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心理發展水平是教育的根本基礎?

發布 社會 2024-07-13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舉個極端的例子:為什麼幼兒園的孩子不能上大學課程? 顯然,幼兒園兒童的認知水平還沒有達到大學生的水平。

    個體心理學包括心理過程和人格心理特徵。 心理過程包括認知、情感和意志過程。 我只談談認知水平。

    這與教育中的智力教育有很大關係。 認知過程包括注意力、感覺、知覺、記憶、想象、思考。 在嬰兒期,個體的注意力持續時間不超過 15 分鐘(越年輕越短); 記憶的層次也只是在影象記憶的階段; 正在學習一門語言; 心靈處於知覺運動階段。

    因此,在注意力方面,教學時間不宜過長。 超出他們的注意力範圍,他們無法獲得超時部分的知識。 在記憶過程方面,嬰幼兒也無法記住語言材料(文盲)。

    在思維過程方面,也沒有邏輯推論。 因此,教育應以個人的心理發展水平為基礎。 不同層次的心理發展、教學方法和教材也不同。

    當然,教育包括道德、體能、審美、勞動等,因此也要考慮個人的情感、意志、動機、性格等發展水平。 相反,教育也會影響個人的心理發展水平。

    推薦乙個經典的實驗,希望對你的問題有所幫助。

    格塞爾的雙樓梯攀爬實驗。 為自己去。 希望我的能幫到你。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首先,乙個人同一方面的發展在不同年齡是不平衡的。 例如,人們在不同年齡的身高和體重以不同的速度發展。

    其次,個體不同方面的發展是不平衡的。 有些地區在較早的年齡達到更成熟的發展水平,而另一些地區則在較晚的年齡沒有達到更成熟的水平。

    第三,由於社會發展對個人要求的增加,延長了學習時間,推遲了獨立生活和工作的期限,使人們的心理成熟度和社會成熟度相應落後; 由於食物營養的改善和社會文化的影響,個體生理成熟的年齡相應提前,使個體身心發育的不平衡更加突出。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答:【答題要點】教育與學生心理發展之間存在著複雜的相互依存關係,主要表現在:

    1)教育在兒童心理發展中起著主導作用。教育作為決定性條件,制約著心理發展的過程和方向。 科學教育可以促進兒童的心理發展,沒有適當的教育措施,就不可能引導學生的心理發展。

    值得注意的是,教育只是心理發展的主要條件,其作用不是唯一的、無條件的,因為除了教育之外,還有其他因素對學生的心理發展有重要影響,如素質、家庭環境、社會環境等。

    2)教育必須根據學生心理發展的水平和特點。教學應遵循為教學做準備的原則。

    所謂預備原則,是指根據學生原有的準備狀態進行新的教學。 在中國教育學中,它也被稱為“能力原則”或“可接受性原則”。 準備程度是指學生在從事新學習時,對新學習的原有知識水平和原有心理發展水平的適宜性。

    這裡的適宜性有兩層含義:第一,學生的準備工作應確保他們有可能在新的學習中取得成功; 其次,學生應該做好準備,使他們花在學習上的時間和精力既經濟又合理。

    學習可以分為三個領域:認知、情感和運動實踐。 學習準備也可以相應地分為這三個方面。

    成熟度和學習是影響學習準備的兩個最重要的因素。 根據準備原則進行教學至少涉及兩個主要問題:選擇什麼教材和使用什麼教學方法。

    即確定各年齡段兒童最能有效掌握的教材,採用最適合一定年齡兒童認知發展水平的教學方法,辯證地認識教育與心理發展的關係,以便在學校教學實踐中貫徹教與發展互惠原則。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教育與心理發展的關係如下:

    教育是個體在心理發展過程中受到環境影響的最重要因素,也是在個體心理發展過程中起主導作用的因素。 教育與心理發展的關係主要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教育受到個人現有心理發展水平的制約; 另一方面,教育可以促進個人的心理發展。

