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道坡對棉織最重要的貢獻是什麼

發布 歷史 2024-03-18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當時松江地區盛產老式單錠手搖紡車,效率很低,需要三四個人紡紗才能滿足織布機的需要。 黃道坡和木匠一起,經過反覆試驗,將用於紡麻的腳踏紡車改成了三錠棉紡車,一下子將紡紗效率提高了兩三倍,操作起來也非常省力。 因此,這種新型紡車很容易被大家接受,並在松江地區迅速普及。

    黃道坡除了為棉紡工具改革做出重要貢獻外,還向黎族人學習織造技術,結合自己的實踐經驗,總結出一套“錯紗、配色、綜、花”等比較先進的織造技術,熱情地傳授給人們。 因此,當時五經生產的被子、床墊、腰帶、絲綢等棉織物,都有折枝、團鳳、棋棋、文字等各種精美的圖案,光鮮亮麗,如畫如畫。 有一段時間"吳妮靜被子"附近,上海、太倉等地紛效仿。

    這些紡織品出口到全國各地,非常受歡迎,很快松江地區就成為全國棉織業的中心,持續了數百年。 16世紀初,當地農民每天織布數萬件。在18世紀甚至19世紀,松江布出口歐美,獲得了很高的聲譽。

    當時被稱為“天下之衣”的松江布,這當然凝聚了黃道坡的很多心血。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封建歷史對科學技術有著無知的蔑視,再加上對下層勞動人民的頑固偏見,所以沒有關於偉大的紡織革新家黃道坡及其傑出貢獻的記載,這是中國歷史上普遍的遺憾。 但人們只是,“黃婆婆,黃婆婆,教我毛線,教我佈,兩管,兩塊布。 這是一首由上海勞動人民代代相傳的民謠。

    這首民謠是為了表達人們對黃道坡對中國棉紡織技術做出的傑出貢獻的感激之情。 黃道坡對棉紡織技術的巨大貢獻,贏得了當地勞動人民的深情愛戴和永恆的記憶。 黃道婆死後,眾人舉行了隆重的公葬,並在烏荊鎮為她建造了一座祠堂,名為仙宮。

    後來,許多其他地方也為她建造了祠堂,(在上海縣的港口城市有一座黃母廟),以表達勞動人民對這位棉紡織工業先驅的感激和懷念。 解放後,為了紀念這位傑出的勞動婦女,上海人民於1957年4月對黃道坡墓進行了翻修,並豎立了一塊新的墓碑,上面鐫刻著她的光輝成就。 黃道坡是我國古代勞動婦女勤、智、善、無私的傑出典範,她的名字和功績將永遠留在廣大人民的記憶中。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原來,他是北方的紡織專家,把北方先進的紡織技術帶到了南方。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黃道坡的棉織技術是黎族的。 黃道坡是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織工和技術改革家。 小時候,她是兒媳婦,因為不忍不禁,受人虐待,被流放到崖州(海南省三亞市崖城鎮)。

    她活了40年左右,向黎族婦女學習棉紡織技藝並加以改進,總結出“錯紗、尋拆配色、絲線、花”的織造技術。

    元朝(1295-1297年),黃道坡回到家鄉,教村民改進紡織工具,製造軋制、彈性、紡紗、織造等專用空幹機械,織造各種花紋的棉織物。

    黃道坡在推動長江流域棉紡織業和棉種植業快速發展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被後人譽為“打扮天下”的“女紡織技師”。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黃道坡棉紡織技術是宋末元初。

    黃道坡是元末宋初的棉紡織創新者。 黃道波(1245-1330),又名黃婆或黃牧,是松江地區武晶鎮人。 宋末元初,他是著名的棉織工和技術改革家。

    因為先進紡織技術的傳授和先進紡織工具的推廣,為人民所推崇。 在清代,它被尊為布業的始祖。 黃道坡出身貧寒,少年時受封建家庭壓迫,生活在崖州,以道教為家,在黎氏姐妹中工作和生活,向黎族人學習使用棉具和織崖州被的方法。

    貢獻

    元朝元甄年間,她回到了烏靖。 多年沒有回家後,她意識到一切都變了。 朝廷更迭,人們的工作更加先進,棉花種植業在長江地區迅速蔓延。

    但很快,黃道波就發現,人種的棉花效率很低,紡織技術也很差。 所以她想把她高超的紡織技術傳授給大家。

    她不僅教婦女們編織,還改進了一套編織工具,甚至還製造了紡車。 黃道坡的貢獻不僅給當地人民帶來了巨大的經濟效益,也對全國的紡紗效率產生了巨大的影響。 就這樣,烏經之地成為全國的紡織中心,松江地區的布料被稱為世界的布被。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宋末元初,他是著名的棉織工和技術改革家。

相關回答
7個回答2024-03-18

黃道坡(1245-1330),宋末元初著名的棉織工。 又稱黃埔、黃木、漢族。 松江地區五經鎮(今上海市華經鎮)人。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