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理解社會變遷的必然性與人們的歷史抉擇

發布 社會 2024-02-17
7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社會形態發展的統一性和多樣性,植根於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與人的歷史選擇性的統一過程。

    首先,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與人的歷史選擇性的區別。 社會形態更替的客觀必然性,主要是指社會形態相繼更替的過程和規律是客觀的,其發展的基本趨勢是明確的、堅定不移的。 歸根結底,社會形態的更替是基本社會矛盾運動的結果,其發展是乙個自然的歷史過程,是不同社會現象的重複性和規律性,即規律性。

    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規律性,從根本上規定了社會形態更替的客觀必然性。 人的歷史選擇性是指歷史主體在社會發展中的主動性和選擇性。 它是在特定歷史條件下對社會生活未來發展的各種可能的方向、目標和方法的選擇,主體的利益和需要是選擇的內在依據,選擇的方向、目標和方法是否正確,只能通過實踐來檢驗。

    其次,社會形態更替的必然性與人們的歷史選擇性有關。 社會變遷的規律,也是人們自身社會行動的規律。 規律的客觀性並不否定人們歷史活動的主動性,也不排除人們在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某種社會形態的歷史選擇性。

    首先,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造成了一定歷史階段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為人們的歷史選擇提供了基礎、範圍和可能性空間。

    其次,社會形態置換的過程也是乙個目的性和規律性統一的過程。 人是社會實踐的主體。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的歷史選擇活動總是受到自身目標的驅動和制約。 人們的歷史選擇只有符合社會發展規律,才能實現。

    這就決定了,在社會形態變化的過程中,歷史主體的選擇性活動必須是乙個目的性和規律性統一的過程。

    最後,人民的歷史選擇性,歸根結底是人民群眾的選擇性。 人們的歷史社會形態選擇,最終取決於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和願望,取決於人民群眾對社會發展規律的把握和順應程度。 人民群眾對社會形態的歷史選擇,正是在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的基礎上,通過參與社會變革來實現的。

    來自“世界大學城市網路”。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社會的。 更替的客觀必然性,主要是指社會形態相繼更替的過程和規律是客觀的,發展的基本趨勢是明確的、堅定不移的。

    1、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在一定的歷史階段造成了社會發展的基本趨勢,為人們的歷史選擇提供了基礎、範圍和範圍,提供了實踐活動的範圍和空間。

    2.社會形態置換的過程,也是乙個規律性與目的性統一的過程。

    3.人是歷史選擇性的,歸根結底是人民群眾。

    選擇性。 歷史發展和社會形態的更替規律,歸根結底要通過人民的意志和人民的選擇來表達。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一)社會發展在大方向、大趨勢、大內容上都在上公升和推進。 從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資本主義社會到社會主義社會,人類社會的社會發展是乙個不斷上公升的過程。 這種向上的性質是由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之間的矛盾運動決定的。

    2)社會發展的具體路徑和形式是迂迴曲折的,而不是直線的。正是因為社會發展既是向前的,又是曲折的,所以社會發展表現為螺旋式或波浪式的進步方式。 (3)社會發展有兩種曲折:

    一是否定事物過程中的週期性曲折。 社會發展要經過肯定、否定、否定的否定,然後又在新的基礎上回歸自身,表現為乙個發展週期。 比如,從無階級社會到階級社會再到新的無階級社會,從原始公有制到私有制再到共產主義公有制等等; 在社會發展過程中,由於新事物在開始時是弱勢的,而當舊事物獲得動力時,事物的發展就會緩慢、停滯,甚至倒退,從而呈現出曲折。

    但是,事物發展的必然性決定了新事物遲早會戰勝舊事物,從而克服發展中的曲折。 社會發展的進進性和曲折性的統一性表明,“迴圈性”、“線性線”、“悲觀主義”和“一帆風順”的形上學幻想都是錯誤的。 要看到前途光明,道路曲折,要按照事物發展程序和曲折統一的原則行事。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經濟基礎決定上層建築。 是社會生產力決定了社會形態,生產關係是由生產力決定的,但生產力卻對生產力起了作用。 正是因為封建社會的生產關係不能滿足工業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才被資本主義社會所取代。

    封建社會的經濟基礎是地主階級對土地的私有制,土地歸地主階級所有,農民有個人自由,但是他們沒有土地,所以只能租地主的土地去工作,繳納一定的收入作為租金,這裡最大的地主階級就是皇帝。 在封建社會,生產力比較落後,農業經濟在社會經濟中占有絕對的支配地位,這就決定了土地成為社會經濟中最具決定性的生產資料,因此占有土地的地主階級占有支配地位。

    資本主義社會的經濟基礎是生產資料私有制,土地不再是經濟的決定性因素,而是眾多生產資料中的一種,資本家擁有資本等一切生產資料,破產的農民失去土地,不得不出賣勞動力生活, 在這裡,他們變成了工人階級,資本家從工人階級的勞動中獲得了剩餘價值。 由於生產力的迅速發展,社會逐漸由農業經濟向工業經濟轉變,土地不再是決定性的生產資料,地主的統治地位動搖了,資產階級取代了地主階級,掌握了生產所需的勞動力以外的生產資料,因為它掌握了資本資源, 因為在資本主義社會的商品經濟中,資本可以轉化為一切資源。與資產階級相對立的是工人階級,工人階級除了勞動力之外一無所有,因此只能把自己的勞動力賣給缺乏勞動力的資產階級,以推動社會經濟向前發展。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問題:如何理解社會變遷的必然性和人們的歷史選擇性。