    1)個體心理發展對教育的制約作用。個人的學習準備包括身體準備和心理準備。 生理準備,特別是大腦和神經系統的發育和成熟程度,是個人教育的先決條件。

    心理準備包括兩個方面:智力因素的準備和非智力因素的準備。

    2)教育在促進個體心理發展中的作用。第一,發展性教學。 教育受制於個人預先存在的心理發展水平,只是教育與心理發展之間關係的乙個方面。

    在教育與心理發展的關係中,更重要的是要看教育在促進心理發展中的作用。 第二,早期教育。

    教育是人類獨有的社會實踐,是教育者借助一定條件,有目的、有王計畫、有系統地影響和培養人,使人成為某個社會的一員的實踐活動。 我國教育的目的是使受教育者在德、智、體教育方面得到充分發展,成為具有社會主義意識和文化科學知識的社會成員。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總結。 教育與人的心理發展是統一的,教育過程和發展過程是辯證統一的。

    討論教育與心理發展之間的關係。

    您好,我已收到您的問題,並很樂意回答您的問題。

    討論教育與心理發展之間的關係。

    教育與人的心理發展是統一的,教育過程和發展過程是辯證統一的。

    乙個人要想成為健全的社會成員,就必須從小就不斷接受教育。 要把每乙個頭腦都變成乙個有理想、有道德、有科學知識、有紀律、有健康的人,就必須把教育作為這個階段各個階段的有利資訊,引導他或她的心理正常發展。

    同時,根據從幼兒期到青年期發展階段的過程和特點,分階段、順序、多層次進行教育。 教育與人的心理發展是統一的,教育過程和發展過程是辯證統一的。 如果不了解兒童生理心理發展的一般規律,教育教學就會失去理論基礎,就無法發揮應有的作用。

    在乙個人的一生中,最美好的可塑性和親情時期是從童年早期到青春期。 10歲左右,尤其是嬰兒期和幼兒期,是兒童心理發展和人格形成的關鍵時期,也是最好的時期。

    這一時期,隨著兒童身心的快速成長,教育,特別是早期教育,已成為促進發展的重要事項。 教育和發展是相輔相成和相互作用的,兒童發展的每個階段、每個特徵和每個方面,只有在他或她的生活方式中接受的教育才能得到正確的理解。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1. 教育發展水平的最終決定性因素是生產力。 根據馬克思的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的辯證關係,生產力是教育發展的物質條件。

    因素:1.生產力的發展和科學技術的發展。

    從人類社會的整個歷史程序來看,生產力始終是推動人類社會發展的最終決定性因素。 這是馬克思主義歷史唯物主義早就揭示的真理。

    2.社會政治和經濟制度。

    政治和經濟制度決定了教育的領導地位; 政治和經濟制度決定了受教育權; 政治和經濟制度決定了教育的目的; 政治和經濟制度決定了教育內容的選擇。

    3.兒童身心發展規劃教育。

    有必要遵循兒童身心發展的各個階段。 例如,皮亞傑的認知發展階段理論指出,兒童在不同的年齡有不同的身心特徵。

    4.人口發展。

    科學的發展帶動了醫療的進步,隨著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和現代醫療設施的完善,每年新出生的嬰兒數量遠遠大於死亡人數,使總人口能夠繼續增長。

    5.中國幼兒教育制度的歷史發展及國外幼兒教育制度的影響。

    教育系統是乙個國家各級教育機構和組織系統的有機構成正常運作所需的規範、規則或條例的總和。 它包括學前教育機構、學校教育機構、業餘教育機構、社會教育機構等,以及機構之間的組織關係、各機構的任務、組織管理等,其建立主體是國家,是國家教育政策制度化的體現。

相關回答
3個回答2024-07-13

初中學生的發展具有以下特點:

1.精力充沛,好奇心強,但慾望與實際能力存在很大矛盾,獨立性較強,不願與父母和老師溝通,處於半封閉狀態。 >>>More

9個回答2024-07-13

1 異性異化;

2 接近異性戀階段; >>>More

15個回答2024-07-13

眾所周知,影響人類發展的三個因素是---遺傳、環境和教育; >>>More

10個回答2024-07-13

“人的全面發展”從根本上說是指人的勞動能力的全面發展,即人的智力和體力的全面統一發展。 同時,它還包括人的才能、興趣和道德品質的多方面發展。 人的全面發展是全面發展教育的目標,全面發展教育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教育保障和教育內涵。 >>>More

12個回答2024-07-13

他們的教育理念是正確的:“以學習者為中心” 2他們的系統創新是順應時代發展的 3他們的目標是正確的:成為更偉大的教育服務提供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