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無論中國和國外著名的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是習安還是洛陽,史學界一直存在爭議。 今年9月中旬正式開始的洛陽城南城遺址考古發掘,有望揭開這一歷史謎團。
在關於絲綢之路起點的爭論中,“習起點論”佔據了傳統地位。 有專家認為,洛陽早在東漢時期就是都城,是隋唐時期著名的東都,是第乙個商業中心。 儘管在歷史記錄和考古發掘中有很多證據,但這種說法尚無定論,由於缺乏強有力的佐證,尚未得到世界範圍內的廣泛認可。
發現負責人。
1、中國社科院考古研究所洛陽唐城隊隊長陳良偉博士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據文獻記載,南市是隋唐時期絲綢、瓷器等商品的集散地,是關(潼關)東部最大的商業中心, 在當時的商業行業中占有重要地位。如果這個記載在這次考古發掘中得到證實,那麼洛陽作為絲綢之路起點的地位也可以得到證實。
據史料記載,隋唐時期的洛陽市內有乙個很大的市場:北市、西市、南市。 南市主要經營日用品,是三市中最大的,最繁榮的時候有三四千商人。
當時,金、銀、首飾、瓷器、毛皮、絲綢等各種重要貨物從全國各地匯集到南市,從這裡運往全國各地,以及西域和日本。
由於南石在隋唐商貿中的重要地位,絲綢之路也正被包裝成乙個整體申報世界文化遺產,此次發掘得到了國家文物局的大力支援,中國社會科學院洛陽唐城考古研究所和洛陽市文物專案組組成聯合考古發掘隊進行發掘。
專案於2003年9月啟動後,考古學家首先對南石遺址進行了全面的考古鑽探,基本明確了南石遺址的布局,為正式發掘奠定了基礎。 正式發掘開始後,計畫三支勘探隊開挖建春門街(鑽孔寬度46公尺)、方門(南市南側城門)和手工業作坊遺址。 全面挖掘將持續 3 至 5 年。
傳統意義上的絲綢之路是指漢唐時期中國絲綢向西運輸的方式。 據專家研究,早在西元前4世紀,中國絲綢就已經傳播到印度和地中海沿岸的城邦; 然而,作為絲綢之路的正式形成,它始於公元2世紀張騫向西域的通道,然後繼續發展,形成了一條連線歐亞大陸的交通大動脈,從洛陽(或習),經龍溪,經蘭州,經河西走廊和塔里木盆地,經中亞,或南至印度, 或向西到伊朗和敘利亞,直接到地中海東海岸。
-
西漢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今陝西省習)。
漢東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洛陽(河南洛陽)。
-
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洛陽。 這是絲綢之路的提出者李希霍芬的觀點。
1870年,李希霍芬來到河南,考察了洛陽的南關。
絲綢和棉花市場等,然後在《河南、陝西報告》中,第一次提到從洛陽到撒馬爾罕的旅程。
有一條古老的貿易路線。
它被稱為“絲綢派碧崎嶇之路”。
1877年,李希霍芬在他的另一本著作《中國:個人旅行和結果》的第一卷中說:“河南省(洛陽)通向中亞。
這條向西延伸到羅馬的貿易路線,在羅馬帝國時期就已經形成,中國絲綢沿著這條貿易路線到達羅馬,因此可以稱為絲綢之路。 ”
在這裡,李希霍芬正式提出了“絲綢之路”一詞,同時提出洛陽是絲綢之路的東方起點。 “絲綢之路”一詞很快被學術界和公眾所接受,並被正式採用。 然而,後來的學者對其內涵卻有不同的看法。
1936年,李希霍芬的學生斯文·赫定出版了《絲綢之路》
這本書被廣泛傳播後,起點的爭奪戰開始了。 雖然該書仍然遵循李希霍芬關於洛陽作為絲綢之路起點的觀點,但一些學者很快認為張騫在西漢時期派使者到西域。
它已經與西域形成了聯絡,並形成了一條道路通道,所以絲綢伯爵手路的起點應該是西漢王朝的首都長安(今習)。 這種觀點逐漸得到中國群眾的認可,成為今天的主流觀點。
-
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洛陽。
因為“絲綢之路”的概念最早是由德國地理學家李希霍芬提出的,在提出這個概念的同時,他也提出洛陽是絲綢之路的起點,所以絲綢之路的起點就是洛陽。 1877年,李希霍芬在《中國——個人旅行與結果》第一卷中提出:“從河南省(洛陽)到中亞,向西到羅馬的貿易路線是在羅馬帝國形成的,中國的絲綢沿著這條貿易路線到達羅馬,因此可以稱為絲綢之路。
然而,許多陝西學者不服氣,他們稱習安為絲綢之路的起點,並搶先開展了申請世界遺產的工作,在最終申請世界遺產**時,為了證明河南省森林標在陝西省西部的事實(如下圖所示, 截圖自《世界早報》21分17秒20140514 07:00),這種違反地理本質的現象是卑鄙的,也違背了絲綢之路的提出者李希霍芬先生的初衷。如果李希霍芬先生知道這件事,棺材板可能就裝不下它了。
-
絲綢之路的起點一般在長安。
因為開闢絲綢之路的第一人張騫是西漢人,而當時的西漢在長安,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我們都認為絲綢之路的起點在長安。 但是,在東漢時期,因為東漢在洛陽,所以東漢絲綢之路的起點在洛陽。 翻開地圖,可以看到洛陽在河南淮京省,長安在陝西省。
要想去西域,要從洛陽出發,必須經過陝西。 因此,絲綢之路的起點還是由時代決定的。
