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同。 兩者的區別如下:
1. 官方語言不同。
1.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波士尼亞語、塞爾維亞語、克羅埃西亞語。
2.蒙特內哥羅:蒙特內哥羅語。
二是主要民族不同。
1. 波士尼亞-黑塞哥維那:波士尼亞人、塞爾維亞人、克羅埃西亞人。
2.蒙特內哥羅:蒙特內哥羅、塞爾維亞、波士尼亞、阿爾巴尼亞。
3. 宗教是不同的。
1.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伊斯蘭教。
東正教,天主教。
2.蒙特內哥羅:東正教教堂。
-
蒙特內哥羅(塞爾維亞語:“蒙特內哥羅”)是乙個多山的國家,位於亞得里亞海東岸巴爾幹半島西南部,面積10,000平方公里,人口約630,000。 蒙特內哥羅東北部與塞爾維亞接壤,東部與科索沃接壤,東南部與阿爾巴尼亞接壤,西北與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和克羅埃西亞接壤,西南與亞得里亞海接壤。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縮寫為“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是巴爾幹半島的乙個國家。 它位於前南斯拉夫中部,東部與塞爾維亞接壤,東南部與蒙特內哥羅接壤,西部和北部與克羅埃西亞接壤。
該國總面積為51,129平方公里,首都為塞拉耶佛。
-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縮寫是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共和國位於南斯拉夫的前中部,在克羅埃西亞共和國和塞爾維亞共和國之間。 占地面積51129平方公里。
1945年,南斯拉夫各族人民在反法西斯戰爭中取得勝利,成立南斯拉夫聯盟人民共和國(1963年改名為南斯拉夫社會主義聯邦共和國),波赫成為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 人口3644606(1996年),首都是塞拉耶佛。
蒙特內哥羅(塞爾維亞語意為“蒙特內哥羅”)是乙個多山的小國,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 它東北部與塞爾維亞接壤,東部與科索沃接壤(2008年2月17日單方面宣布獨立),東南部與阿爾巴尼亞接壤,西北部與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和克羅埃西亞接壤,西南與地中海一部分的亞得里亞海接壤。
-
不是現在,它曾經是前南斯拉夫,而不是在前南斯拉夫解體之後。
-
不,它曾經是前南斯拉夫,然後它被分裂了,僅此而已。
-
它曾經是南斯拉夫。 現在不是了。
-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是歐洲巴爾幹地區的乙個獨立國家。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簡稱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是巴爾幹半島的乙個國家,位於前南斯拉夫中部。 它東與塞爾維亞接壤,東南與蒙特內哥羅接壤,西與克羅埃西亞接壤,陸地總面積為10,000平方公里。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由兩個實體組成,即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聯邦和斯普斯卡共和國,以及以塞拉耶佛為首都的布林奇科區。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北部屬溫和的大陸性氣候,南部屬地中海氣候。 四季分明,夏季炎熱,冬季寒冷,5月至10月溫暖乾燥的時期是遊覽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最佳時間。 由於晝夜溫差很大,最好帶上一件能讓你保暖的夾克,即使在夏天也是如此。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冬天非常寒冷,經常颳風、下雨和下雪。
巴爾幹半島
巴爾幹半島位於歐洲東南角,位於亞得里亞海和黑海之間。 巴爾幹一詞源自土耳其語中的山脈,巴爾幹半島面積約55萬平方公里,人口近5500萬。 在古希臘時代,巴爾幹半島指的是海姆斯半島,該地區以巴爾幹山脈命名,巴爾幹山脈穿過保加利亞中部到塞爾維亞西部。
巴爾幹半島是南歐三大半島之一,與西班牙和葡萄牙所在的伊比利亞半島和義大利所在的亞平寧半島並列。 它包括希臘、保加利亞、阿爾巴尼亞、蒙特內哥羅、北馬其頓和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所有地區,以及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塞爾維亞、羅馬尼亞和土耳其的部分地區。
參考資料: 百科全書 -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
-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是歐洲巴爾幹地區的乙個獨立國家。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全稱,位於前南斯拉夫中部,東部與塞爾維亞接壤。
它東南部與蒙特內哥羅接壤,西部和北部與克羅埃西亞接壤。
該國總面積為51,129平方公里,首都為塞拉耶佛。
波赫地形以山地為主,平均海拔693公尺,大部分迪納拉山脈(又稱“迪納克阿爾卑斯山”)由西北向東南延伸,最高峰為瑪格麗奇山脈,海拔2386公尺。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歷史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自新石器時代以來就有人居住,早期的居民是伊利里亞人。 波士尼亞公國成立於 12 世紀末,1463 年後成為奧斯曼帝國。
