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風險區等級由當地疫情防控指揮部根據疫情傳播風險大小劃定,分為高、中、低風險區三個等級。 通常被歸類為高風險的地區是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居住的地區,以及活動高、流行病傳播風險高的地區。 工作和活動場所等區域被歸類為高風險區域。
指定為中風險區域,是指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停留和活動一定時間,可能存在流行傳播風險的工作和活動場所等區域。 中高風險區所在的縣(市、區、旗)其他區域為低風險區。
-
截至9月10日11時,全國共有高風險地區1283個,涉及24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64個設區的市(區); 中風險地區1548個,涉及26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80個設區的市(區); 251個低風險地區,涉及25個省(自治區、直轄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85個設區的市(區)。
-
低風險地區:無新冠病毒確診病例,或連續14天無新增確診病例的地區。
中風險地區:指14天內新增確診病例總數不超過50例,或病例總數已超過15例,但14天內未出現聚集性疫情。
高風險地區:累計超過50例新冠肺炎病例,14天內出現聚集性病例。
-
一。 高風險地區。
1)分類標準。
指定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居住的高風險區域,以及活動頻繁和傳播風險高的工作場所和場所。 原則上劃定居住區(村),可根據流量調查結果調整風險區範圍。
2)防控措施。
實施了遏制控制措施,在此期間“留在家中並提供上門服務”。 封控期間如發現新增感染者,當地聯防聯控機制將組織風險評估。 按照“一區一策”的要求,原控區封控時間可全部或部分延長。
3)公升級。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風險區第7天全部完成一輪核酸篩查均為陰性,降至中度風險區; 連續3天無新增感染者,降為低風險區。
第二,中風險區。
1)分類標準。
病例和無症狀感染者停留和活動一定時間,工作場所、活動場所等可能存在疫情傳播風險的區域劃為中風險區域,根據流動調查結果劃定風險區域範圍。
2)防控措施。
在實施控制措施期間,“人們不離開該地區,事情在交錯的高峰上進行”。
3)公升級。連續7天無新增感染者,第7天,風險區全部完成一輪核酸篩查,結果為陰性,降為低風險區。
三。 低風險區域。
風險區是指中高風險區所在的縣(市、區、旗)的其他區域。
落實“個人防護、避免聚集”,持48小時核酸檢測陰性證明出城。
中高風險地區全部解除後,各縣(市、區、旗)將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
此外,還有常態化的防控領域:
四是常態化防控領域。
未發生疫情的縣(市、區、旗)應當落實常態化防控措施;
-
一般情況下,高、中、低風險區域劃分標準是以14天內街道或社群是否有新冠確診病例以及確診新冠病例數量為依據,具體分類標準需要根據新冠肺炎疫情變化及時調整。
1、區域:以街道、城鎮為基本單位。
3、疫情情況:新冠肺炎病例總數是多少,是否存在聚集性疫情。
如何應對: 1.對高風險地區實施“內防擴散、外防出口、嚴控”戰略,持續聚焦疫情防控。 當高風險地區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時,復工復產範圍將有序擴大。
2.中風險地區要落實“防止外來輸入和內擴散”戰略,盡快有序恢復工作和正常生活。 相關人員可以有序復工,疫情防控和企業復工同步推進。
3.對低風險地區,實施“嚴防輸入,統籌考慮”措施,取消限路措施,同時全面恢復生產生活秩序。
我們來看看疫情風險等級是否可以直接降低兩個級別。 疫情風險等級可否直接下調兩級? 當它發生時會發生什麼,如果不發生會發生什麼。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