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訊戰,什麼是資訊戰?

發布 軍事 2024-02-29
4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資訊戰的主導因素是網路戰和電子戰; 機械化戰爭的主導因素是快速部署和裝甲突擊。

    資訊戰是資訊化資源充分運用、以資訊化為依託的一種戰爭形式,是指交戰雙方在資訊化技術和核威懾高度發展的條件下,以資訊化軍隊為主戰力量,集陸、海、空、天、電空間多種軍種和兵種於一體的戰爭。

    資訊化戰爭依託網路化資訊系統,廣泛利用資訊科技、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具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以下哪一項是:資訊戰主要從陸、海、空向外空領域擴張?

    資訊戰是資訊化資源充分運用、以資訊化為依託的一種戰爭形式,是指交戰雙方在資訊化技術和核威懾高度發展的條件下,以資訊化軍隊為主戰力量,集陸、海、空、天、電空間多種軍種和兵種於一體的戰爭。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在資訊科技高度發展和資訊時代核威懾的條件下,交通大學戰爭雙方以資訊化軍隊為主戰力量,以網路化資訊系統為依託,整合陸、海、空、天、電空間的多軍種兵種, 廣泛運用資訊科技、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當代高技術水平裝備的常規戰爭,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在目標手段相對有限的區域性地區進行戰爭。偵察與反偵察電子戰是資訊戰的乙個組成部分,是敵對雙方之間的電磁鬥爭。 有三種主要方法可以做到這一點:

    偵察和反偵察,干擾和反干擾,破壞和反破壞。 這一切都是基於電磁波,攻擊的目標不是敵人的生力,而是敵人的通訊、雷達、計算機網路等電子裝置。 目的是擾亂敵人的通訊,使雷達失明,失去對武器的控制,並使指揮部癱瘓。

    電子偵察是利用配備精密電子裝置的偵察衛星星座、偵察機和進攻性偵察裝置來探測敵方電子系統的情況並收集軍事情報。 例如,當對手發射飛彈時,偵察衛星中的紅外探測器可以快速探測到飛彈的行蹤。 該資訊立即傳送到地面雷達網路,該網路被指示跟蹤飛彈,同時將相關資訊傳送到指揮中心的計算機; 計算機迅速分析飛彈的飛行方向,並指揮自己的飛彈攔截它。

    干擾和反干擾電子干擾是利用電子手段破壞敵方電子裝置的正常執行。 這裡所指的電子手段是指有意識地發射或反射某些電磁波,使對方的電子裝置產生“錯覺”或不能正常工作。 根據干擾物件的不同,電子干擾可分為通訊干擾、雷達干擾、制導干擾和指揮系統干擾。

    哪裡有干擾,哪裡就一定有反干擾。 反干擾的目的是千方百計削弱甚至消除敵人混亂干擾的不利影響。 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

    在現代戰爭中,干擾和反干擾真的是“比路高一尺,比魔鬼高一尺”,彼此不屈服。 破壞與反破壞 “破壞”是一種硬殺手段。 在電子偵察的配合下,就是通過電子破壞或者武力破壞等手段,使敵方的重要電子裝置或系統永久癱瘓或完全摧毀。

    在這方面,除了利用電磁能(如高能雷射器、微波)和電子計算機病毒外,還有大量的用途。 “防破壞”的手段也有很多,比如說通訊而言,往往是同時使用多種通訊手段來實現多徑傳輸,這樣當乙個系統被破壞時,就可以有其他系統來替換或繞道而行。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資訊化戰爭是指以資訊科技為主導裝備系統,以資訊化為主要資源,以資訊化軍隊為主體,以資訊化為主要作戰敏感性,以資訊資源競爭為直接目標,以相應的軍事理論為指導的戰爭。

    資訊化戰爭依託網路化資訊系統,廣泛利用資訊科技、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生物技術、航空航天技術、海洋技術等具有當代高新技術水平的常規裝備,並採取相應的作戰方法。

相關回答
5個回答2024-02-29

資訊化教學資源的特點如下:

1 組織的非線性化。 >>>More

2個回答2024-02-29

1.更新觀念,提高教師對資訊科技教育發展的認識。 >>>More

5個回答2024-02-29

規範是否規範化,要看如何評價,財政部用於初級職稱、管理會計考試、註冊會計師考試的ATA考點考試,肯定是不規範的。 但是,與培訓機構自己頒發證書相比,必須規範。 這種考試不是野雞證,但不是很有價值。 >>>More

5個回答2024-02-29

沒有教育資訊化,就無法實現教育現代化。 誰在資訊化潮流中落後,誰就會被時代淘汰。 要高度重視資訊科技引發的網路教育快速發展給教育帶來的機遇和挑戰。

13個回答2024-02-29

實驗室資訊管理系統LIMS是在實驗室認可標準和規範、安全維護、執行管理範圍、實驗基礎設施平台的基礎上設計和構建的。 幫助第三方檢測檢驗實驗室進行資訊化管理、分析和資料分析,全面展示檢測資料等功能。 實驗室資訊管理系統的LIMS功能模組包括集實驗室樣本管理、資源管理、事務管理、資料管理、報告管理、人事管理、裝置管理、方法管理、環境與通訊管理等諸多功能於一體的綜合資源管理系統; 完善的實驗室綜合管理和產品質量監控體系,確保實驗室所有檢測資料分析和管理符合相關質量標準和規範; 符合良好實驗室規範、ISO IEC 17025 要求、GMP 和 ISO9000 標準體系的要求; 通過條碼、RFID等技術實現檢測質量方案管理的標準化和標準化; 實現問題樣本的快速可追溯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