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沒有得到父母好愛的孩子長大後會變成什麼樣子?

發布 教育 2024-07-28
18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3

    每個人都需要愛,無論是成人還是兒童。 很多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只是讓孩子長大,沒有盡到作為父母的責任,沒有好好陪伴孩子,沒有好好愛孩子。 在死亡時沒有感受到父母的愛的孩子,長大後肯定會有很大的性格缺陷。

    1.小時候缺乏家庭關愛的孩子長大後可能會變得非常敏感,因為這些孩子的心思會很細膩,別人會對他產生一點關心,這樣的孩子會非常在乎別人的情緒,會為了得到別人的認可而取悅別人。

    2.你會變得多疑。 由於小時候沒有得到父母的寵愛,這樣的孩子可能會有很多負面情緒。

    會很喜歡抱怨和責備別人,有時候別人隨口說一句話,這種孩子心裡可能有很多想法,會生氣別人對自己的傷害,變得多疑。

    3.你會變得不自信。 因為這樣的孩子小時候缺乏父母的照顧,做事的時候會很不自信,喜歡否定自己,總覺得自己不夠完美,覺得自己不值得別人的愛和別人的認可,別人讚美自己的時候,也會感到羞愧。

    4.這將是非常不安全的。

    孩子小的時候,沒有父母照顧的孩子會很沒有安全感,會很不信任人與人的關係,很渴望別人的愛,但是得到之後,他們會很懷疑,所以要不斷證明。 而有些人會很冷漠,不會接受別人的愛,也不會表達自己的愛。

    小時候沒有得到父母好好愛的孩子,在日常生活中非常缺乏愛,所以這種孩子很可能會把自己封閉起來,不會讓別人看到自己的真實想法,既渴望被愛,又非常害怕被愛,所以總會處於矛盾之中。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2

    性格很差,做事很不守規矩,可能會誤入歧途,性格很暴躁,會很極端。

  3.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我想長大後,我會變得非常煩躁,我會變得非常不禮貌,我會變得非常不合格,我會變得非常不喜歡學習,我會變得非常內向。

  4.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當你長大後,你可能會變得非常孤僻,然後你會變得非常叛逆,你的心理會很不正常,你可能不是乙個很好的孩子。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這是乙個殘酷的實驗,他把一些小猴子從它們的母親身邊帶走,把它們帶到兩隻假猴子面前,用假猴子作為它們的“**媽媽”。

    兩隻假猴子中的乙隻是用硬絲製成的,另乙隻是用柔軟的法蘭絨製成的。

    鐵絲媽媽上有奶瓶,小猴子餓了會去找鐵絲媽媽找牛奶吃,但大多數時候小猴子還是願意和絨布媽媽在一起,吃完奶後,會緊緊地靠在絨布媽媽身上。

    比較資料,你會發現與小猴子和法蘭絨媽媽相處的時間比與鋼絲媽媽相處的時間要高出幾倍。

    受到驚嚇時,小猴子們會跑到法蘭絨媽媽身邊,緊緊地抱住她,即使猴子是吃著鋼絲媽媽的奶粉長大的,受驚的小猴子最終也會在法蘭絨媽媽旁邊安靜下來。

    試驗資料顯示,鋼絲媽媽的小猴子消化不良,如果沒有法蘭絨媽媽,受驚的小猴子會結塊、顫抖、吃掉手指等。

    如果在分離30天後送給“**媽媽”,小猴子會迅速撲向絨布媽媽,似乎能從中找到安慰。 而鐵絲媽媽撫養長大的小猴子,冷漠自閉。

    本次試驗的公升級版是將剛出生的小猴子關在籠子裡,不準備**媽媽,只按時餵食。

    這些小猴子長大後變得冷漠、自私,甚至失去了尋找配偶和生育的能力,強行交配後,它們不會照顧小猴子,可能會虐待它們。

    這些沒有與母親接觸的小猴子長大了,與其他猴子相處得並不融洽。

    這就是著名的“母性剝奪”實驗,哈洛認為,母愛是“舒適的撫摸”和玩耍,從小就缺乏母愛會造成明顯的心理和行為後果,比如抑鬱。

    沒有母親,或者生活中幾乎沒有母愛的人,一定有一種不容易親近、怪異、防衛性極強的東西,就像融化在潛意識裡一樣,讓他們的姿態中有一些怪異的、極度敏感的、防禦性的、攻擊性的感覺。