領土。 1908年由奧匈帝國。
附件。 它於 1918 年併入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並於 1929 年更名為南斯拉夫王國。 它於 1945 年成為南斯拉夫聯盟人民共和國的成員,並於 1992 年宣布獨立。
-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是乙個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的獨立國家。 首都是塞拉耶佛。
-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不是乙個發達國家。 波赫是歐洲十大窮國之一,當然是欠發達國家,人均6000多美元,波赫在歷史上屬於南斯拉夫,南斯拉夫本身就是歐洲欠發達地區,再加上多年的戰爭,經濟發展相對落後。 除斯洛維尼亞和克羅埃西亞外,波赫都是條件差、動亂長期的國家,發展落後,相對貧窮。
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的歷史第一次世界大戰前,波赫屬於奧匈帝國,戰後屬於南斯拉夫,1992年成為獨立國家,全稱波赫,面積5萬多平方公里,人口350萬,但內部是分裂的,乙個是塞爾維亞共和國,佔全國國土面積的49%, 另乙個是穆斯林+克羅埃西亞聯邦,佔面積的51%,國內國家很多,而且是聯邦和聯邦,矛盾十足。
-
蒙特內哥羅。 蒙特內哥羅是蒙特內哥羅共和國。 蒙特內哥羅位於巴爾幹半島的乙個歐洲山區小國,與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塞爾維亞和阿爾巴尼亞接壤。
蒙特內哥羅(蒙特內哥羅語:crnagora,英語:montenegro)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中西部,東南與阿爾巴尼亞接壤,東北與塞爾維亞接壤,西北與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和克羅埃西亞接壤,西南地區與亞得里亞海接壤,海岸線長293公里,陸地面積10000平方公里。
大多數蒙特內哥羅居民是土生土長的蒙特內哥羅人,除了當地人外,塞爾維亞人和阿爾巴尼亞人也分散在蒙特內哥羅各地。 該國的官方語言是蒙特內哥羅語,儘管蒙特內哥羅也使用塞爾維亞語、波士尼亞語、阿爾巴尼亞語和克羅埃西亞語。
-
蒙特內哥羅。
蒙特內哥羅(蒙特內哥羅語為crna gora,或“蒙特內哥羅”),是乙個多山的小國,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
它東北部與塞爾維亞接壤,東部與科索沃接壤(2008年2月17日單方面宣布獨立),東南部與阿爾巴尼亞接壤,西北部與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和克羅埃西亞接壤,西南與地中海一部分的亞得里亞海接壤。
2006年5月21日,蒙特內哥羅舉行全民公決,獨立派以微弱優勢獲勝,6月3日,蒙特內哥羅議會正式宣布獨立,使蒙特內哥羅成為歐洲最新的獨立國家,並恢復了第一次世界大戰前的獨立。 6月22日,塞爾維亞和蒙特內哥羅正式建立外交關係。 6月28日,第60屆聯合國大會一致通過決議,承認蒙特內哥羅共和國為聯合國第192個會員國。
蒙特內哥羅是聯合國、世界組織、地中海聯盟的成員,並積極尋求加入歐洲聯盟和北約。
-
黑道(蒙特內哥羅語:Crna Gora)是乙個多山的國家,位於巴爾幹半島西南部,亞得里亞海東岸。
很久以前,它經常被用作其英文名稱“montenegro”的音譯,例如“Men's Negoro”,現在在新加坡和馬來西亞。
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被翻譯為“蒙特內哥羅”,而台灣則使用“蒙特內哥羅”等翻譯。
蒙特內哥羅東北部與塞爾維亞接壤,東部與科索沃接壤。
2008年2月17日單方面宣布獨立),東南部是阿爾巴尼亞。
西北部是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和克羅埃西亞,西南部是亞得里亞海(地中海的一部分)。
蒙特內哥羅最初是蒙特內哥羅王國,成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期間的1910年。
後來在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加入了新成立的塞爾維亞、克羅埃西亞和斯洛維尼亞王國。
軸心國入侵南斯拉夫,蒙特內哥羅成為後納粹德國義大利的保護國。
占領,盟軍解放。 蒙特內哥羅和塞爾維亞在1990年代初南斯拉夫四個成員國(斯洛維尼亞、克羅埃西亞、波士尼亞和黑塞哥維那、馬其頓)獨立後成為南斯拉夫僅存的兩個共和國。 2003年,南斯拉夫聯邦共和國決定放棄“南斯拉夫”的名稱,改名為塞爾維亞和蒙特內哥羅。
2006年5月21日,蒙特內哥羅舉行全民投票,獨立黨以微弱優勢贏得選票。 同年6月3日,蒙特內哥羅議會正式宣布獨立,成為聯合國會員國。 2017年6月5日,蒙特內哥羅加入北約,成為該組織的第29個成員國。
-
嗯,是的。
蒙特內哥羅是乙個乾旱國家,位於歐洲巴爾幹半島西南部,破碎面積10,000平方公里,人口10,000,東北與塞爾維亞接壤,東南與阿爾鄭巴尼亞接壤,西北與波赫和克羅埃西亞接壤,西南與亞得里亞海接壤。
是的! 任何幾何量或物理量只要能在乙個數學量(如力和向量)之間建立雙集,就可以認為這個量是可測量的,如果我們用坐標系求出一條線段的長度,雖然坐標系可以改變,但得到的值是不一樣的, 質量是物體慣性的量度,在牛頓的名著《自然哲學的數學原理》中,定義質量可以通過密度和體積的乘積來獲得,代表物質的量,暗示為物體慣性的量度,書中甚至有地方沒有用質量這個詞來寫物體的慣性。(原著中的直接翻譯是物質的數量,物理學中的質量這個詞現在也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