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58年2月11日,發明者:法國傳教士金尼格萊特。
1958年2月11日,第一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正式批准了漢語拼音方案。 從1958年秋天開始,漢語拼音課程作為小學生的必修課進入全國小學課堂。
1626年,法國耶穌會傳教士金尼格在杭州出版了《西方儒家耳眼詞典》,這是一本用拉丁字母拼音的漢字詞彙表。 注音中使用的方案是對利瑪竇方案的修改。 金尼格首次準確地記錄了拉丁字母中漢字的發音。
所以他是發明家。
-
漢語拼音的發明者是中國著名的語言學家——周有光,他於1955年進入漢字改革委員會,從事專職語言研究。 他對漢語現代化的理論和實踐作了全面、科學的闡釋。 周有光是漢語拼音方案的主要制定者,主持制定了《漢語拼音正字法基本規則》,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編輯《漢語拼音詞彙》,成為計算機漢語詞典的基礎,被譽為“漢語拼音之父”。
不過,周老不承認這個稱號,周老卻謙虛地說:“我不是拼音之父,我是拼音之子。
2007年獲吳玉章人文社會科學獎特等獎。 2017年1月14日,剛剛過完112歲生日的周先生突然去世,但他的漢語拼音卻一直造福著我們,也造福著我們的子孫後代。
-
中國古代漢字的發音大多採用“切二字”的發音方式,如“咚”(皆籠切)。 這種方法太麻煩了,無法閱讀。 1610年,一位名叫金尼格勒的法國傳教士來到中國,他是一位中國問題專家。
1626年,他寫了一本名為《西中烏儒耳眼》的書,其中他第一次用細凳丁的拼音字母準確地記錄了漢字的發音。 在華期間,他結識了韓韻、王錚等人,並在他們的幫助下,根據利瑪竇等傳教士用中文撰寫的西文著作《西文漢字的奇蹟》,編纂了中國第一部拉丁化拼音字詞典。
《中華人民共和國漢字拉丁化綱要》是原漢字改革委員會(現國家語言委員會)漢語拼音程式委員會在1955-1957年漢字改革期間研究制定的。 這種拼音方案主要用於漢語普通話發音的注釋,作為一種漢字的普通話音標。 1958年2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了該計畫。
1982年成為國際標準ISO
7098(中文羅馬拼寫破壞了核旅法)。 一些海外華人地區,如新加坡,在漢語教學中使用漢語拼音。 2008年9月,中國台灣決定將漢語音譯政策從“通用拼音”改為“漢語拼音”,涉及中文英文翻譯的部分將要求使用漢語拼音,該政策將從2009年開始實施。
漢語拼音是一種輔助漢字發音的工具。
提取碼:pf8g 漢語拼音是識字和學習普通話的工具,是學習漢語的基礎工程。 然而,漢語拼音的教學是如此抽象和無聊,以至於孩子們很難掌握這個工具。 >>>More
漢語拼音於1958年使用,1958年2月11日,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准使用當時使用的漢語拼音,並於1982年更新了標準,但基本保持不變。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