    答案分析:社會形態的更替既有客觀必然性,又有主體的歷史選擇性。 社會形態更替的客觀必然性,主要是指社會形態相繼更替的過程和規律是客觀的,其發展的基本趨勢是明確的、堅定不移的。

    社會形態的更替是基本社會矛盾運動的結果,而基本社會矛盾運動的規律性從根本上規定了社會形態更替的客觀必然性。

    法律的客觀性並不否定人們歷史活動的主動性。 社會形態置換規律是人們自身社會行動的規律,它並不排除人們在遵循社會發展規律的基礎上對某種社會形態的歷史選擇性。 在特定社會形態或特定民族的發展過程中,由於社會和歷史條件的複雜性,各種矛盾和因素相互作用,為某一民族的發展提供了多種可能性。

    每個族群都會走上不同的道路,走向更高的社會形態。

    同樣,人們的歷史選擇性並不是對社會發展的客觀必然性的否定,相反,人們的歷史選擇性和客觀必然性是統一的。 一方面,人們的歷史選擇總是受到自身目標的驅動和制約。 另一方面,人們的歷史選擇和選擇活動必須遵循社會發展的客觀規律。 這就決定了,在社會形態變化的過程中,歷史主體的選擇性活動是乙個目的性與規律性統一的過程。

    根據社會形態發展是乙個自然歷史過程的觀點,也就是說,生產力和生產關係之間矛盾運動的規律性從根本上規定了社會形態更替的客觀必然性。 人民群眾是社會形態轉變的決定性力量。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社會形態的更替是不可避免的,因為社會是乙個不斷發展和變化的體系。 社會形態的更替是社會進化的結果,這意味著舊的社會結構、價值觀和制度被新的社會結構、價值觀和制度所取代。

    這種必然性可以用以下方式解釋:

    1.科技和生產力的發展:科技和生產力的進步是社會形態更替的主要動力之一。 隨著科技的不斷革新和生產力的提高,社會的經濟、政治和文化結構也發生了變化。

    新技術和生產方式的出現導致了社會組織的重組和新的社會關係的形成。

    2、社會需求的變化:在社會發展過程中,人們對經濟、政治、文化等方面的需求也會發生變化。 社會形態的更替,往往是為了滿足人們對新需求的追求,適應社會發展的需要。

    例如,工業革命帶來了大規模生產和城市化的需求,推動了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的轉變。

    3.文化和價值觀的變化:文化和價值觀是社會形態更替的重要因素。 隨著時間的流逝,人們的價值觀和文化觀念也會發生變化,這可能導致社會結構的重新調整。

    新價值觀和文化觀念的興起促使社會適應新的社會形態。

    4.政治和制度的演變:政治和制度的演變也是社會形態更替的重要驅動力。 隨著社會的發展,舊的政治制度和制度可能無法滿足社會向前發展的需要,它面臨著各種挑戰和問題。

    為了適應新的發展需要,社會不可避免地需要進行政治和體制改革和調整。

    社會形態的更替是社會發展的必然結果,它反映了社會的演變及其適應新環境和新需求的能力。 這種替代不僅是歷史規律,也給社會帶來了機遇和挑戰,為人類社會的進步和發展提供了動力。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在社會形態變化的過程中,人們的歷史選擇性被掏空了,正是人民群眾的選擇性。

    社會形態的可替代性:

    1.統一性和多樣性。

    就不同國家或民族的社會發展程序而言,情況是不同的。 有的國家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幾種社會形態相繼更替的典型過程,有的國家在發展過程中超越了一種甚至幾種社會形態,實現了跨越式發展。 在一些國家,社會形態的性質在歷史發展的某個階段並不典型,甚至多種社會形態的特徵也是相互滲透的。

    2.必然性和選擇性。

    社會形態更替和均衡的客觀必然性,主要是指社會形態相繼更替的過程和規律是客觀的,其發展的基本趨勢是不可動搖的。 歸根結底,社會形態的更替是社會基本矛盾運動的結果。 其中,生產力的發展具有最終的決定性意義。

    3.進步性和曲折性。

    社會形態的更替還表現在歷史前行與曲折、漸進與跨越的統一。 社會形態更替的先進性和漸進性主要是指五種社會形態相繼演化的基本趨勢,其歷史程序是沒有前一種社會形態的“促進和拋棄”的過程。

相關回答
9個回答2024-02-17

老師是學校裡家長的一半,他們會在學習上關注你,在日常生活中幫助你,老師是帶我們進入知識寶庫的嚮導,可以說老師是特定環境中與家長相似的職業。

17個回答2024-02-17

吃喝玩樂,生老病死,就這麼簡單。

5個回答2024-02-17

是的!! 理解 理解就是用自己的經驗去感受對方問題的想法,也是一種解釋。 站在不同的角度去體驗感受,就是理解的差異。 >>>More

15個回答2024-02-17

您完全不必感到任何困惑。

如果你讀過《人性的弱點》這本書,那麼在這方面,不僅僅是在中國。 外國巨魔也不少。 這是人性的弱點之一。 >>>More

9個回答2024-02-17

XXMW的答案對於現代人來說更容易理解:)呵呵。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