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戰爭多,打一場仗需要多少軍糧?

發布 歷史 2024-02-25
21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如果要發動戰爭,統治者必須預測戰爭將持續多長時間,然後根據軍隊的規模計算所需的食物和草的數量。 如果戰爭曠日持久,政府分配的糧草就必須不斷補充。 不管是士兵自己的乾糧,還是朝廷的問題,一旦遇到長期的仗,每天的糧草肯定是不可持續的**。

    戰爭所需的軍糧數量非常大。

    據乾隆三十三年記載,寫了一封信。

    據估計,只有4萬名士兵在10個月內需要42萬石糧食。 轉換為當前度量單位。

    當時有25000噸,當時全省的倉庫糧食只有35萬石。 這還只算士兵需要的口糧,馬匹和運送糧食的農民工的口糧不算在內。

    在正常情況下,國家是強大的,國家能夠部署資源來支援長期行動。 但戰爭往往懸而未決,有時在千里之外的邊境,因此運輸成為乙個大問題。 領土太大,食物無法及時運到戰場。

    就算運過來,成本也太大了,增加了前期糧草的壓力。

    如果您遇到崎嶇的山區地形,您將不得不在路上消耗數百倍的食物。 除了在路上的減員外,一支軍隊還包含大量的非戰鬥人員和戰鬥輔助人員,他們通常比士兵多。

    比如宋代的沈括。

    據記載,士兵與農民工的比例通常為1:3。 這些人消耗的食物是士兵的幾倍,為了節省糧食和草,運送食物的平民工人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分批返回。

    但是在一線的農民工隊伍還是會相當龐大的,每天消耗的食物量很大,隨著時間的推移,也會變得非常多。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據記載,清朝4萬人,單場作戰消耗糧食2.5萬噸。 口糧對士兵來說非常重要,馬匹必須吃草。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乾隆33年4月攻克緬甸,蜀河德與寧人聯手,其中一戰糧食難辦,僅10個月就需要4萬兵10萬馬、軍糧42萬石,而全省倉庫糧食只有35萬石,嚴重不足。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在清朝,按兵馬四十萬,僅十個月就需要42萬石軍糧,十個月就需要42萬石軍糧,換算成糧食25000餘噸。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如果10萬人打乙個月,就需要175萬公斤糧食。 乙個人三天大約需要三斤半的食物,如果打乙個月,他需要乘以十,乘以十三天,乙個人吃30天大約35斤,十萬人吃大約350萬斤, 約175萬公斤糧食。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消耗軍糧需要幾十萬塊錢,兵馬都沒動,糧草先走,古代交通不便,陸路運輸糧食極不方便,從京到上海可能要兩個月的時間。 此外,運輸和持有糧食的人要吃飯,而且路越遠,消耗的糧食就越多。

  7.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這取決於參戰士兵人數、旅程長度、戰爭長度和國家數量等因素。 據古籍記載,三國、晉、南北三朝時期,每天6至7公升糧食應該是成年男子正常食物量的下限。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因為古代戰爭多,遠征時間長,參戰人數多,需要的戰馬數量也很大,所以應該是幾千萬噸。

  9.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這取決於戰爭中帶了多少士兵,距離是否遠,戰鬥需要多少時間等等。 一場普通的戰鬥可能需要數百萬磅的糧食。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這要看打仗所需的時間,一般是打仗,可能需要幾個月的時間,如果兵力多,糧食的消耗量是無法估計的,至少要幾百萬公斤。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幾十萬是肯定的,因為古代畢竟不像現代,按高標準**,所以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除了兵,還有馬等等。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一石穀物是一百公升。 在古代,一公升是比較小的,所以有人說一塊石頭只有百斤糧食,有人說一石就是一百斤糧食。