絲綢之路從長安或洛陽開始,穿過河西走廊,到達敦煌。 在敦煌這裡,絲綢之路一分為二,南路經過樓蘭、于闐、沙車等國,經過青嶺,現在的帕公尺爾高原到大岳市,休憩,最後到達刁枝和大秦。 西路起交河、秋子、疏樂,經青嶺、祁博再到大灣,再向西經其餘到大秦。
與絲綢之路的起點不同,絲綢之路的重點是大秦。 但不要誤會,這個大秦不是另乙個大秦。 不是秦始皇建立的大秦帝國。
大秦是中國古代對羅馬帝國和近東的稱呼。 但事實上,古代中國並沒有到達羅馬。 東漢時期,公元97年,班超率領約7000人前往西域,到達裡海地區。
班超在裡海停留,讓甘英在閩陵明祥的帶領下繼續西行。 於是甘英一路走到地中海西海岸,與羅馬帝國隔海相望。 但當時,安息日王國是中國絲綢和羅馬之間的中轉站,他們壟斷了它以牟取暴利。
因此,全國外人擔心中國和羅馬之間貿易路線的直接開放會影響他們的利益,所以甘英嚮往海上陸地的傳說讓甘英望而卻步,所以他沒有直接到達羅馬。
-
絲綢之路的空間起點是長安,長安是漢代的長城和長安的未央宮。 久久之後,只剩下漢代長安城的廢墟。 習安代表著長安的發展和變化,所以習是絲綢之路的起點。
絲綢之路,俗稱西漢,由西漢的張騫開闢,東至長安,西至羅馬。
-
傳統絲綢之路,從中國古都長安出發,經阿富汗魯松和雅、伊拉克、敘利亞等國到達地中海,止於羅馬,全長6440公里。
-
絲綢之路是指古代絲綢之路的商業路線,始於古代中國,連線亞洲、非洲和歐洲。 在運輸方式上,它分為陸上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 陸上絲綢之路始於西漢的首都長安(東漢延伸至洛陽)。
絲綢之路是東西方經濟、政治和文化交流的主要路線。 它最初的作用是運輸中國古代生產的絲綢。 因此,當德國地理學家費迪南德·弗賴赫爾·馮·裡希霍芬(Ferdinand Freiherr von Richthofen)在19世紀70年代首次將其命名為“宴會是指絲綢之路”時,它被廣泛接受。
2014年6月18日,從習安出發的絲綢之路“長安”豪華專列旅遊線路開始執行,預計2015年包括哈薩克和吉爾吉斯斯坦在內的整個絲綢之路路線也將與遊客見面。
-
你問的有問題,陸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也就是今天的習安,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福建泉州。
-
絲綢之路。 是西漢的張騫派使者到西域。
時間,一條已經開啟的道路。 絲綢之路的起點是長安,也就是現在的習,終點是羅馬。
張謙曾兩次前往西域,第一次前往西域的任務就是尋找大月族。
我想和他聯手進攻匈奴人。 然而,最終,他沒有找到,而是意外地發現了西域。 西域的發現並不能證明與西域國家有聯絡,也不能證明它們之間存在商業往來。
所以這不是絲綢之路的起點。 真正的起點是張騫第二次出訪西域,這一次西域,再加上使節的互換,將帳篷提公升為與西域各國的貿易。 這是絲綢之路的起點。
總之,絲綢之路的空間起點是長安,時間的起點是第乙個物體第二次前往西域的時間。
-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中國的廣州和泉州,也被稱為“東方海上絲綢之路”。 中國第一、第二境內的海上絲綢之路主要由廣州、泉州、寧波三個主要港口等支線港口組成。
春秋戰國時期,齊國。
在膠東半島,開闢了一條通往遼東半島和朝鮮半島的“沿海水線”。
日本列島和東方出售了南亞。
的 ** 通道。 到了唐代,山東半島和江浙、中國、南韓、日本等沿海地區逐漸出現。 在宋代,寧波成為中國、南韓和日本之間的海上主要港口。
-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泉州。 海上絲綢之路形成於秦漢時期,發展於三國和隋朝,興盛於唐宋時期。 海上絲綢之路出現在陸上絲綢之路之前,是古代海上運輸的主要動脈。
海上絲綢之路的起點是**
早在前秦、商、周時期,海上絲綢之路就已初具萌芽。 在新石器時代,我們的祖先廣泛使用獨木舟和木筏。 進入奴隸社會後,船舶越來越多樣化和規模化,航海技術越來越成熟和完善,從而為遠洋航行提供了堅實的技術支撐和支撐。
智者。 中國海上絲綢之路主要由泉州、寧波和廣州等三個主要港口組成。 2017年4月,國家文物局正式指定廣州為海上絲綢之路世界遺產申報牽頭城市,並攜手寧波、南京、福州等地區開展海上絲綢之路保護與列入名錄工作。
海上絲綢之路作為中國對外高層交流和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進了沿線國家的共同發展。 也成為東西方經貿文化交流的重要歷史通道,從而推動了世界的發展進步。
-
絲綢之路的起點是習。
習位於關中平原中部,北臨渭江,南臨秦嶺。
長安是1981年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認定為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歷史名城”,是中華文明和中華民族的重要發祥地之一,也是絲綢之路的起點。
歷史上,有10多個朝代都在這裡建都,包括豐和都、秦阿房宮、兵馬俑。
韓未央宮。 長樂宮、隋大興城、唐大明宮。
禪宗、脊柱、興慶宮等勾勒出“長安情結何遊滲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