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豆粕發酵有兩個用途,一種是製作發酵豆粕飼料,另一種是製作有機肥,發酵方法會用到不同的菌株,發酵方法也不同
1.製作飼料:
將豆粕壓碎,然後加入木耳小豆粕飼料發酵劑(每包木耳小豆粕發酵劑培養可發酵約400-500公斤豆粕),調節水分至50-60%,再堆放在地上或鍋中(堆放的豆粕厚度夏季約20厘公尺,冬季約40厘公尺), 無需密封,若有規模發酵,可採用貨架、立體堆垛。一般24小時左右可以把溫度提高到40度左右,這時候就要把絨毛翻過來降溫,不要讓溫度超過40度,達到40度的時候,就要把絨毛翻過來降溫,這樣發酵48小時後就可以使用了, 而且用這種方法發酵的豆粕中小肽含量非常豐富,對吸收有很好的效果。
如果發酵豆粕在短時間內沒有用完,可以密封並裝袋儲存。
2.製作有機肥:
豆粕也很好做有機肥,方法也很簡單,將豆粕和優培根的有機肥發酵劑混合在一起,堆成2公尺寬、公尺高、不限長的條狀堆垛。 水分在50-60%左右,每2-3天翻動一次,總共至少3次,經過10-15天的發酵,豆粕可以煮熟,成為良好的有機肥。
-
包括色度、氣味、細度。 豆粕經過發酵乾燥後顏色變深,優質發酵豆粕呈棕黃色或淺黃褐色。 如果顏色較淺且與豆粕一致,則可能發酵程度不夠或與其他淺色蛋白原料混合; 如果顏色太深(如深棕色),則表明過度乾燥並發生美拉德反應。
發酵豆粕的氣味因菌株和生產工藝的不同而略有不同,但應無豆腥味和霉味。 一般酸味(較濃),酸味較強的酸味產品主要由乳酸菌發酵而成,這類產品損失低,成本低,有機酸含量高,引誘作用好,能部分降解抗營養因子,粗蛋白一般可提高4-5%,消化吸收率較高。 發酵豆粕的粉碎粒度不宜過細。
粒徑越細,產品中損失的活性成分越多,判斷是否休產假的難度就越大。
-
(1)感官判斷:顏色為淡黃色至灰黃色,氣味為香酵母味,不能有刺激性味道。
2)浸泡水的判斷:發酵產物在水中浸泡後應為懸浮液,時間長了會變得糊狀甚至發臭(因為細菌,加水後會變質)。未發酵的豆粕必將很快得到澄清。
3)氨基酸測定:發酵豆粕的氨基酸含量應與豆粕的氨基酸含量非常一致,各氨基酸含量應增加10%左右。如果氨基酸特別高或谷氨酸和半胱氨酸的含量特別高,則表明雜蛋白的摻入。
4)酸-麥醇溶蛋白測定:該值應為6-10%。如果太低,則發酵不好,如果太高,則可能摻假。
5)雜菌數量不宜過多,黃麴黴毒素絕不超標。
-
總結。 發酵豆粕和編碼豆粕的主要區別如下
發酵豆粕:採用發酵酶解加工技術,從大豆中除去大豆磷脂、油脂、生長激素等,提供天然酸化劑乳酸和醋酸。
豆粕酶解:去除優質豆粕中的水溶性或醇溶性非蛋白部分,制得的含有高蛋白的大豆蛋白產品。
發酵豆粕和酶水解豆粕的主要區別是什麼?
您好,我是您明明開題的專屬答題老師,您的問題已經收到,正在緊急為您整理答案,請您放心,打字慢,大約5分鐘後純鈴回覆您,請稍等片刻!
優點、發酵豆粕和豆粕酶解的主要特點應有以下區別: 發酵豆粕:採用發酵和酶水解的加工工藝,從大豆中除去大豆磷脂、油脂、生長激素等,與乳酸、醋酸酯酶解豆粕是去除水溶性或醇溶性非蛋白部分後製備的高蛋白大豆蛋白產品。優質豆粕。
小肽是不同的,對吧?
是的,親愛的。 該過程小肽應高。
發酵豆粕甚至更高。
應該是酶解豆粕吧?
豆粕的酶解少一點,總體差別不大。
-
豆粕餅碾碎後,放入大桶中,加入10倍量的水,攪拌均勻,然後蓋緊,夏季半個月以上即可發酵,浸泡成腐爛的漿液發酵。 使用時,按用量用水稀釋20-50倍,仔細攪拌製成濃褐高階有機液體肥料。
判斷方法:抓一把材料就能形成球,看到水就指縫不滴水,落地時適當分散,多水不易加熱,少水難發酵; 加水攪拌均勻後,立即裝入鋼瓶、鋼瓶、水池、塑膠袋等容器中,物料應完全密封,不得壓縮。
使用密封性較差的容器進行發酵時,應在室外加入乙個可以密封的塑膠袋,注意密封過程不能拆開和翻轉,在自然溫度下密封發酵2-3天,當有酒香或土味時,說明發酵完成, 它可以餵食。發酵成品應在每次投料後立即密封。
檢測頭髮紋理:
1.測量頭髮的韌性,洗頭前剪一束一寸長的頭髮,放水30秒內就能看到,髮質差的頭髮往往會很快沉入水中。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