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九·一八事變”是指1931年9月18日發生在中國東北的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是日本蓄意製造的,企圖侵華占領中國領土。 根據衝突爆發的日期,歷史被稱為“9月18事件”。 由於當時中國東北地區被稱為滿洲,日方稱這一事件為“滿洲事變”。
“9·18”事件爆發後,日中矛盾進一步激化,在日本,日軍司令部在主戰中的地位被抬高,使日本走上了全面侵略中國的道路。 在這次事件發生後的幾年裡,東北三省都被日本關東軍占領,因此被中國人民視為民族恥辱,直到今天,9月18日在中國的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在國際上,這一事件經常被比作納粹德國的國會大廈縱火案。
詳細參考資料。
-
918事件(又稱瀋陽事件; 日本人稱滿洲事變,因為日本稱中國東北為滿洲)是指1931年9月18日在中國東北爆發的軍事衝突和政治事件。衝突的雙方是中國東北軍和日本關東軍。 “9·18”事件爆發後,日中矛盾進一步激化,在日本,日軍司令部在主戰中的地位被抬高,使日本走上了全面侵略中國的道路。
事發後的幾年裡,東北三省全部被日本關東軍占領,因此被中國人民視為民族恥辱,直到今天,9月18日在中國許多非正式場合都被稱為“國恥日”。
-
918事件的影響:第二次世界大戰的開始,社會性質的轉變,以及抗日民族團結。 1. 第二次世界大戰開始:
“九·一八”事件不僅是日本帝國主義武力征服中國的開始,也是世界法西斯國家在世界上掀起的第一次侵略戰爭,它的爆發標誌著亞洲戰爭源頭的形成和第二次世界大戰序幕的拉開。社會性質的變化:9·18事件後,東北成為日本的殖民地,日本的侵略逐漸擴大到華北,中國社會的性質發生了變化,中華民族獲得了前所未有的覺醒和團結。3.民族團結和抗日
“9·18”事件後,隨著中華民族的空前覺醒,民族團結也日益加強,兩黨的國家使命感迅速增強,有力地推動了兩黨合作,從東北地區到西北地區,最後走向全中國, 並最終創造了抵抗侮辱的團結。
-
“9·18”事件拉開了日本侵華的序幕。
諾曼第登陸! 這就是所謂的第二戰場! 當時,德國的海豹突擊隊計畫失敗了,也就是說,英國的空戰失敗了,德國實施了巴巴羅薩計畫進攻蘇聯,導致了多邊行動! >>>More
科普是指科學技術的普及,是指以大眾容易理解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思想,弘揚科學精神,倡導科學方法,促進科學技術的應用, 接受並參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