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國時期,為什麼其他國家一再相信秦國的欺騙?

發布 歷史 2024-02-15
30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其他國家都比較弱小,心裡都是小算計,秦國實力這麼強,都得上當受騙。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因為其他諸侯國不想打仗,都希望事情和平,國家和平,但他們不知道秦始皇的戰略政策是統一天下,所以向每個國家承諾的,只是為了給自己創造有利的時機。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因為秦國實力強大,其他國家都想平息事態,知道自己打不了仗,所以當時最好的辦法就是相信秦國。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就像在現代社會一樣,被欺騙的部分原因是貪婪。 當乙個國家向你做出承諾時,應該很難拒絕。 還有乙個重要原因,當時六國的聯盟並不穩固,如果彼此之間有猜疑,自然會算計。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因為秦國給了他們錢,秦國去打藩國的時候,會給別國一些錢或地,不讓他們幫忙。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因為秦國學會了金國自欺欺人的方式,經常騙人,甚至更上一層樓,秦國過去很值得信賴。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戰國時期,由於秦國是乙個強大的國家,其他小國或多或少都相信秦國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比如楚國之所以被騙,就是因為秦國攻占了楚國的城池,然後誘使楚王談判,最後楚國被秦國囚禁。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戰國時期,六國並沒有看清秦國的真正目的,各有各的算計,秦國看到了這一點,利用六國的心理來欺騙六國。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戰國時期,秦國在各國中規模相對較小,每個國家都不想因為自己的利益而忍受戰爭,所以主要依靠秦國的政策。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戰國時期,為了對抗秦國,六國聯合起來對抗秦國,秦國被稱為和宗。 前後各有4次。 擁護者是宗衡家族的孫炎、蘇秦等人,最後被連恆基破解。

    對秦國戰爭的四次聯合進攻是:

    1.西元前318年,楚、魏、韓、趙、燕五國在公孫炎的倡議下,與楚淮王的主要聯盟,進攻秦國。

    2. 西元前 296 年。

    齊、魏、韓三國與秦國的戰鬥,由孟維軍主張,齊王領導。

    3. 西元前 247 年。

    魏、趙、楚、韓、燕五國之戰,由信靈君主張攻秦。

    4. 西元前 241 年。

    趙、楚、燕、魏四國之戰,由趙國大將龐玄主張進攻秦國。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1. 我聯手,最終失敗了:

    秦國強勢後,積極向東發展,奪取了六國的土地。 六國也聯合起來反對秦國,即所謂的“合中”。 但是他們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計畫,所以聯盟沒有鞏固。

    秦國採取“遠親近攻”的軍事戰略,漢、魏、楚三國都與秦國關係密切,因此直接受到秦國的威脅和入侵,在秦國強大的軍事和外交攻勢下,割讓土地求和, 最先被消滅,齊、燕、趙三國相繼滅亡。

    2、合作:一是關東地區六國同床共夢,表面上聯合起來抗秦,但實際上每個國家都有自己的鬼,都想獲得最大的利益,所以被秦國戰略家們分開了;

    二是商鞛改法後,商鞛雖然死了,但新法依然存在,使秦國富強,楚國、吳起等國死了,新法被廢止;

    三是秦國為四站之國,北臨小關,南臨武關,東臨漢谷關,西臨嘉峪關,以崇山為屏障,地理位置優越,適於發展生產,易守難攻;

    第四,秦國君英明善用人;

    五是六國內亂相繼,國力大打折扣。 從這五點來看,秦國統一應該是必然的趨勢。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六國明知不可能與號稱“百萬英雄千車”的秦國作戰,卻不願意與別國進行所謂的“合作”,讓別國分一杯羹。 結果六國各有心,互相推諉,本來是可以與秦國抗衡的好政策,但這樣一來,腐朽的思想和自私的心理效應就徒勞無功了。

    由此可見,適當的忍耐只是對未來的計畫,而不是一時的快樂而不考慮未來的潛在威脅。

    嘿,打字好累!!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團結,但仍然失敗了。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七國統一是必然的,關鍵在於誰將統一。

    1、戰國時期,名將眾多,兵師大佬紛紛上前,誰能把這些人發揮到極致,戰鬥力自然最強。 再看這六個國家,像吳起、孫斌、李牧、樂毅等絕世將領,沒有乙個能全力以赴為國而戰,再是龐娟、田丹、辛靈君、連破等人,都是用人上不如。而在秦國,大家都玩到了極致,白起是個例外,還沒統一就被送死了。

