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內球的劃分,以及地球內球的劃分的依據是什麼

發布 科學 2024-03-11
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自然地理學 - 地球的球體結構。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內球從外到內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地殼和地幔之間的介面是Moho介面,地幔和地核之間的介面是古騰堡介面。

    1.地殼。 地殼是地球固體表面結構的最外層,平均厚度約17公里,其中大陸地殼較大,平均厚度約39-41公里。 山區和高原的地殼較厚,可達70公里; 平原和盆地的地殼相對較薄。

    海洋地殼比大陸地殼薄得多,只有幾公里厚。

    2.莫霍麵條。

    1910年,莫霍羅維奇提出地球有內層和外層。 他所指的內層和外層就是我們所說的地幔和地殼。 地殼和地幔之間的介面也被稱為莫霍洛維奇不連續性(莫霍洛維奇表面)。

    在莫霍表面,**波的縱波和橫波傳播速度顯著增加,彈性和密度隨深度逐漸增大,地幔物質的密度和硬度大於地殼。 該表面以上材料的平均化學成分與玄武岩相似,密度約為; 該表面上以下物質的平均化學成分與橄欖岩相似,密度約為此。 moho表面的溫度為400-1000

    3.地幔。 地幔位於莫霍地表和古騰堡地表之間,厚度超過2800公里,平均密度約為地球的體積,地幔的質量約佔地球的總質量,極大地影響了地球物質的總成分。 地幔的橫向變化比較均勻,根據**中波速的變化,以1000 km的浪湧帶為介面(Ray Poti面),進一步劃分上地幔和下地幔的兩個子層。

    4.古騰堡介面。

    古騰堡介面,又名古騰堡介面。 它根據波速的變化而劃分,是地幔和地核之間的介面。 除了在地球內部約33公里深處(這裡稱為莫霍介面,是地殼和地幔之間的邊界)的波速發生顯著變化外,在約2900公里的深度,波傳播狀態也發生了顯著變化,稱為古騰堡介面。

    地幔位於Moho介面和Gutenberg介面之間。

    由於地球的外核是液態的,地幔中的**波(S波是橫波,橫波只能在固體中傳播)不能通過外核的這個介面傳播。 p波(縱波)曲線的速度也在這個介面上急劇下降。

    5.地核。 地核是地球的核心部分,位於地球的最內層。 半徑約3470公里,主要由鐵和鎳元素組成,密度高,地核材料的平均密度約為克/立方厘公尺。

    溫度很高,有4000到6800。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自然地理學 - 地球的球體結構。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地球內部無法直接觀測。 地球科學家使用最先進的方法來研究地球內部的結構和組成。 根據地球物理研究,地球內部是乙個異質體,每層物質的密度、壓力、溫度、物理狀態和化學成分都有明顯的差異。

    地球內部有兩個明顯的波不連續性,將地球內部分為三個同心球體:地殼、地幔和地核(圖 5-3-3)。 地殼和地幔頂部由堅硬的岩石組成,厚度約為 70 公里至 150 公里,也稱為岩石圈。

    1)地殼是地球表面的一層薄薄的地殼。厚度不均勻,大陸平均厚度約35公里,最厚部分可達70公里(如中國青藏高原); 平均海洋面積約為7公里,最薄處只有4公里,地殼體積為整個地球體積的1%,質量為全球質量的0 4,密度為地球平均密度的1 2,即2 7 2 9 g cm3。 大陸**極其有害的淺層水源就出現在地殼的這一層。

    2)地幔:地幔位於地殼和地核之間。

    在上地幔的上部,在地球表面以下60 250 km的平均深度處,有乙個軟流圈,它位於岩石圈下方,是乙個明顯的**波的低速層,具有柔性物質。 軟流圈可能與地球表面的許多活動密切相關,它是岩漿的來源,是**和火山現象的來源,引起地幔對流、海底擴張和板塊構造,形成有用的礦床。

    3)地核是指地球的核心部分,半徑約3400公里,質量和體積分別為世界的31 5和16,密度極高,邊緣面積為9 7克厘公尺3,地核中心高13克3, 溫度也隨著深度的公升高而公升高,地核邊緣的溫度為3700,地心達到5500-6000。地核主要由高密度鐵鎳合金組成。 地核也分為兩部分:外核和核心。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地球的內球分為三層,以下是如何劃分地球的內球。

    01 地球的內圈分為三個圓圈,從外到內分別稱為地殼、地幔和地核。 軟流圈上方的地殼和地幔都是由相對堅硬的岩石組成的,也稱為岩石圈。

    02 地殼。

    因為地球上有山、有平原、有河流,所以地殼的厚度不同,大陸上的地殼較厚,海洋地殼較薄,整個地殼的平均厚度約為17公里。

    03 地幔。

    地幔位於地殼和地核之間,也稱為中間層。 從地殼以下到2900公里深處,有地幔層,地幔層分為三層:上地幔、過渡帶和下地幔。

    04 核心。

    地幔下方至地心是地核層,長約5100公里,將地核分為外核和地核,地核熾熱而受力。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地球內部結構是指地球內部的層狀結構。 根據**波在地下不同深度的傳播速度變化,地球內部一般分為三個同心球體:地核、地幔和地殼。

    中心層是核心; 中間是地幔; 外層是地殼。 地殼和地幔以莫霍平面為界,地幔以地核之間的古騰堡表面為界。 地球內部各個球體的特徵。

    1.地核的外核是液態或熔融的,地核是鐵鎳固體。 地球不僅有乙個核心,而是兩個核心,核心和外核。 地核之所以是固體,是因為這裡重力產生的壓力就是地球表面的壓力'3,000,000次。

    地球核心可以達到 13,000 華氏度的高溫,比太陽表面溫度高 2,000 度。 地核中的鐵流使物質產生巨大的磁場,可以保護地球免受外來射線的傷害。

    2.地幔是鐵鎂固體,地幔上部的軟流圈是岩漿的來源。

    3、地殼厚度不均勻,大陸地殼厚,洋殼薄,地殼為矽鋁層,下層為矽鎂層。

相關回答
16個回答2024-03-11

滿意的答案o( o Level 62010-11-29地球內部的溫度和壓力如此之高,以至於內部的岩石融化成岩漿! 追問:為什麼會有壓力,為什麼會有溫度: >>>More

9個回答2024-03-11

世界上最詭異的井——科拉超深洞。

科拉超深井(俄語:是前蘇聯於1970年在挪威邊境附近的科拉半島地區進行的一項科學鑽探,其中最深的鑽孔SG-3在1989年達到了12,263公尺,迄今為止,這個孔仍然是地球上最深的人造孔。 然而,其井深記錄在2008年和2011年被卡達的Ashosin井(12,289公尺)和俄羅斯薩哈林島的Odotu op-11井(12,345公尺)打破,目前排名世界第三。 >>>More

8個回答2024-03-11

它顯示了大腦的記憶、情感、思維、運動、認知、語言和寫作功能。 它可以展示人類對地球的理解過程。 >>>More

16個回答2024-03-11

眾所周知,地球自誕生以來經歷了許多地質活動,火山的噴發讓我們明白了地球內部是熾熱的。經過地質學家的調查,我們也知道,在我們行走的土地下,不僅有熾熱的岩漿在流動,還有大量的放射性元素在衰變。 >>>More

8個回答2024-03-11

玻璃外殼:一般由透明玻璃製成。 為了避免燈絲的眩光,可以對玻璃外殼進行塗層或磨砂處理,以產生漫射反射的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