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人員發現,飲用礦物質濃度較高的水(硬水)與患心臟病的幾率較低有關。
雖然該研究無法確定哪些礦物質具有這種作用,但研究人員指出,較高濃度的氟離子可能具有更好的預防效果,而水中較高濃度的鐵和銅離子則具有負面影響。
多年來,研究人員一直對芬蘭各地心臟病患者幾率的無法解釋的差異感到困惑。 例如,在過去的50年裡,芬蘭東部的心臟病發病率比芬蘭西部高出40%。 研究人員分析了芬蘭各地的水硬度以及心臟病患者的資料,發現每單位水的硬度都會降低1,特別是每單位氟離子都會增加患心臟病的風險3。 然而,每單位銅和鐵,患心臟病的風險分別增加 4 和 10。
研究人員指出,僅靠水的硬度並不能解釋所有地區患心臟病的風險,因為生活方式、遺傳和環境因素等其他因素也起著作用,但一些微量元素和礦物質可能比從食物中更容易從水中吸收,因此會影響一些慢性疾病,如心臟病。
定期飲用礦泉水的效果是:
1、可預防血栓,降低血脂,預防中風,活化筋骨,緩解胃痛,解決便秘之痛;
2、礦泉水含量高,能促進新陳代謝,活化細胞,軟化血管功能,排出體內毒素;
3.減少膽囊和腎結石疾病,緩解心腦血管和癌症。
4、中醫、營養師李文軍先生指出,“長期使用純淨水(活性水)可使泌尿系統疾病發病率降低60%,心腦血管疾病發病率降低40%,癌症發病率降低20%。
我找了很久,才知道經常喝也沒什麼不對。
-
它有影響,對健康有害。
-
研究證明,水中的礦物質對人體生命和健康是不可缺少的,尤其是天然礦泉水中的礦物質,是食物中的礦物質無法替代的。
此外,食物中的微量元素,由於植物纖維和植酸的影響,大部分吸收率低於30%,有的不到10%,溶解在天然水中的微量元素多以離子狀態存在,更容易滲透到細胞中,被人體吸收, 吸收率達90%以上,人們每天消耗的水量大於食物的量。因此,必須通過飲用水來補充缺乏,而這些微量元素和礦物質被細胞吸收的作用不容小覷。
關於飲用水礦物質。
1.飲用水是人體獲取礦物質元素的重要途徑,水中礦物質元素對人體的貢獻率佔膳食總攝入量的10%-20%。
2.由於植物纖維和植酸的影響,食物中礦物質的吸收率低於30%,有的低於10%,而水中的礦物質元素以離子態存在,更容易滲透到細胞中,被人體吸收,吸收率達90%以上。
3.對於飲用水中礦物質對人類健康的重要性,國內外許多專家早已確定。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馬冠生認為,研究發現,飲用水中約有21種礦物質元素被認為是人體必需的,其中14種是人體健康所必需的。
水中的某些元素以組合形式影響身體健康,如骨骼和骨膜(鈣、磷、鎂、氟化物)、水和電解質平衡(鈉、鉀、氯化物)、荷爾蒙功能(碘、鉻)等。 水中的礦物質,尤其是鈣和鎂,對心血管系統有保護作用。
礦物質是人體中無機物的總稱,是人體七大必需營養素之一。 如果身體長期缺乏礦物質,就會帶來各種健康風險。 中國居民飲食中較易缺乏的礦物質主要包括:
鈣、鐵、鋅、碘、硒。 人體可以從食物和飲用水中獲取一些礦物質。
藥物化學家、礦物質代謝權威約翰·索倫森(John Sorenson)博士認為,“飲用水中的礦物質可以很好地被人體吸收。 在《水與生命》一書中也指出,人體血液中礦物質的分布曲線與其所在土壤和水源中礦物質的含量高度一致。
人體必需的礦物質有5%和20%是從飲用水中獲得的,水是礦物質的最佳載體,如果缺少某種礦物質,人容易生病。
-
礦物質約佔人體重量的5%,但它們在人體的組成和生理活動中起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綜上所述,主要有三點:
1.構成人體組織的鈣、磷、鎂等功能是骨骼和牙齒的重要組成部分。 硫存在於肌肉中,磷存在於神經組織中,鐵存在於血紅蛋白中。 此外,無機鹽也是具有重要生理功能的酶和激素的成分,如細胞色素、過氧化氫酶和過氧化物酶中含有鐵,碳酸酐酶和胰島素中含有鋅等。
2.維持電解質和機體酸鹼平衡的作用。
鈉和鉀是維持人體電解質和體液平衡的重要陽離子。 維持體內正常鈉含量在滲透平衡、酸鹼平衡、水鹽平衡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3.在體內構成生物活性的物質。
體內的活性物質參與人體新陳代謝,如鐵,鐵是血紅蛋白、肌紅蛋白和細胞色素系統的組成部分。 磷是能量代謝不可缺少的物質,參與蛋白質、脂肪和糖的代謝; 碘是甲狀腺素的重要組成部分。 甲狀腺素具有促進新陳代謝和維持組織細胞滲透壓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