    按照一石糧食和一百斤一懺悔的計算,戰時乙個士兵不可能每天吃一斤刺櫟籽粒,所以五十石糧食可以滿足一萬兵一天的需要。 乙個月三十天是1500石粒。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軍隊的後勤人員特別多,乙個十萬人的作戰部隊一般有三十多萬後勤人員,而且他們也消耗了大量的食物。 在古代,通往西部和北部邊境的交通完全依靠人力,即人力。

    一般來說,人們運輸的糧食損失會大於一比一,也就是說,人們在路上拿了1000斤,最後到達目的地,剩下500斤。 還有每個士兵要帶三天的乾糧,漢軍有幹麵包,蒙古族和匈奴族帶了風乾肉乾等等,然後就是他們去**的時候當地的糧食收集。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當時主要是用牛、馬車運輸,農民被迫由軍隊護送到戰場駐軍的糧庫,糧庫由重兵把守。 只要有戰爭,人民就會受害最深。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大軍不動,糧草先走。 聽聽單天芳的解說。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1 石 = 10 桶 = 120 斤。

    乾隆33年(公元1768年)4月,提前抵達雲南的舒和德與恩寧聯奏音樂會,說攻緬甸有五難。 一是跑馬難,按照萬兵三萬漢兵的規模,打馬趕馬需要十萬匹馬,急事難做。 二是糧食難辦,按4萬兵十萬匹馬計算,短短十個月就需要42萬石軍糧,而全省倉庫糧食只有35萬石,嚴重不足。

    三是行軍難,從內地的永昌走到邊境難,境外的地形更是雪上加霜。 四是糧食運輸困難,光是從永昌到邊境,按照三夫一石運公尺的計算,就要一百多萬人次,而且出國了,中國人不願意出國,國外人煙稀少,僱僕人幾乎是不可能的。 五是氣候惡劣,水土適宜,以往戰爭中因病死亡或失去戰鬥力的人數比戰場上多。

    兩人最後得出結論,他們贏得對緬甸戰爭的機會很小,最好嘗試招募緬甸。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30萬石糧草夠漢朝10萬大軍用1石=2城桶,1城桶=晉,1石=27城斤,三十萬公擔糧食=4000噸,人均4噸。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運送糧食的人大多是從老百姓那裡徵來的,他們平時的糧食和政府都不用擔心,甚至還收了稅。 一旦被徵用,就要給人們食物和工資,政府必須為此買單。 屯田的士兵平時都是自己耕種土地,自給自足,一旦戰爭開始,這部分田地就不能貧瘠,他們不得不在周圍僱傭一些普通的農民幫忙打理,這也要花錢。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士兵**、士兵家屬的養老金、徵兵,都非常昂貴和耗費食物。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在古代,軍費開支遠不如現在。 我沒有看到美國沒有錢打海灣戰爭,所以它需要其他國家的援助。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據居顏漢劍記載,兵每月口糧約3石3桶,古代北方在宋代之前仍以粟為主。

    回族是主要的,再加上一些野菜在湯裡煮,條件很艱苦,除了高階將領,肉很少,除非馬被殺了,這也導致士兵需要通過大量的食物來維持一天的消耗(不能和現代相比, 畢竟現代食品夠油膩的,人體所需的熱量也容易滿足,所以少吃點)。按照漢代一石(這裡是容量單位,不是重量單位)約27斤,3石3桶(1石10桶)約89斤,一月30天,相當於每天3斤小公尺,如果僅與重量相比,相當於每天約12個饅頭(饅頭的重量約為120克), 因為漢朝還是吃兩頓飯的,所以每頓飯相當於6個饅頭的量,當然,這裡面的熱量應該比後世要低得多!與現代相比,一天12個饅頭對於體力勞動者來說並不奇怪!

    所以,居顏寒劍的描述應該是符合那個時代的,並不誇張,所以古代兵員每天的口糧基本都在3斤左右,不要用現代的眼光來衡量! 他們沒有肉和蛋! 對於那些估計士兵的口糧不足3斤的人來說,相當於皇帝派了餓兵,不打也沒關係,一旦戰爭容易叛變!

相關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