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現在的內蒙古陰山麓。
匈奴最初是乙個游牧部落,起源於西元前 3 世紀,起源於今內蒙古陰山山麓。 匈奴帝國的鼎盛時期從西元前176年持續到西元前128年。 匈奴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脈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
1.銀山山脈:
中國內蒙古自治區中央山脈東西走向,包括狼山、烏拉山、色騰山、大慶山等。 銀山是東西向的山脈,是中國北方重要的地理邊界。 它位於內蒙古自治區中部,河北省最北端。
它位於東經106°至116°之間。 西端淹沒在低山的阿拉善高原,東端以多倫以西的灤河上游河谷,長約1000公里,南界在河套平原北側的大斷層懸崖和大同盆地, 楊高和張家口,山谷北側的壩邊山大致位於北緯42°,與內蒙古高原相連,南北寬50 100公里。
2. 阿爾泰山脈:
阿爾泰山脈呈西北-東南方向,綿延2000多公里,橫跨中國、哈薩克、俄羅斯和蒙古的邊界; 中國阿爾泰山脈屬於中段南坡,山體500多公里,海拔1000-3000公尺。 主脊高度3000多公尺,北部最高峰為友誼峰,海拔4374公尺。
3.鄂爾多斯。
鄂爾多斯是乙個蒙古語單詞,意思是許多宮殿帳篷。 因為成吉思汗的陵墓在明朝被遷到這裡,蒙古游牧部落被稱為鄂爾多斯,所以高原也因此而得名。 鄂爾多斯高原位於河套平原黃河的懷抱中,東南和西部與晉、陝、寧波接壤,北與自治區首府呼和浩特市、包頭市隔江相望。
一萬年前,鄂爾多斯是著名的“河套人”繁衍生息的地方,也是“河套文化”的發源地。
-
古代匈奴是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寧夏自治區、蒙古國、新疆自治區等地區。
匈奴強盛時,範圍以蒙古高原為中心,向東延伸到內蒙古東部。 它沿南長城毗鄰秦漢,曾控制河套和鄂爾多斯地區。 向西,它穿過阿爾泰山脈,到達綠山和費爾干納盆地,向北延伸到貝加爾湖的外圍。
“匈奴”一詞最早出現在中國歷史上,根據西元前318年(周神良王三年,秦惠文王七年)的“史料記載”。 從茂敦山(西元前209-174年)到匈奴西遷(公元91年,永元3年),匈奴奴隸政權在沙漠的南北存在了整整300年,然後分散的匈奴在我國歷史上活躍了近200年。 直到南北朝末期,匈奴才逐漸消失在我國史書中。
-
匈奴現在是內蒙古、蒙古和俄羅斯的部分地區,就在長城的北部。
古代匈奴的領土以蒙古高原為中心,向東延伸到內蒙古東部。 它與秦漢時期沿南長城相鄰,曾控制河套平原和鄂爾多斯地區。
匈奴是中國古代北方游牧民族,興起於今內蒙古陰山麓,中國古籍中的匈奴,是晚秦漢初中原北部強大的游牧民族。 匈奴帝國的鼎盛時期從西元前176年持續到西元前128年,主要分布在阿爾泰山脈以東的鄂爾多斯高原。
歷史上的匈奴人雖然一直生活在長城以北的草原上,但在漢朝的打擊下,基本上崩潰了,有的在東歐,據說在匈牙利,建立了政權,還有一小部分和中原人不復存在。
歷史是消散的源泉
“匈奴”最早出現在戰國時期的《彝周汪徽篇》、《山海經南經》和《戰國政策燕策三》中。 據《史記》記載,記載於西元前318年(周神梁王叔巧遊三年,秦惠文王第七年)。
從西元前2世紀初到西元前1世紀末,匈奴奴隸政權存在於沙漠的北部和南部,持續了300年。 此後,散居的匈奴在中國歷史上活躍了近兩百年。 直到南北朝末期,匈奴才逐漸從中國史料中消失。
《史記》一書不僅將中國人稱為燕、黃的後裔,還把秦人、楚人、吳人、越人、蜀人、西南彝族、匈奴、古朝鮮人稱為燕黃的後裔。 司馬遷認為,“匈奴人,他們的祖先夏侯的後裔,也叫春魏。 唐禹之上,有山蓉、猞猁、肉粥,居於北方蠻族,隨畜牧遷徙。
以上內容參考:百科全書-匈奴。
是同乙個人。 在漢朝的打擊下,南匈奴回歸漢朝,而北匈奴則西歸西,成為西方文明的噩夢。 應該是遷徙過程中與異族通婚改變了它的外貌,但應該還是有黃血的,應該有一張和西亞人差不多的臉,至於電影,可能是因為群眾演員太難找了。 >>>More
東北在古代不屬於匈奴。 在古代,東北不屬於匈奴的領土,匈奴歷史上占領的領土是今天的內蒙古自治區、寧夏自治區、蒙古國等地區。 這個民族曾經如此強大,以至於直接威脅到秦漢時期的領土。 >>>More
匈奴在魏晉南北三朝遷徙,與漢人融合,其中很大一部分屬於漢人。 其他人則保留了他們的傳統,是後來蒙古部落的祖先。 但這是乙個非常困難的歷史問題,我不是很清楚,所以最好問一些專家。
據《史記》記載,匈奴的祖先是夏朝的殘餘,在西遷的過程中,融合了月氏、樓蘭、烏孫、虎界等26個國家的高加索人。 《史記:匈奴傳》記載:“匈奴,夏侯氏後裔的後裔,叫春薇。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