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來,在中國大陸各省出版了20多本書。 餘光忠的代表作有《鄉愁》《當我死的時候》《雨中等你》《白玉苦瓜》等。
餘廣忠出版的詩集有《青羽》《鐘乳石》《蓮會》《武陵少年》《天上夜市》《打擊樂》《冷戰時期》《白玉苦瓜》《拔河永恆》《觀音》等,以及散文、評論等作品。
-
作品集:《餘暉中的經典》《鄉愁》《石器時代》《歌》《五陵少年》《天上夜市》《打擊樂》《冷戰時期》《白玉苦瓜》《天狼星》《永恆拔河》《餘暉詩選(1949-1981)》《觀音過水》《紫荊賦》《夢境與地理》《石榴》《五行暢通》《餘暉詩選(1949-1981)》《觀音過水》《紫荊賦》《夢境與地理》《石榴》《五行暢通》《餘暉詩選》《餘暉詩選》 第二卷(1982-1998)“、”高樓大廈到海“、”蓮神”。
-
《周子的悲劇》《藍羽》《鐘乳石》《萬聖節》《白玉苦瓜》。
-
詩集:船的悲劇,野風,1952年。
《藍羽毛》,藍星詩社,1954年。
鐘乳石,《中外畫報》,1960年。
萬聖節,藍星詩歌協會,1960 年。
蓮花協會,溫興,1964年。
《武陵青年》,溫興,1967年。
天堂夜市,三民,1969年。
打擊樂,藍星詩歌協會,1969年。
在冷戰年代,藍星詩歌協會,1969年。
白玉苦瓜,地球,1974年。
天狼星,洪帆,1976 年。
《拔河與永恆》,洪帆,1979年。
《餘光忠詩選(1949-1981)》,洪範,1981年。
觀音過水,洪帆,1983年。
傅紅,紅帆,1986。
《夢與地理》,洪帆出版社,1990年。
《石榴》,洪凡,1996年。
《五行暢通無阻》,九首歌,1998年。
《餘光忠詩選》第二卷(1982-1998),洪帆,1998年。
高樓大廈到海“,《九歌》,2000年。
《蓮神》,台灣九頌出版社,2008
2.散文和文學批評。
《左手的繆斯》,溫興,1963年。
《雨在你手掌中》,溫興,1964年。
逍遙遊,溫興,1965年。
《故鄉的牧神》,純文學,1968年。
《起重機燃燒器》,純文學,1972年。
《聽冷雨》,純文學,1974年。
《青青卞哀》,《純文學》,1977年。
《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洪帆,1987。
《有地圖》,《九首歌》,1988年。
《隔水呼喚》,九首歌,1990年。
《從徐夏客到梵谷》,《九首歌》,1994年。
有序,九首歌,1996 年。
《太陽永不落山》,九首歌,1998年。
《藍墨水下游》,九首歌,1998年。
《連環戲法》,上海文藝出版社,1999
3.翻譯。
《梵谷傳》,崇光文學藝術出版社,1957年。
《老人與海》,重光文學藝術,1957年。
《英詩譯》,溫興出版社,1960年。
《美國詩歌選》,《今日世界》,1961年。
英美現代詩歌,學生,1968年。
編年史巴托比,《今日世界》,1972 年。
沒有兒戲,地球,1984 年。
《土耳其現代詩歌選》,林白出版社,1984年。
溫夫人的扇子,《地球》,1992年。
《守夜人》,九首歌,1992年。
《理想的丈夫》,《地球》,1995
-
餘暉中最值得一看的作品是《鄉愁》。
在《鄉愁》這首詩中,通過“小時候”、“長大後”、“後來”、“現在”的序言,通過郵票、船票、墳墓、海峽等實物,將抽象的懷舊具體化,總結了詩人漫長的人生歷程和對祖國揮之不去的懷念,揭示了詩人深厚的歷史感。
《我們的短命長壽》是餘光忠先生精選的34篇散文,分為“人生、人生、遊歷”三個主題,為每一位胡不都讀者展示人生的熱點、人生的樂趣、人生的讚美,文字厚重浩瀚,優美而充滿深意。 我們的人生有長有短,要珍惜當下的每一分每一秒。
而他的最後一部作品《時間的鄉愁》,則是在他去世後由女兒於友山親自授權,為這段情感寫了一篇長篇序言。 本書收錄了29篇散文,內容包括古典文學理論、各種藝術形態的評論、對死者的悼詞以及為朋友的後代寫的序言。 這部他一生的最後一部作品,不僅是在歲月的懷念中留下的哀歌,也是他留給讀者的最後座右銘。
《聽冷雨》是著名詩人於光忠的散文作品。
這篇散文是關於一種深深的鄉愁,這種鄉愁主要是通過對雨聲的描寫,通過冷雨的抒情,無法回到鄉間團聚的鄉愁來傾訴,但另一方面,這種鄉愁也表現在他在文中運用的詩歌中,古典詩的趣味在賦予生活的冷雨中更加淋漓盡致。
-
1.於廣忠(1928年10月21日-2017年12月14日),當代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出生於江蘇南京,祖籍福建泉州永春。 因為母親是江蘇武進人,齊胡德也稱自己為“江南”。
畢業於南京基督教青年會中學,進入金陵大學外國語系,1949年轉入廈門大學外國語系,1952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外語系。 1959年,他獲得了愛荷華大學的美術碩士學位。 曾任教於蘇州大學、台灣師範大學、國立台灣大學、國立政治大學。
在此期間,他兩次受美國邀請,在美國多所大學擔任客座教授。 1972年,他成為國立政治大學西班牙語系教授兼系主任。 1974年至1985年,彼任香港中文大學中文系教授及香港中文大學聯合書院中文系系主任兩年。
1985年,他被任命為台灣中山棗大學教授和講座教授,並兼任文學院院長和外國語學院所長六年。
3.餘廣忠畢生從事詩歌、散文、評論、翻譯,自稱寫作的“四維空間”,被譽為文壇“璀璨多彩的筆”。 他在文壇已經半個多世紀了,涉獵領域廣泛,被譽為“一夫多妻制藝術家”。 他的文學生涯漫長、寬廣、深邃,是當代詩人、散文巨匠、著名評論家、優秀翻譯家。
出版詩集21部; 散文集11部; 5種評論集; 13個翻譯集; 總共有40多種。 代表作有《白玉苦瓜》(詩集)、《記憶像鐵軌一樣長》(散文集)和《論分水嶺:餘光忠評注》(評論集)等,其詩作如《鄉愁》《鄉愁四韻》,散文如《聽冷雨》《我的四個假想敵》等,被廣泛收錄在中國大陸的中文教科書中, 香港和台灣。
12月14日,於廣忠教授在台灣逝世,享年89歲。
於廣忠,福建永春人,1928年出生於南京。 抗日戰爭期間,他就讀於四川省,後就讀於金陵大學和廈門大學,1952年畢業於國立台灣大學外語系。 他於1959年獲得愛荷華大學碩士學位。 >>>More
因為症狀的出現和持續的時間很長,所以在愛的原則下,靈魂與生命的命題和關係是比較好的。 因此,一方面,在認知層面上,沒有與症狀相關的錯綜複雜的思想和理論體系,另一方面,心靈的問題與症狀沒有糾纏不清。 所以,只要你了解問題,懂得如何處理,就能好起來,因為你心中的心結基本解開了。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