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朱元璋於1368年1月23日正式建立明朝,首都為南京。
元朝滅亡是在 1368 年 8 月,當時徐達占領了北京(元朝的首都)。
廢除丞相制度是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精力充沛,廢除丞相制度,一切事務都由他單獨處理。 後來,朱棣扛不起政務重擔,重新組建了士大夫內閣,也算是恢復了大臣的權力。
-
明初洪武十三年,中州被免職,丞相被廢止,皇帝親自決定國策。
為了防止因丞相的權力而篡位奪權的危險,明朝太祖朱元璋在洪武十三年(1380年)殺死左丞相胡維永後,乾脆趁機廢除了丞相制度。 使用了一千多年的首相制度,永遠消失了! 丞相的原權由官、戶、禮、兵、刑、工六部尚書分享; 而這六位尚書都在君主的直接管轄和指揮之下,所以君主的權力大增!
-
明朝初年,洪武十二年(1380年)朱元璋殺死胡未庸乙個月後,他解除了丞相一職,取笑中州的設定,安排機構調人事,集中精力專攻自己。
-
那是明朝初期,明初丞相劉伯文結束通話電話時,丞相之權空缺,不是直接設立的。
-
電視劇集說胡維勇丞相謀造反,用虛旨毒死了劉伯文,一怒之下,朱元璋殺了胡維勇,廢止了丞相之位,不知道是不是真的,只是電視劇集......
-
首先,維護封建官僚統治的利器遭到破壞。
明朝的官僚制度由丞相控制,丞相制度的廢除,意味著官僚統治的利器被破壞了,封建政治制度的穩定性也受到了破壞。
2.任免影響**。
明朝的任制基本上是由丞相控制的,丞相制的廢除也影響了任免制和宰相的任免。
3.影響**的紀律管理。
總理制度的廢除,影響了**的紀律管理,影響了**的紀律。
第四,它影響了明朝的政治建設。
丞相制度的廢除意味著政治建設受到影響,使明朝無法建立有效的政治制度,從而影響了明朝的政治建設。
-
朱元璋時代的洪武十三年。 這一年是公元1380年。 朱元璋以叛國黨案殺害了總理胡惟勇,前後牽連2萬多人。
與此同時,朱元璋對帝制政治制度進行了重大重組。 在我國已經實行了至少1500年的丞相制度的正式廢除,使得帝國的政治制度和制度設定與前幾代相比,變得極其簡單明瞭,其最重要的特點是一切權力無疑都掌握在皇帝手中,即 所謂“大權歸還朝廷”。直接的結果是,一眼就看出皇帝的權威變得空前強大;
朱元璋殺死胡衛勇總理後,正式下令廢除在中國實行了1500多年的宰相制度。 而且,在他的御史銘文中,特別明確規定,如果任何後代膽敢提出重新建立宰相,他將因嚴重罪行而受到懲罰。 因此,自明朝洪武十三年以來,中國就沒有出現過宰相。
首相的缺席意味著皇帝是國家元首,必須同時執行行政首腦的工作,這對皇帝有兩個後果:第一,整個國家的權力集中在皇帝手中; 其次,皇帝的工作量變得空前巨大。
-
丞相的權力太大了,朱元璋想把皇權掌握在自己手中,所以內閣出現得比較晚,權力還是皇權至高無上的,內閣是兼職的。
-
明朝皇帝設立內閣,其實相當於宰相,但內閣首腦壟斷了權力,所以清朝恢復了宰相制度。
-
這與法律的改變有很大關係,清朝軍機部的設立相當於宰相。
-
因為明朝沒有丞相,以加強皇權。 行政系統處於混亂狀態。 因此,清朝為了提高行政效率,在皇權高度集中的鼎盛時期恢復了丞相制度。
-
明朝為了防止宰相獨裁,沒有丞相,清朝通過制衡恢復了丞相。
-
清朝也沒有丞相的職位,清朝的軍機部和明朝內閣總是放在一起,有很多相似之處。
-
因為在之前的失敗之後,清朝認為,恢復丞相制度對國家發展更好。
-
這主要是由於當時的形勢,丞相沒有明朝那麼重,可以分擔皇帝的政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