    2、秦國基礎產業的穩定性,也是能夠支撐他始終具有較強戰鬥力的乙個因素。 秦國地處西北,不用擔心被敵人襲擊,基礎產業發展穩步增長,當各國被多年的戰爭壓得喘不過氣來時,秦國仍然擁有雄厚的後備資源。

    3.還有很多,商朝改革一直被認為是非常重要的一環,但是在混亂的戰國時代,這個因素已經不值一提了,就像二戰時法國的國力很強,但還是被德國直驅直撞,瞬間就死了。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滅六國的,也是六國,不是秦國; 族中的秦也是秦,不是天下。 汪! 這足以使六個王國中的每乙個都愛自己的人民; 如果秦甫愛六國百姓,那麼三代可以做萬代之王,誰會被滅?

    秦人無暇哀悼自己,後人哀悼; 後人哀悼,不從中吸取教訓,也讓後人為子孫後代哀悼。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後發國家要想取代先發國家,就必須維護普通勞動者的利益,這是自己的基本基礎。

    秦國殲滅了六國,但秦國一開始並沒有帶頭。 但是,秦國並沒有授予沒有軍事功績的爵位,並廢除了井田制度,使舊貴族土地的狀況結束了,獎勵了耕種戰爭,調動了人民的積極性。 秦軍變成了虎狼軍,從來就沒有僥倖這回事。

    再看六國,他們也不知道秦國之所以強大。 但他們不想切斷與舊貴族的聯絡。 最後,他只能用土地賄賂秦國,他死了,國家被毀了。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首先,公孫燕和蘇秦分別向其他六國提出了“聯合縱向”聯盟戰略,聚集在趙國,拒絕秦國。 然而,蘇秦的弟弟、政敵張儀立即在秦國提出“連恆”結盟政策,將六國聯盟一一瓜分瓦解。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秦國沒有對其他六國使用反陰謀,只是在對付趙國時才使用。 六國滅亡的最大原因,就是各國君主的運氣心理,他們不懂得唇齒冰冷的真相。 而且,他們萬萬沒有想到秦國能夠統一中原,所以他們掉以輕心,被秦國滅了。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秦國善用計謀,欺騙別國,然後逐一滅亡。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1.商朝改革大大增強了秦國的實力。

    2、秦國有張毅這樣優秀的專欄作家。

    3、秦王個人能力強,有稱霸的野心。

    4、秦國好將很多,而且是君主信任的,不像趙國,就算有李牧這樣的好將,也因為反謀而流失。

    5、民意志是時代潮流。

    6、六國不團結,君主無能,容易落入計謀。

  22. 匿名使用者2024-01-16

    後來,六國只顧自己的利益,各自顧自己的利益,讓秦國滅了。

  23. 匿名使用者2024-01-15

    白琦與趙國四十萬大軍對峙。

  24. 匿名使用者2024-01-14

    秦昭襄王是戰國時期的秦國君主,秦惠王之子,秦武王同父異母的兄弟,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長達55年。

    早年,他跟隨母親在燕國當人質,直到秦武王去世,回國奪取皇位,成為秦昭襄王。 宣太后即位初期,其親戚魏然處理總務,任命白起為將軍,先後擊敗晉、齊、楚三國,攻占魏國河東郡、南陽郡、褚國黔中郡和應都。

    秦昭襄王的歷史統治一共持續了半個世紀,在這半個世紀裡,秦國對當時的齊、趙、楚三大勢力造成了毀滅性的打擊。 於是,秦國的疆土在近半個世紀裡瘋狂擴張。

    在秦昭襄王的統治下,趙國幾乎失去了所有的軍事力量,同時,在秦昭襄王的擴張主義政策下,楚國也失去了已經運作了800年的英都地區。 以至於到秦昭襄王去世的時候,六國已經沒有實力與秦國抗衡了。 從這個角度來看,秦昭襄王堪稱一代英雄,但秦昭襄王為何沒能完成滅六國的偉大事業呢?

