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環境科學中,人們普遍認為,環境是指人周圍的空間以及其中能直接影響人類生活和發展的各種自然因素。 在數百萬年的人類歷史長河中,環境對人類文明的創造和進步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大氣、水、土地和草原是人類生存的物質基礎。 森林、礦產等資源為人類的不斷發展提供了物質,造就了地球上高度的人類文明。
然而,人類在開發和利用環境資源的同時,也為自己的亞生存環境產生了一系列的環境問題。 為此,我進行了調查。
1。臭氧層被破壞。 臭氧層佔平流層總量的1/10萬,雖然含量很低,可以吸收紫外線,但由於人為破壞,臭氧層迅速消耗,破壞極大。
比如南極洲的臭氧空洞。 1994年,南極洲上空2400萬平方公里的臭氧層遭到破壞。 南極洲上空的臭氧層形成時間超過20億年,但在上個世紀已經被破壞了60%。
歐洲和北美的臭氧層平均減少10%至15%,西伯利亞甚至減少35%,科學家警告說,地球上空的臭氧層正在被破壞,遠遠超過普通人的想象。
2。淡水危機。 雖然地球的地面2 3被水覆蓋,但地球表面97%是不可飲用的海水,不到3%是淡水,但其中2%被隔離在極地冰川中。
在僅有的1%的淡水中,25%用於工業,70%用於農業,只有5%用於飲用和其他家庭用途。 目前,全球缺水國家和地區超過100個,其中28個被列為嚴重缺水國家和地區。 據統計,我國北方缺水總面積58萬平方公里,全國500多個城市中有300多個缺水,年缺水58億立方公尺。
由於人類的毀滅,地球的水資源有限,美國科羅拉多河、中國黃河等許多大河不再雄偉壯觀。
3。土地荒漠化。 當前,世界荒漠化現象仍在加劇。
目前有12億多人面臨荒漠化的直接威脅,其中1億人面臨短期內失去土地的危險。 到1996年,全球荒漠化土地面積已達3600萬平方公里,佔地球陸地面積的1 4,相當於俄羅斯、加拿大、中國和美國的土地總面積,世界上受荒漠化影響的國家有100多個,荒漠化正以每年5-7萬平方公里的速度擴大, 相當於愛爾蘭的面積。對於受到荒漠化威脅的人們來說,荒漠化意味著他們將失去最基本的生存基礎——生產性土地的消失。
後記:人類將面臨許多危機,如果人類繼續破壞環境,那麼人類將滅絕,地球將成為宇宙中遙遠的歷史。
-
我們希望與自然融為一體。
“二型社會”是指“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 資源節約型社會是指整個社會經濟是建立在節約資源的基礎上的,而構建節約型社會的核心是節約資源,即在生產、流通、消費等各個環節,通過採取技術和管理等綜合措施,嚴格節約,不斷提高資源利用效率, 盡可能降低資源消耗和環境成本,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的發展模式。環境友好型社會是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社會形態,其核心內涵是人類生產和消費活動與自然生態系統的協調可持續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