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意志工業聯合會,也被稱為德國工業聯合會,是德國第乙個設計組織,也是德國現代主義設計的基石。
成立地點:慕尼黑。
成立的目的是提高工業產品的質量,達到國際水平。
19世紀末,德國的工業水平已經趕上英國和法國,位居歐洲第一。 德國的崛起不僅需要進一步的工業化,而且希望成為工業時代的領導者。
1907年,德國企業家、藝術家和技術人員組成了德意志製造業聯盟的全國性組織,目的是將工業產品的質量提高到國際標準,使德國商品能夠在國際市場上與英國競爭。
1908年,在第一屆年會上,Jheoder Fischen在開幕致辭中明確了對機器的認可,並指出“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工業設計師是社會的公僕,而不是許多造型藝術家所承認的社會主人,這些都使製造聯盟確立了自己作為現代設計的創始人和發起者在設計史上的地位。
1912 年,《製造業聯盟年鑑》第一期介紹了 Beehrens 設計的 AEG 工廠和電氣產品。
1913年的年鑑聚焦於福特汽車公司的裝配線,希望將標準化和大規模生產引入工業設計。
1916 年,聯盟與乙個文化組織合作,出版了乙份設計目錄,推薦設計家居用品,如茶和咖啡具、玻璃器皿和廚房裝置,其共同特點是功能性和實用性,幾乎沒有裝飾,並且**對普通民眾來說負擔得起。 該圖集是製造聯盟出版的一系列書籍中的第一本,旨在制定和推廣設計標準。 這些傳播工作不僅對德國產生了巨大影響,促進了工業品外觀設計的發展,而且對歐洲其他地區也產生了積極影響。
一些國家相繼建立了類似的製造聯盟,在歐洲工業設計的發展中發揮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製造業聯盟在中立國家舉辦了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展覽。 從那時起,他的重點逐漸從國外轉移到國內,他思想中的“國際主義”元素讓位於“更現實的經濟形勢”的態度,強調設計是改善國家經濟狀況的手段。
1934年,聯盟解散。
它於1947年重建。
-
先驅者:穆特修斯、貝倫斯等人。 聯盟的宗旨是通過設計來強調民族良知。
產業聯盟的宗旨:
1、倡導藝術、工業、手工藝相結合;
2. 倡導努力整合不同專案的設計,通過教育和意識提高藝術、工業設計和工藝水平;
3.強調非官方路線,避免在設計中進行政治干預;
4、大力提倡和倡導功能主義和對現代工業的認可;
5、堅決反對任何裝飾;
6、倡導標準化的批量生產。
自該機構成立以來,德國設計師就有了可以團聚的中心,德國工業聯盟組織的各種展覽和研討會成為當時設計先驅研究開發的重要場所。 格羅皮烏斯於1914年委託設計科隆展覽廳,其成就在很大程度上與工業聯盟密不可分。
-
德國工業聯盟成立於1907年,是乙個在各行各業推廣工業設計理念、制定工業規範,說服各界人士共同推廣“工業產品質量”的組織,工業聯盟的口號是“優質產品”。
-
德國工業聯合會的宗旨主要體現在弗里德里希·瑙曼(Friedrich Naumann)起草的宣言中,該宣言本身就表明了當時德國設計和建築界的幾個主要關注點:
1)倡導藝術、工業、手工藝相結合;
2)通過教育和宣傳倡導,力求將不同專案的設計融合在一起,提高藝術、簡約工業設計和手工藝品;
3.強調非官方路線,避免在設計中進行政治干預;
4、大力提倡和倡導功能主義和對現代工業的認可;
5、堅決反對任何裝飾;
6、倡導標準化的批量生產。
-
穆特修斯。
根據題庫,穆提烏斯是德國工業聯合會的創始人,也是整個活動的創始人,他是一名教師、外交官和古董鑑賞家,後來成為設計藝術運動的組織者。
穆特修斯出生於圖林根(Herman Muthesius,1861-1927),是德國工業聯盟(Deutscher Werkbund)的創始人和創始人。 是一位教師、外交官和古董鑑賞家,是運動團體禪青編織封面的設計師。
-
赫爾曼。 穆特修斯是德國工業聯盟的創始人和核心人物,德國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組織者,現代主義設計理論的重要奠基人之一,對推動德國工業設計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他看到英國藝術和設計運動的致命弱點是對工業化的拒絕,從而確立了“藝術、工業和手工藝之間的合作水平,並明確指出機械和手工藝之間的矛盾可以通過藝術和設計來解決。
英國手工業運動認為手工藝優於機械生產,工業聯盟主張承認兩者之間的區別; 穆提烏斯從設計的角度熱情地論證了標準化和機械的價值,認為簡單和精確既是機器製造的功能要求,也是20世紀工業效率和實力的象徵。 工業聯合會的努力是將藝術家和工匠與整個工業融合在一起,以提高大規模生產的功能和美學質量,特別是對於低成本消費品。 他倡導機械化大規模生產,新技術和新材料的使用,標準化和功能主義設計的理念,以及他為振興德國設計教育和發展德國經濟所做的努力,使他成為德國工業設計運動的真正先驅和領導者。
-
它是德國現代主義設計的基石。 它為20世紀20世紀20年代歐洲現代主義設計運動的興起和發展奠定了基礎,無論是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上。 其創始人包括德國著名外交官、藝術教育改革家和設計理論家穆特·休斯、現代設計先驅貝倫斯、著名設計師王爾德等。
它的基地位於德勒斯登郊區的赫拉勞。 其宗旨是通過藝術、工業和工藝的結合,提高德國設計水平,設計出優秀的產品。 聯盟認為,設計的目的是人而不是物,工業設計師是社會的公僕,而不是以自我表達為目的的藝術家,在肯定機械化生產的前提下,大規模生產和產品標準化是設計的基本要求。
努力向各行各業推廣工業設計理念,引進先進設計成果,推動各界領袖支援設計發展,從而促進德國經濟和民族文化素養的提高。 這表明德國在工業設計方面進入了乙個新的階段,並處於世界領先地位。 聯盟中的設計師們在實踐中不斷取得前所未有的成就。
從 1912 年到 1919 年,盟軍出版了一本年鑑,介紹了貝倫斯為德國電氣合資企業建造的工廠及其一系列產品:格羅皮烏斯為聯邦設計的行政和辦公大樓、帶幕牆的法古斯鞋楦工廠,以及陶特為科隆展覽設計的玻璃宮殿; 紐曼的商用車設計等具有明顯的現代主義風格。 特別是1914年科隆展覽會上展品的介紹更令人耳目一新。
年鑑還及時向人們展示了國際工業技術發展的新趨勢,如美國福特汽車公司開創的流水線。 年鑑還出版了不同觀點的章節,以便人們可以在辯論中尋求真理。 1914年,在聯盟內部,設計界的理論權威Mutthughes和著名設計師Wilder之間就標準化問題進行了辯論
現代工業設計必須建立在大工業文明的基礎上,機械產品的大規模生產必須採用標準化的生產方式,在此前提下講風格和品味。 這場爭論是現代工業設計史上第一次具有國際影響力的爭論,也是德國工業聯盟所有活動中最重要、影響最深遠的事件。 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斷了它的活動。
但它所確立的設計理論和原則為德國和世界各地的現代主義設計奠定了基礎。
近代西方國家趕上了工業革命的時代,把握住了工業革命的時代,所以才有後來的崛起,但我不認為德國已經衰落了,因為兩次世界大戰都是由於其強大的軍事和經濟實力。 近代以來,德國仍然擁有雄厚的技術儲備,繼續發展是沒有問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