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獨龍毯象徵著幸福和滿足。
-
1、獨龍人愛歌愛歌、愛舞,特別善於通過“歌”和“舞”來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傾訴內心的喜怒哀樂。 在節日、婚喪嫁娶、蓋房子、慶祝豐收等重要場合,歌舞都要進行,歌唱顛倒。
2.在傳統的萬物有靈論觀念下,獨龍人普遍相信鬼魂的存在和作用。 他們對自然界的了解和崇拜,都集中在對各種鬼魂的信仰和祭祀上。 鬼崇拜、巫師治療、鬼砍、占卜等一系列巫術活動很受歡迎。
3、不管喝酒、吃肉,家庭主婦們在獨龍家內分享食物,客人來的時候也得到平分。 傍晚時分,男人在火爐旁喝酒並念誦問候語,然後將碗放在竹架上,將碗朝向天空作為吉祥之兆。
4、獨龍部落男女四散開來,眉毛垂在身前,背後披肩,左右捂耳。 過去,她們喜歡戴吊墜耳環和項鍊,但現在男人很少戴它們。 過去,女性有在臉上紋身的習慣,獨龍在獨龍語中被稱為“巴克圖”。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這種字面上的習俗逐漸被獨龍婦女拋棄。
5、獨龍人有不留蹤跡、夜不關門的優良傳統,把偷竊視為最可恥的行為。
6.獨龍人唯一的傳統節日是新年,在獨龍語中被稱為“Karjiangwa”。 一般在農曆冬季舉行,即12月至次年1月,沒有固定日期,具體由各村自行選擇。 節日的長短取決於食物的數量,大約兩三天或四五天。
過去,友好的家庭以“口頭傳統”、“打結的繩索”或“雕木”的形式相互邀請,客人也會在節日前一天到達。 節日期間,人們拜天神鬼,“扔碗占卜”,吃年宵,唱歌跳舞,甚至熬夜。
7、獨龍氏族的聯姻嚴格執行氏族外通婚制度,即同一氏族的男女無論有沒有直系親屬,都不能通婚,氏族之間有相對固定的婚姻群體。
8.獨龍人一直實行土葬。 棺材由四塊木板製成,還有一棵園林樹被挖空並裝滿屍體或用竹蓆包裹並埋在土壤中。 該人死亡後的第二天,他被帶走了。
根據獨龍族的禁忌,屍體不能直接通過大門抬出來,必須通過撬開房屋後牆或地板的裂縫將屍體送出。
-
獨龍人的傳統節日——獨龍年。
獨龍人稱它為“Kaquewa”。 這是獨龍氏族一年中唯一的節日。 他們把12月29日定為除夕,把30日定為新年的第一天。
獨龍族是華人人口較少的少數民族之一,原名“俅人”。 分布於雲南省貢山縣獨龍奴族自治縣獨龍河流域流域,地處高黎貢山西側,但丹里卡山以東,獨龍江鄉成立,是獨龍人唯一的聚居地。 現在大約有7000人。
使用獨龍語,沒有母語。
過去,獨龍人沒有統一的民族名稱,經常使用他們居住的地區或河流作為自己的名字,如“獨龍”、“迪馬”等。 “玉仁”、“玉曲”、“曲仁”是漢人給他們起的名字。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根據獨龍人的特點和意願,正式命名為獨龍。
根據分子人類學測試,獨龍人是中國最接近漢族血統的族群。
-
獨龍人只有乙個傳統節日,那就是新年,在獨龍語中被稱為“Kaljiangwa”。 每年秋收後舉行,一般在12月至1月之間,具體時間、時長不詳。 過年一般以家庭或村莊為單位,具體時間在節日前臨時約定。
屆時,家人應邀朋友一起過年。 近在咫尺的人傳送資訊,遠在遠處的人傳送“打結的繩索”或木刻版畫作為“邀請”。 節日前一天,準備一頓酒和肉以及“雷達”。
“雷達”是掛著新亞麻毯子的竹竿。 亞麻毯是按照家裡的人數掛的,幾個人會掛幾個,只會多,不會少。 他們認為,越多,就意味著人類和動物的繁榮,厄運越少。
獨龍人的新年,既是慶祝豐收的節日,更是祭祀的節日。 因此,在節日當天,最重要的活動之一就是向“傑蒙神”和其他各種神靈獻祭牛。 “格蒙”是獨龍部落神話傳說中人類的祖先,是獨龍部落創造了人類。
獨龍人相信,如果他們向他祈禱,他就能解除災疾,保護人類,讓世界有好天氣和豐收的糧食。 盛宴的長度通常取決於準備的食物量。 通常持續兩天或。
四五天。 元旦期間最隆重的祭祀活動是“牛祭天”。 牛被節日的司儀拴在木樁上,然後年輕女子將麻布毯子披在牛背上,在牛角上掛上串珠鏈,擺好供品,點燃松樹和松葉(松葉),最後乙個父母雙亡的年輕人用鋒利的竹矛刺死了牛, 然後將牛肉當場切好,放在大鍋裡煮熟。
節日期間,所有獨龍人都要以一家為單位,互相問候,互相祝賀。
