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戰爭名稱:馬陵戰役。
戰爭雙方:齊、魏、趙。
中國戰國時期,齊軍在馬嶺(今河南樊縣西南)的一次著名伏擊中殲滅了魏軍。 周賢王二十六年(西元前343年),魏國派兵攻打漢國,漢向齊國求援。 齊國響應救援,催促韓全力抵抗魏國。
不過,鑑於戰爭初期魏漢的兵力沒有受到損害,過早出兵對齊也不有利,直到朝鮮軍隊在五戰中敗下陣來,情況危急,魏軍也非常疲憊,所以才派兵去救援。 二十七年,齊威王以田驥為主將,田英為副將,孫斌為軍事顧問,採用“圍魏救趙”的策略(見桂嶺之戰),率軍攻略魏都大良(今河南開封),誘使魏軍回擊, 為了解除對漢的圍困。第二戰,孫斌利用龐娟的弱點製造假象,誘使他屈服,始終主動出擊。
這場戰役是中國戰爭史上埋伏殲敵的著名例子。
齊國在桂陵之戰中取得的巨大勝利,特別是在隨後的馬陵之戰中,從根本上削弱了魏國的軍事實力。 從此,魏國一步步走下坡路,失去了中原霸權。齊國被剝奪了勝利的力量,其勢力迅速發展,成為當時最強大的國家之一。
-
魏、齊是七大英雄爭奪霸權的問題。
-
馬陵之戰的兩個交戰國是齊國和魏國。
1.齊國(西元前1046年-西元前221年)是中國歷史上從西周到春秋時期和戰國時期的諸侯國。 石鳳鈞是周武國的師和軍師太公王(江子牙),由左秋明的《左傳相公二十七年》、《中國鄭宇》和司馬遷的《史記十二皇子年表》共同評價為春秋四大王國的玉拉。
西元前1046年,江子牙協助周武王滅商朝,封為國。 自從太公王丰立國,熬鹽耕田,鎧甲豐厚,兵鎧多寸,相得益彰,傳給齊桓公時,已經是東方乙個領土瀕臨大海的大國, 而齊桓公則通過了“拜王”,成為春秋五霸的首領,齊國被當時的百姓稱為海王之國。江齊傳給齊康公時,醫生田和將齊康公流放到海邊的島上,“吃城拜祖”。
田和自立為國君,是給田岐的太子的。
2.魏國(西元前403年-西元前225年),周王朝的諸侯國之一,戰國七大英雄之一。 姬姓魏氏,祖先是畢婉(畢公高的後孫)居靖。 西元前453年,趙湘子、魏嬛子、韓康子發起了三個師。
西元前403年,魏國與趙國、漢國一起被周王衛烈正式立為太子。 因為魏國位於前四戰之地,動盪的環境和野心使魏文侯成為戰國中第一位實施變法、強勢的君主。 他利用翟晃為丞相,改革政體不善; 以樂陽為將軍攻打中山國; 隨著李逵改法、教法經、依法治國,魏國展現出蓬勃生機。
-
馬陵之戰的對立雙方是齊國和魏國。
地點位於山東省臨沂市郭城縣。
時間:西元前341年。
參與方為齊、魏。
結果,齊贏了。
主要指揮官。
齊國將軍田驥、田英、孫斌、田盼。
魏將沈親王、龐娟。
馬陵之戰發生在周賢王28年(西元前341年),當時魏國派兵攻打朝鮮,朝鮮向齊國求援。 齊國答應前來救援,敦促朝鮮與魏國作戰。 齊威王以田盤為主將,田英、田驥為副將,孫臏為軍事顧問"圍攻魏國救趙"戰法將軍隊直接引向魏都和梁,誘使魏軍回來救援,以緩解朝鮮的困境。
再"病灶減少顯示無力",殺敵10萬魏軍,俘虜魏王沈。 這場戰爭之後,魏國的活力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失去了霸權。
-
馬陵之戰是中國戰爭史上設伏殲敵的乙個例子,在這場戰役中,孫臏利用龐娟的弱點製造假象,誘使他投降,使戰局始終佔據主動。
西元前343年,魏國為了彌補桂陵之戰的損失,出兵攻打朝鮮。 齊威王等待魏漢兩軍奮戰,以田蟠為主將,以田英為副將,以孫臏為軍師攻魏國。 魏國派太子沈氏抵抗,全軍在馬陵全軍覆沒,隨後田盤以“減爐”的策略引誘魏國的龐娟,追到馬陵山埋伏身亡,齊軍追擊勝利,俘虜了沈王,殲滅了魏軍。
這場戰爭之後,魏國的活力受到了極大的破壞,失去了霸權。 馬陵之戰也成為中國古代戰爭史上的乙個著名例子。
馬陵之戰的雙方是齊國和魏國。
-
馬陵之戰的對手是魏國和齊國。
魏。 魏國在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中損失慘重後,其軍事實力從根本上被削弱,秦國趁勢而上,從此失去了與齊秦爭奪霸權的能力。 >>>More
唐順陵 唐順陵是武則天之母楊的陵墓,位於咸陽市東北18公里處陳家村南部。 楊絳於鹹衡元年(670年)去世,以皇家禮儀下葬。 武則天元(690年)召皇帝改國名周,追封母親高曉明皇后,並將陵改名為陵墓。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