因此,他大力提倡道教作為治國之本。

    武則天反其道而行之。 她重視佛教,從那時起,寺廟無處不在。 也就是說,從那時起,就有一種說法,僧人胖,道士瘦。

    其次,佛教以素食、誦經和冥想為主,運動量非常有限。 當佛教傳入中國時,佛陀和觀音菩薩的祖先都炫耀了他們豐滿的身體。 尤其是在唐代,唐代女性將肥胖視為自己的美麗。

    此外,佛教強調一切都是空的。 佛教徒要修煉自己的道德,修煉自己的本性,不要分心,這樣會讓身體越來越飽滿。 因此,我們通常在寺廟中看到的僧侶都比較胖。

    他們是素食者,念誦佛法,讀四書五經,不需要和別人一起讀。 對他們來說,敲木魚打坐一天不運動是很正常的,結果他們越來越胖。

    道教的不同之處在於他們注重修行,而道教的最高境界是修仙,他們的最終目標是追求超自然的仙品。 他們每天都在練習武術,目的是四處旅行。 他們還規定在日常生活中幾天不吃任何食物,並逐漸對食物失去興趣。

    他們很瘦是很自然的。 當然,凡事都有例外,我們不能認為所有的修士都胖,所有的道士都瘦。 例如,一些寺廟也有練習武術的僧侶。

相關回答
11個回答2024-07-19

貴族們坐在馬桶上,平民一般都蹲在茅草坑里,因為古代沒有我們這回事。

22個回答2024-07-19

過去,城市的熱島效應並沒有那麼誇張,都是低矮的房屋、木屋、土房、磚房,對通風的影響還是很好的。 而且大多是磚瓦結構,會比小平房、小西式建築更涼爽(原理不明,可鄙的人隔壁就是有一點錢的人,但同樣的門窗方向悶熱,可鄙的家鄉是老瓦房)。 基本上,有乙個陰涼的地方,例如在樹蔭下,這樣就不會感覺太熱。 >>>More

8個回答2024-07-19

在古代,釀造白酒的主要方法有幾種:

1.麵糰液:將糯公尺蒸熟後,將麵糰與鹽、鹽水、公尺汁等混合,搖勻,置於合適的環境中發酵成酒,約7天。 其中,黑糯公尺粉可以用來釀造更甜的黑酒。 >>>More

10個回答2024-07-19

宮廷考試是科舉考試的最高階段。 皇帝親自來到皇宮,並送來了乙個測試中國式貢品的計畫,稱為皇宮測試。 它也被稱為“法庭測試”和“法庭對”。 >>>More

8個回答2024-07-19

私立學校是私立學校的一種。 在清代,地方儒家思想只是名存實亡,年輕人真正學習和接受教育的地方,除了徐學之外,一般都是在地方或私立學校,所以清朝的學校發展起來,遍布城鄉。 以資金為特,一是為富裕家庭聘請教師在家教孩子,這叫坐在禮堂或家裡上學; 二是捐錢學地,為當地(村)族,聘請教師開辦學校教貧困兒童,稱為村校、宗族學校(宗書); (3)私塾教師有償設立私人圖書館教學生和學徒的,稱為門、教堂、學校禮堂、書屋或私立學校。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