    人的情感比猴子更豐富,嬰兒和孩子也需要媽媽溫暖的愛,不管是什麼原因,及時回應孩子,多給孩子擁抱和撫摸,孩子才能擁有健全的身體。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乙個得不到父母愛的孩子,在他幼小的心中是很痛苦的。 以至於他們想用一些東西來自殘來獲得父母的愛,但很多父母卻不重視。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去找孫悟空請教,說不定可以學幾點功夫......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這要看他以後會遇到什麼樣的人。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就看他的成長環境是怎樣的,孩子的性格是內向還是開朗,我認識這樣的人,她現在覺得自己沒有親戚可以為所欲為,沒有家庭教師,挺煩人的。

  10.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上帝賜給我們的日子是對愛、親情和友誼的考驗。如果孩子懂事,那麼他就有點內向......無知者有點魯莽,比如世界是最大的。

  11.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在愛中長大的孩子自信、溫柔,堅信自己與一切美好相容,他們的姿態是被真正愛的痕跡。

    沒有被愛過的孩子也偽裝得很好,大多數時候開朗樂觀,頑強得像一棵樹四處蔓延,無法無天,猛烈地拔除雜草。

    但只要被愛上一點,他立刻就以原形出現,他滿懷期待的想把自己所有的自枝宴棗都拿出來給你。

    但是一株貧瘠的雜草能為你帶走什麼,雜草本身也不知道,但這並不妨礙它想從它已經貧瘠的生活中給你更多一點。

    正如杜拉斯所說,“我如此深切地愛著你,我只想掏空自己,把它給你。 ”

  12.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你好,主題。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幸運的人度過了童年**的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來度過**的童年。

    有一些心理動力學觀點認為,從小就感受不到父母愛的孩子可能是迴避型依戀,可能是情感孤立等,導致內心的無力和挫敗感,以及自卑等,都會讓孩子感到恐慌,他們總是習慣性地以負面解釋他人為導向, 渴望親密關係,同時用自己的雙手破壞親密關係。

    受試者能夠在這裡提出獎勵這一事實也意味著您意識到這個問題可能對您的日常生活產生障礙。

    任何事情都沒有絕對,命運還是會從網中溜走,即使很多觀點支援它:6歲之前是人生的原型,6歲以後的生活只是重複著6歲之前的故事。

    如何打破命運的詛咒?

    人生最難的不是你覺得別人不愛你,而是你不愛自己。

    當你認為自己的不幸是原生家庭造成的,想一想,你對別人有期望嗎?

    責怪別人很容易,但如果你想成長,擁有你想要的,你必須拒絕逃避;

    改變自己是非常非常困難的,但如果你想成長,你必須打破你的舒適區。

    因此,題主要問的是:乙個從小就沒有感受到愛的孩子長大後,會不會因為感覺不到被愛而愛假裝成搖滾孩子?

    首先,無法判斷它是否是精神疾病。

    精神疾病,有一般的心理問題,也有嚴重的心理問題,等等。

    但是,請放心,這絕對不是乙個確定的答案。

    心理學家霍尼曾經說過:乙個人要想真正成長,就必須了解自己,冷靜地接受,同時追求一些東西。

    你越早了解自己越好,但要真正做到並不容易。

    而題主的焦慮,是因為題主現在對自己的覺知,讓你看到,你和外界可能會重複你年輕時和原生家庭的關係。

    因為從心理上講,你與他人的關係本質上是與你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關係。

    所以題主,首先要解決與自己的關係,接納自己,給自己愛的滋養,缺少朋友就打破命運的詛咒。

  13.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小時候,我非常缺乏愛,長大後,遇到何石和對的人,很難正確地表達我的愛,也很難正確地表達我的愛。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沒有愛的成長,你似乎不知道如何表達自己的需求,也不知道如何去愛別人,所以你覺得別人不理解,你很痛苦,因為你在情感上築起了一堵牆。 小時候的你很無助,但現在你正在慢慢長大,建議你可以從自我理解、自我寬恕、自我接納、自我照顧、自我鼓勵五個方面來調整自己的狀態。

