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扎特《第三十八交響曲》 50

發布 文化 2024-04-18
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建立時間:1786-1787。

    首演:1787年,國家劇院。

    時長:約25分鐘。

    莫扎特的交響曲遵循當時最經典的形式,第一樂章通常採用古典時期最流行的奏鳴曲形式,即呈現、發展和再現的結構,柔板和小步舞曲樂章也習慣於三部曲形式,偶爾在終曲樂章中使用迴旋曲形式, 否則它仍然是奏鳴曲形式。莫扎特的早期交響曲由一些三樂章作品組成,而中後期交響曲大多採用四樂章結構,偶爾也有例外(例如,第38號“布拉格”)。 從長度上看,早期作品通常較短,而中後期作品則相對較大。

    順便說一句,作為欣賞莫扎特交響曲的一點常識,聽眾可能會遇到這樣的問題:為什麼同一首莫扎特交響曲的相同樂章(在後來的作品中尤其常見)在錄音A上如此之大,而在錄音B上相對較小。 事實上,這是因為B錄音的指揮和管弦樂隊沒有演奏樂章中的重複段落。 如果嚴格遵守曲目,這些重複通常是必不可少的,但許多唱片考慮丟棄重複的段落,以減少曲目的長度並在唱片中包含更多樂曲。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1.莫扎特。

    交響樂代表作:《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G小調第四十交響曲》、《C大調第四十一交響曲》。

    2.《降E大調第三十九交響曲》,創作於1788年。 這首曲子曾被尊為“天鵝之歌”,以表達對莫扎特和這部作品的欽佩。 這部作品最鮮明的特點是自始至終貫穿始終的舞蹈節奏和旋律,展現了作者對生活的熱愛和樂觀。

    3.《G小調第40交響曲》,創作於1788年。 整部交響曲充滿了熱情和動情的音樂。 這首交響樂仍然可以聽到巴洛克**。

    痕跡,但仍然促使當時的絕對**向前邁出了一步,當時它在十九世紀初的萊比錫。

    當他打球時,有人用“顫抖”和“緩慢”等詞來評論他。 這部作品再次與《少年維特的煩惱》有關。

    情況類似。 可以說,這是一部一步步向浪漫學前教育靠攏的作品。

    4.《C大調第41交響曲》,又名《木星》。

    交響樂《懷雲清歌》,創作於1788年。 這部作品是莫扎特三部主要交響曲中的最後一部,也是他眾多傑出作品中最好的器樂作品之一。 海頓在這部交響曲中不再可見。

    受家庭經濟因素影響(莫扎特《G小調第40交響曲》,家庭收入暴跌,但依然開朗),是莫扎特發揮作曲特色的代表作曲作品,展現了莫扎特晚年嫻熟的作曲技巧。 這也是平衡對比度的乙個很好的例子。 木星是羅馬神話。

    最高創世神的名字作為這件作品的別名非常合適,但這不是莫扎特自己設定的名字,而是後世新增的。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根據你的想法自己說出來。

相關回答
7個回答2024-04-18

莫扎特《D大調第三十一交響曲》(K297) 《莫扎特D大調第三十八交響曲》(布拉格),K 504 莫扎特 - 《第四十六交響曲》 >>>More

5個回答2024-04-18

這是莫扎特最後三部主要交響曲之一,也是他最廣為人知的交響曲。 交響曲完成於1788年,充滿了熱情和情感。 儘管交響曲仍然帶有巴洛克風格的痕跡,但它還是花時間向前邁出了一步,當它在 19 世紀初在萊比錫演奏時,它被批評為“顫抖”或“緩慢”等詞。 >>>More

9個回答2024-04-18

《幻想交響曲》由赫克托·柏遼茲於1830年創作。 >>>More

5個回答2024-04-18

他們都主張藝術世界的美可以中和生活世界的矛盾,緩解矛盾,重建和創造寧靜。 海頓、莫扎特和貝多芬都把內心的平衡和安寧看得高於一切,甚至高於他們自己的生活。 >>>More

3個回答2024-04-18

第一樂章是G小調非常快的快板,在2 2拍子中,以中提琴和弦的伴奏開場,由小提琴演奏,第一主題優美而哀傷,這首主題非常有名,經常被改編為輕**樂曲,可以單獨演奏。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