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治通鑑》是一部通史,屬於史書。
《資治通鑑》是一部中國古代通史,作者是宋代司馬光,全書從唐朝末年,到五代十國時期,共1367年的歷史,跨越了230年,包括唐朝、五代、北宋和南宋。 本書本著“記完書”、“歷史不留痕跡”、“不砍人心”的原則寫成,從各個方面詳細敘述了每一件歷史事件的起因、過程和結果。 它不僅是中國古代史書上的傑作,而且被稱為中國古代史和世界史學上的傑作。
-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多卷編年史,共294卷,歷時19年完成。 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到周世宗仙德六年(公元959年),五代之後,他停止了寫作,涵蓋了16個朝代和1362年的歷史。
該書的內容側重於政治、軍事和民族關係,以及對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的評價,對統治階級以國家興衰為目標的政策的描述警告了後代。 書名的由來,是宋神宗認為該書“視過去,有治道之能”,並給之起了這個名字。
《資治通鑑》中記載的歷史是有限的,從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開始到周獻德六年(959年),共1362年。
《通鑑》是一部通史編年史(《史記》是編年史第一部通史,《春秋》是現存最早的史書編年史),按時間順序敘述歷史事件,說明歷史事件的前因後果,使人容易獲得系統清晰的印象。
-
《資治通鑑》屬於編年史和通史的體裁。 《資治通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巨著,共294卷,共19年完成。 該書以時間和事件為目標,記錄了春秋戰爭到1362年宋朝建立的歷史發展軌跡。
宋神宗認為,此書“鑑於殷納往事,具有治理道之本”,故取名《資治通鑑》。
什麼是編年史編年史是中國傳統史書的一種體裁,編年史書是以時間為中心的,按年、月、日順序來記載歷史事件,是中國古代史上最長的文學體裁,如《春秋》《左傳》《資治通鑑》《竹書編年史》等, 《漢記》、《後漢記》、《國義》等歷史書籍都採用編年體裁。
編年史比較容易反映同一時期各種歷史事件的聯絡,但其缺點是不容易集中精力處理同一歷史事件前後的聯絡,也不容易寫出與重大歷史事件密切相關的人的事蹟。
-
總結。 《資治通鑑》是中國通史的第一部編年史。 《資治通鑑》,簡稱《同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長篇編年史書,共294卷,時間跨度19年。
記載的歷史寫於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到第五王朝後周世宗仙德(959年)征服淮南的六年,跨越16朝,共1363年。 它是中國通史的第一部編年史,在中國史書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
《資治通鑑》是中國通史的第一部編年史。 《資治通鑑》,簡稱《同鑑》,是北宋司馬光主編的一部長篇編年史書,共294卷,時間跨度19年。 記載的歷史是從周衛烈王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到周世宗李蓋仙德第五王朝第六年(959年)征服淮南,數16朝,共1363年。
它是中國通史的第一部編年史,在中國史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本書的內容側重於政治、軍事爭吵和民族關係,以及對經濟、文化和歷史人物的評價,目的是通過描述統治階級與國家興衰和國家興衰有關的政策來警告後代。
司馬光的《資治通鑑》書名的由來,是宋神宗認為該書“視過去,有治道之本”,並給之起了這個名字。 由此可見,“資治通鑑”這個名字,既是史家治史,增強京城自源自本的意識,也是封建皇帝利用史學為政,增加愚昧自強意識的表現。在這本書中,編者總結了許多教訓供統治者借鑑,因此被稱為“資格通則”。
《資治通鑑》共294卷,約300萬字,《論異論》和《目錄》30卷。 《資治通鑑》記載的歷史限期從周衛烈王伯二十三年(西元前403年)開始,到周仙德六年(959年)在棚子陷阱中結束,前後共1362年。 全書按朝代分為16個時期。
即《周編年史》五卷,《秦編年史》三卷,《漢編年史》六十卷,《魏編年史》十卷,《晉編年史》四十卷,《宋代志》十六卷,《齊編年史》十卷,《梁編年史》二十二卷,《陳編年史》十卷, 《隋編年史》八卷,《唐編年史》八十一卷,《後梁編年史》六卷,《後唐編年史》八卷,《後晉編年史》六卷,《後漢編年史》四卷,《後周編年史》五卷。
-
《資治通鑑》是一部中國古代編年史,屬於史書。 它由宋代歷史學家司馬光編輯,收錄了從周春秋時期到五代十國的歷史事件,經歷了2000多年的政治、戰爭、社會經濟、文化等方面的大事記"中國名史"對後世的歷史研究和文化發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司馬光(1019年11月17日,1086年)是第乙個字公師,多字君師,丈夫的名字,兒子的晚數,司馬遲的兒子。 漢族,出生於河南省廣善縣,原籍陝州(今山西)夏縣樹水鄉,人稱叔水先生。 司馬光是北宋的政治家、作家和歷史學家,曾在仁宗、應宗、神宗和浙宗四朝任職。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