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中三年級的化學知識點是:
1、知識點1:
還原反應:在反應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帶走(不是化學中的基本反應型別)。 氧化反應:物質與氧氣的化學反應(不是基本型別的化學反應)。
緩慢氧化:一種氧化反應,進行得非常緩慢,甚至難以察覺。
自燃:由緩慢氧化引起的自燃。
催化劑:在化學變化過程中能改變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率,但其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變化前後不改變的物質。 (注:2H2O2 ==2H2O + O2 該反應 Mno2 是催化劑)。
2.知識點2:
質量守恆定律:參與化學反應的物質的質量總和等於反應後形成的物質的質量總和。 (反應前後,原子的數量、型別和質量保持不變; 元素的種類也不會改變)
解決方案:將一種或幾種物質分散到另一種物質中,形成均勻、穩定的混合物。
溶液組成:溶劑和溶質。
3、知識點三:
溶質可以是固體、液體或氣態; 當固體和氣體溶於液體時,固體和氣體是溶質,液體是溶劑; 當兩種液體相互溶解時,用量最大的是溶劑,用量少的液體是溶質。 當溶液中有水時,無論水量多少,我們都習慣於將水視為溶劑,而將其他水視為溶質。
固體溶解度:在一定溫度下,固體物質在100克溶劑中達到飽和時溶解的質量稱為該物質在該溶劑中的溶解度。
酸:在電離過程中形成陽離子的化合物都是氫離子。
例如:HCl==H+ +Cl HNO3==H+ +NO3H2SO4==2H+ +SO42。
4.知識點4:
鹼:一種化合物,其中電離過程中形成的所有陰離子都是氫氧根離子。
例如:koh==k+ +oh naoh==na+ +oh。
ba(oh)2==ba2+ +2oh。
鹽:電離過程中形成金屬離子和酸離子的化合物,如:KNO3==K++NO3 NA2SO4==2NA+ +SO42 BACl2==BA2+ +2Cl。
酸性氧化物(不一定是非金屬氧化物):與鹼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5.知識點5:
鹼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與酸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
結晶水合物:含有結晶水的物質(如2CO3·Na 10H2O, CuSO4·2O)。
潮解:一種物質可以吸收空氣中的水分而變得潮濕的現象。
-
初中三年級的化學知識點是:1.化學變化:產生其他物質的變化。
2.物理變化:其他物質無變化。
3.物理性質:不需要發生化學變化即可表現出來的特性。
如:顏色、狀態、密度、氣味、熔點、沸點、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學性質:物質在化學變化中的性質。
如:可燃性、可燃性、氧化性、還原性、酸鹼性、穩定性等)。
5.純物質:由一種物質組成。
6.混合物:由兩種或兩種以上的純物質組成,每種物質都保留其原有的性質。
7. 元素:一類具有相同核電荷數(即質子數)的原子的總稱。
8.原子:是化學變化中最小的粒子,在化學變化中是不可分割的。
9.分子:它是維持物質化學性質的最小顆粒,可以在化學變化中重新劃分。
10.元素:由同一元素組成的純物質。
11.化合物: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物質。
12.氧化物:由兩種元素組成的化合物,其中一種是氧。
13.化學式:用元素符號表示物質組成的公式。
14.相對原子質量:以1 12為標準,將其他原子的質量與碳原子的質量進行比較而得到的值。
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 相對原子質量 質子數 中子數(因為原子的質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中)。
15.相對分子質量:化學式中每個原子的相對原子質量之和。
-
1.無色液體:水、雙氧水。 2、藍色溶液:硫酸銅溶液、氯化銅溶液、硝酸銅溶液。
3.淺綠色溶液:硫酸亞鐵溶液、氯化亞鐵溶液、硝酸亞鐵溶液。
4.黃色溶液:硫酸鐵溶液、三氯化鐵溶液、硝酸鐵溶液。
5.紫紅色溶液:高錳酸鉀溶液。
6.紫色溶液:石蕊溶液。
147克10%氯化鈉溶液。 氯化鈉是。 水是。
Na2CO3+2HCl=2NaCl+CO2+H2OA=g), B=g), C=g), D= >>>More
我實話告訴你,你做那麼多方程式沒什麼用,也不是很有用,不像你平時積攢得了濃厚的興趣,化學方程式也不必一一背,既然是理科,就要掌握原理和武壁定律,死記硬背不是我們應該做的, 而樓上那個的方程式都是基礎的基礎,把它們都記住完全是浪費時間,但話又說回來,如果你自己想想一些有代表性的反應,你最終可能會得到乙個等十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