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無線區域網的歷史淵源,大家可能都認為它們是一種相對較新的新興技術,但實際上它們出現得比預期的要早。 無線區域網的最初應用可以追溯到50年前的二戰期間,當時美國陸軍利用無線電訊號進行資料傳輸,他們開發了一套無線電傳輸技術,並使用了非常高的加密技術。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該技術被美國和盟軍廣泛使用,學者們受到啟發。
1971年,夏威夷大學的研究人員建立了第乙個基於分組技術的無線電通訊網路,稱為Alohnet網路,這是第乙個無線區域網。 WLAN由七台計算機組成,使用雙向星形拓撲結構,橫跨四個夏威夷島嶼,中央計算機位於瓦胡島。 從此,無線區域網可以說正式誕生了。
隨著個人電腦的誕生和初步發展,真正現代意義上的無線區域網直到上世紀80年代末才開始出現,當時摩托羅拉開發了第一代商用無線區域網。 1990年,IEEE啟動了該專案,正式開始了無線區域網的標準化。 1997年,IEEE改進了協議的國際互操作性標準; 1999年,IEEE批准了具有兩個無線網路的通訊標準; 2001年,IEEE對QoS和無線區域網安全草案做出了明確宣告; 2002 年,130 多家參與公司成為標準投票會員。
-
無線區域網的體系結構與乙太網的體系結構略有不同,因為無線區域網增加了乙個邏輯鏈路控制 (LLC) 子層來指定資料型別。
表示資料型別的具體方法是新增乙個具有固定字首 aa03000000 的 2 位元組乙太網型別字段
造成這種差異的原因是乙太網和 Wi-Fi 使用不同的標準定義的 MAC 幀型別。
無線區域網的最小單位是基本服務集。
特徵:
最大傳輸距離為100 300公尺。
是終結點數量有限的衝突域。
由乙個終結點建立並由其他終結點加入。
Mac幀傳輸過程:
源終端向目標終端傳送資料。
目標終端正確接收資料並回覆回覆幀。
特徵:
有一種稱為 AP 的裝置。
終端通過AP互連。
BSS可以通過AP與其他網路互聯。
Mac幀傳輸過程:
如果源端和目的端在同乙個BSS中,則通過AP確認終端之間的通訊,並在傳輸過程中進行分段。
基本服務集所涵蓋的地理範圍稱為基本服務區 (BSA)。
特徵:
無線區域網等同於乙個網段。
AP 在乙太網和 Wi-Fi 之間實現 MAC 幀**。
AP 將乙太網 MAC 幀格式與 Wi-Fi MAC 幀格式相互轉換。
Mac幀傳輸過程:
特徵:
Mac 幀格式
注意:當MAC幀的接收器是AP,網橋或其他裝置時,“To DS”位設定為1
當 MAC 幀的傳送方是 AP、網橋等時,From DS“ 設定為 1
BSSID 是 Basic Service Set Identification 的縮寫,被稱為基本服務集識別符號,是IBSS建立時生成的48位數字,一般是AP的MAC位址,用於唯一標識IBSS
對於 AP,您需要配置:
對於需要連線BSS的終端,您需要配置:
在同步過程中,終端需要完成以下任務:
同步過程分為:被動同步過程跟活動同步過程
被動同步過程
活動同步過程
AP 對端點進行身份驗證的過程
開放系統識別
共享金鑰身份驗證
終端與AP關聯
前提條件:同步認證完成後,AP具備終端接入所需的資源,如關聯表容量、可關聯終端數量等。
建立關聯後,AP會將終端的MAC位址新增到MAC位址列表中,只有AP的MAC位址列表中有MAC位址的終端才能傳遞AP資料。
無線區域網網路。
用於 Wi-Fi 網路的 Mac 框架。
將終端連線到無線區域網的過程。
沒有DNS,也沒有閘道器,你還想上網......
很多閘道器都是DNS,很多都是,也可以用公網DNS,比如我知道台灣中華電信的DNS,可以搜尋電信DNS,一大堆。 >>>More
將無線路由器連線到區域網,然後設定為自動獲取 IP 位址,您的無線路由器設定頁面有無線設定 單擊“開啟設定密碼”以防止其他人使用您的無線訊號。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