    乙個是自我理解,它鼓勵你現在(和過去)的行為與你的創傷經歷之間的聯絡。 這種聯絡可以讓你感覺更關心自己,對自己的行為不那麼不耐煩、挑剔和憤怒。

    二是自我原諒,原諒自己捲入了父母離婚後沒有得到父母愛的事件,因為你是無辜的受害者,不應該被寄養在不同的親戚家裡。 原諒自己不被愛,原諒自己不懂得愛;

    三是自我接納,療癒自己是全心全意地觸控和假裝真實的自己,不管是脆弱的還是堅強的,是冷漠的還是熱情的,緊張的還是平和的,不完整的還是完整的,接受自己;

    四是自我照顧,慈悲自我安慰,積極自我暗示,走進內心,培養充滿動力的內心聲音,關愛自己的身體,滿足自己的需求,成為自己想要的父母:鼓勵自己,回應自己,感受自己的需求;

    第五,自我鼓勵,根據自己的能力,調整自己設定的與他人相處的目標,承認自己的能力有限,獎勵自己的進步,自我糾正而不是自我評判,你有一種愛自己和愛別人的方式。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作為父母,我們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就是擔心我們的孩子是否在健康的狀態下成長。 但沒想到的是,有些孩子在照顧父母的時候,怎麼能說父母對自己的關心不夠。 所以,對於這件事情,我們還是要一一處理的。

    因為橋梁學校是給孩子看的,在他們長大的時候,如果這個時候不及時照顧他們,對他們長大後會造成不好的影響。 這真的是我們無法想象和理解的。 所以這也告訴我們,作為家庭領袖,我們必須從小就和孩子保持良好的溝通,因為這是對自己的乙個很好的設計。

    同事也是小朋友購買的乙個很好的解決方案。 所以,這也告訴我們,作為父母,要對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的行為有明確的受眾,因為只有這樣,孩子才能在細微之處感受到父母對他們所擁有的東西,這也是我們作為父母最想看到的。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長大後,我感到沒有安全感,覺得別人不愛我,過著很自卑的生活。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變得很堅強,總是想辦法自己解決困難,不想麻煩別人,因為你覺得別人幫不了你。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長大後,他們很容易相信身邊的人,只要那個人對他好,他們就會無條件地相信對方,付出自己的誠意。

相關回答
19個回答2024-07-28

如果你從小就缺乏父母的愛,可能會對你長大後的生活產生一些影響。 這個時候,你可能無法理解,所以你也要注意這些問題,你也必須讓自己很有安全感。 >>>More

24個回答2024-07-28

孝順也是由孩子的性格決定的,對他好,溺愛不一定是孝順,不管什麼不問,也不一定不孝,有的孝是傻的,父母說什麼就說什麼,不管對錯,有的人覺得對父母的孝心不夠好, 懂得感恩的人,一般都是很孝順的。

34個回答2024-07-28

經常被父母毆打的孩子長大後也會變成暴戾之人,而這種人其實是受原生家庭的影響,內心其實是極度痛苦的。

21個回答2024-07-28

長大後,要強身健體,豐富人生,與更樂觀開朗的人相處,找到在情感上值得你信任的人。 >>>More

7個回答2024-07-28

我們都說窮人養兒子,富人養女兒,其實這句話也很有道理,小時候給女孩子好一點,長大了,她就不會那麼容易被別人哄走了。 男孩小時候,生活並不好,但性格堅強。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