    他俘虜了東周王洛儀,俘虜了周王,並將九定遷至咸陽,結束了周王朝800年的統治,為秦朝統一戰爭的勝利奠定了基礎。 秦昭襄王在位期間可謂碩果累累,秦昭襄王五十六年(251年前)圓寂,享年七十五歲,綽號襄。 好在秦國內部百姓痛哭流涕,東六國卻痛哭流涕,哀嚎悲痛的聲音響起。

    想要滅掉六國,需要強大的國力可以依靠,而此時的秦國可沒有這樣的國力。 因此,秦昭襄統治的這段歷史時期,注定要成為削弱和攻打山東六國的歷史時期。

    歷史上的秦昭祥王對秦朝六國的統一具有重要意義,秦昭襄王也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君主之一。 秦國從商朝改法之後,雖然幾代人都辛苦了,但真正奠定秦國統一天下的潮流的,還是秦昭襄王時期,或許這樣寫歷史更合適,六國居然死在了秦昭襄王身上。

  25. 匿名使用者2024-01-13

    因為當時他們國家的實力比較弱,而其他國家的實力比較強,所以沒有辦法打敗其他國家。

  26. 匿名使用者2024-01-12

    因為其他國家聯合起來對付他,沒有辦法對抗其他國家,當時的秦朝襄王面臨困難。

  27. 匿名使用者2024-01-11

    因為墨鴻時代的發展,已經稀釋了一些周的歷史,賣了橡樹,所以沒有乙個想法,只有近期的一些國家會選擇這種方式。

  28. 匿名使用者2024-01-10

    這只是時間問題。 六國滅亡的時間比較近,始皇在十年內就把它們全部滅亡了。 到始皇去世的時候,最早的朝鮮才二十歲,齊國也只有十二歲,六國的百姓對故鄉的記憶和對秦國的仇恨還歷久彌新,他們有恢復國家和六國王室殘餘的動力。

    其他的都離得很遠,更何況棚鳥周已經滅絕了將近五十年,而當它自己滅亡的時候,周已經過了幾十年的名義生命,幾乎沒有存在感。 宋國滅亡已經快80年了,吳國滅了200多年。 至於巴蜀,也被司馬毀了一百多年。

    在這樣的180年流亡中,百姓早已忘故,昔日的貴族基本隕落,難以恢復國家。 指望他們,還不如指望魯國,畢竟這確實是比較強大的國家,死的時候不快,餓得太久。 但魯國並沒有被秦國滅亡,所以沒有這麼深的仇恨。

  29. 匿名使用者2024-01-09

    當你最強的時候,你可以一次選三個,只要你不同時打敗趙楚,你就是無敵的。

  30. 匿名使用者2024-01-08

    團結,但仍然失敗了。

相關回答
2個回答2024-02-15

蘇秦和張毅,戰國時期的兩位重要人物,他們都是鬼谷子的弟子,也與著名的軍事家孫臏、龐娟同門,蘇秦和張毅之間的鬥爭影響了整個戰國後期的發展,戰國時期的七大英雄: 齊國、轎渭楚國、燕國和濟、魏國、趙國、南韓、秦國,當時秦國最強,經常討伐其他六國,眾人忌憚,國家岌岌可危,蘇秦提出並實施了六國戰略(即 抗秦斬秦的聯盟),這一政策使六國的權力不受侵犯,因此他被六國任命為丞相,這句話的典故(六國大印)由此而來,a p

6個回答2024-02-15

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特徵:

政治:新興的地主階級迫切要求強有力的權力集中,以維護其政治和經濟利益; >>>More

26個回答2024-02-15

不,春秋時期。

春秋時期(西元前770年-西元前476年)或春秋時期,簡稱春秋時期。 東周時期。 春秋時期之後是戰國時期。 >>>More

6個回答2024-02-15

齊國位於山東北部和東部,燕國位於河北、唐山、天津、北京、楚國、湖北、湖南、安徽、秦國、陝西、寧夏、甘肅和四川。 朝鮮位於河南南部,魏國位於河南北部和山西南部,趙國位於山西北部和河北中部。

12個回答2024-02-15

魏文侯是戰國第一霸主,在戰國250多年的歷史中,魏國是第乙個強國強國。 溫侯在位50年,選才選才,內修德政,外治武,西攻秦河西,北渡趙,滅中山,東敗齊軍。 西元前403年,魏國與趙漢一起被名義上倖存的周皇帝正式封為附庸。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