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代史以邊界爭端引發的“麥克馬洪線”事件為主。
-
中國打了14年的抗日戰爭,為什麼打了一次印度就放棄了? 現在我終於明白了。
-
中印邊境戰爭是 1962 年 6 月至 11 月在中國西藏南部和印度之間的邊界戰爭。 在中國,它通常被稱為中印邊境自衛反擊,而印度則稱之為'Tile Lane之戰'
中印邊界問題。
-
從50年代到20世紀初60年代初,印方不斷公升級邊界衝突,中國再也忍受不了,於1962年10月20日發動反擊。
中印邊境自衛反擊是新中國成立以來在中國發生的第一次反侵略戰爭。
-
克什公尺爾爭端。
根源:克什公尺爾問題是克什公尺爾的所有權問題。 現在的克什公尺爾地區是查謨和克什公尺爾的簡稱,其中包括克什公尺爾山谷和查謨平原,它們最初是兩個獨立的國家。
雖然查謨的居民主要是印度教徒,但克什公尺爾人主要是穆斯林。 1846 年,查謨酋長從英國人手中購買了被占領的克什公尺爾。 克什公尺爾的人口是查謨的幾倍。
這為後來的爭端埋下了種子。
爭端:克什公尺爾爭端是指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關於查謨和克什公尺爾地區主權爭端引起的一系列問題。 當英國人從印度撤軍時,它被拋在了後面。
在獨立前的印度,行政管理由兩部分組成:英屬印度和諸侯國。 英屬印度的 11 個省散布著大約 550 個諸侯國,其中克什公尺爾是最大的邦之一。
根據 1947 年 6 月公布的“蒙巴頓計畫”,諸侯國將決定諸侯國的所有權,但諸侯國必須考慮該地區的地理環境。
原因:克什公尺爾是乙個特殊的情況,它位於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地理因素”在這裡沒有作用。 克什公尺爾的王子是印度教徒,但近80%的人口是穆斯林。
根據分治方案中的多數決定原則,應將其併入巴基斯坦; 但根據諸侯國的諸侯決定原則,印度顯然將得到優先考慮。 因此,當印度和巴基斯坦分裂時,克什公尺爾的所有權問題無法解決,克什公尺爾爭端就出現了。
協議:1966年1月,第二次印巴戰爭後,雙方簽署了《塔什干宣言》。 宣告指出,雙方將恢復正常關係,以和平方式解決爭端。
但在克什公尺爾這一關鍵問題上,《宣言》只是表明雙方都表明了自己的立場。 至於全民公決,沒有提到軍事人員的活動範圍和其他關鍵問題; 1971-1972年第三次印巴衝突後,簽署了《西姆拉協議》,要求雙方舉行雙邊會議,最終解決克什公尺爾問題。
-
印巴衝突? 如果說有什麼好處的話,那就是中巴兩國的全天候友誼加深了。 中巴聯合對付印度,但國際形勢對中國不利,中國不應採取任何大動作來避免後院**。
-
從表面上看,這是克什公尺爾問題。
在印度和巴基斯坦分治時,這個以穆斯林為主的地區有印度教國家所有者要求加入印度。
巴基斯坦派兵占領克什公尺爾部分地區。 印度出兵反擊,雙方為此打了好多場仗。
從本質上講,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間衝突的根源是南亞次大陸穆斯林和印度教徒之間的不和。 即使沒有克什公尺爾問題,任何一方都不能成為好鄰居。 要知道,孟加拉原本是巴基斯坦的一部分,正是因為印度的直接軍事干預,才得以獨立。
-
英國殖民者的“分而治之”政策。 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分裂導致了克什公尺爾爭端。
班昭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文學家。
班昭(約45年約117年),又稱姬,蘊、伏豐安陵(今陝西咸陽東北)人。 東漢女史學家、作家,史學家班彪之女,半古之妹,十四歲嫁給同郡曹時書。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