-
獨龍族是雲南特有民族中人口最少的,主要居住在滇西北部公山獨龍女族自治縣獨龍流域,部分分散在怒江兩岸的富貢、渭溪縣。 歷史稱獨龍氏為“雨人”或“曲人”。 獨龍氏分為50多個父系氏族,每個父系氏族又分為幾個兄弟氏族。
獨龍人的傳統生活方式是以家庭公社為中心的原始共產主義制度,共同生產,共同擁有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 一家之主負責處理和協調,氏族一起耕種,兒媳輪流做飯,家庭主婦根據戶主平均分配飯菜。 族親朋友收,路不落,家夜不關。
勤勞勇敢的獨龍部落人民守信守約,感情淳樸真摯,“各有主己,路不落下”。 男人和女人都穿著黑白條紋的獨龍毛毯。 男人喜歡扛弩箭和腰馬,粗獷而英勇。 過去,女性有一種字面上的習俗。
獨龍族的年輕男女結婚時,習慣喝同心酒,這意味著他們直到老都不會分開。
獨龍人每年選擇農曆正月的吉日來慶祝新年,這是乙個傳統的節日,稱為“Kaquewa”。 節日期間,將牛祭祀到天空,敲鑼,跳“牛鍋村”舞慶祝。
獨龍族的傳統服飾一般是穿黑白相間的亞麻布或帶直條的棉布,男士下面穿短褲,習慣用一塊亞麻布從左肩腋下斜拉到胸前,露出左肩和右臂。 女性多在腰間佩戴染色油藤環作為裝飾,有紋身的習俗。 男人和女人不戴帽子,但經常衣衫襤褸,赤腳。
現在的服裝有了很大的改善,女人模仿蘇蘇人穿長袖連衣裙,戴著彩色珠鏈,男人喜歡背腰刀、弩箭。
獨龍人以農業、採集和狩獵為生。 節日期間,各族群、各部落要集體獵殺野生動物,殺羊宰羊,部落主婦將食物分給每家每戶,稱之為“共享食物”,還有獵牛活動。
-
獨龍族的主食主要是玉公尺、小公尺、稗類大麥、蕎麥、大麥、馬鈴薯、芋頭和大豆,輔以少量水稻和野生動物。
獨龍人有一日兩餐的習慣。 早餐通常是大麥炒麵或烤土豆。 晚餐以玉公尺、大公尺或小公尺製成的公尺飯為主餐,將各種野生植物的根磨成澱粉製成蛋糕和粥。
獨龍族至今仍保留著許多古老的烹飪方法,其中最常見的是在特殊的石板鍋中烹製的石板粑粑。
獨龍族的日常菜餚包括種植洋薊、豆莢、甜瓜、竹筍、竹葉菜和各種蘑菇,通常用辣椒、野蒜和鹽在鍋裡煮熟。 冬季是獨龍地區狩獵的旺季,獵殺的野牛肉是冬季的主要肉類。 吃野牛時,先將牛肉風乾,然後用小火烤,然後搗成絲,做成肉鬆或切成小塊,密封在竹筒中儲存或隨身攜帶。
獨龍江還盛產各種魚類,主要是鱗片細膩、皮厚的魚類。 獨龍人吃魚的時候,喜歡和烤或炸烤,再蘸上調味料一起吃,經常把烤魚當配菜配酒。 蜂蛹是獨龍族最精緻的菜餚之一,據說獨龍族的百歲老人較多,這與蜂蛹的頻繁進食有關。
獨龍族的典型食物有:煮芋頭配盒馬、燒酒燉雞、吉公尺等。
人們喜歡喝水、喝茶和抽乾煙。 獨龍人有一種奇特的釀酒方法。 在地里挖乙個地窖,四面用香蕉葉包圍,將煮熟的玉公尺或公尺飯與曲混合,放入地窖,蓋上一層香蕉葉,用土封住,在上面生火取暖,三五天後,在土坑上鑽乙個小洞, 如果有濃烈的酒味,就會沖泡成功,開啟封印的泥口,取出玉公尺或大公尺,放入盆中揉搓搗碎,濾出的汁液就是食用酒。
不管喝酒、吃飯、吃肉,獨龍家族都分成了家庭主婦。 客人來分享平等的份量。 一般每個家庭都有幾個火坑,每個孩子結婚後都會多乙個火坑,每個火坑會輪流照顧做飯。
據我所知,獨龍人主要分布在雲南怒江地區公山獨龍努族自治縣,那裡經濟發展不是很好,離緬甸很近,不知道邊疆能不能開發**,風景好,保持民俗發展特色旅遊,吸引中緬遊客, 提供獨龍特色的餐飲和海關服務,讓人更了解你,有好的區域領導你會很快發現,**只是整體布局,**對於一些少數民族來說也沒錯,因為現代化有時與民族傳統相矛盾。
獨龍族是中國保留著原始社會末期父系家庭公社特徵的少數民族之一。 儘管發展總趨勢已經走向日益瓦解的道路,但在生產力、土地形態、社會組織和婚姻制度等方面,它仍然具有父系家庭公社的鮮明特徵。 獨龍氏的氏名最早出現在《大元統一志》的麗江路風俗中,被稱為“撬”。 >>>More
赫哲人是乙個以捕魚為生的民族,他們能歌能舞,能跳很多種舞蹈,比如天鵝舞、魚鷹舞、篝火虎舞、薩滿舞都非常精通。 河哲人是我國的少數民族,大部分居住在中國東北地區,河哲人的歷史也很長,主要分布在黑龍江省扶遠縣佳木斯。 河哲部落的人非常勤勞勇敢,歷史悠久,在秦朝就已經有河哲人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