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有一本《天文愛好者手冊》,其中對此進行了更詳細的介紹。 這本書大概是99年左右的,不知道現在能不能找到。
-
製作天文望遠鏡的原理和方法如下:
1.原則。 物鏡是凸透鏡,光線集中形成倒置縮小的真實影象,由目鏡放大以觀察物體的細節。 天文望遠鏡是觀測天體和捕捉天體資訊的主要工具,其原理與雙筒望遠鏡基本相同,但為了收集更多的光線,孔徑增加了; 為了增加放大倍率,鏡筒被加長。
2.生產方法。
材料:步驟:老花鏡、放大鏡、膠水、膠帶和廢棄的捲紙管。
1.首先準備老花鏡、放大鏡、膠水、膠帶和廢棄紙捲。
2.然後將放大鏡和紙管粘在一起形成目鏡管,同時拿起目鏡和物鏡筒,使目鏡保持5厘公尺的距離,然後緩慢移動物鏡筒。
3.最後,直到兩個鏡筒能清楚地看到場景,注意目鏡和物鏡之間的距離。
4.完成剩餘的紙管,用一塊紙板將其捲成圓柱體,來回拉動。
關於天文望遠鏡:
天文望遠鏡是觀測天體和捕捉天體資訊的主要工具。 人類有望擁有電磁波段的望遠鏡、中微子、引力波、宇宙射線等。
自伽利略於1609年建造第一台望遠鏡以來,望遠鏡不斷發展,從光波段到全波段,從地面到太空,望遠鏡對觀測越來越敏感,可以捕捉到越來越多的天體資訊。
望遠鏡起源於眼鏡。 人類大約在 700 年前開始使用眼鏡。 公元1300年左右,義大利人開始製作帶有凸面鏡片的老花鏡。
公元1450年左右,近視眼鏡也出現了。 1608 年,荷蘭眼鏡製造商漢斯·裡帕奇 (Hans Ripachy) 的一名學徒偶然發現了乙個想法,即將兩個鏡片堆疊在一起可以清楚地看到遠處的事物。
1609年,當義大利科學家伽利略·伽利萊聽說這項發明時,他立即建造了自己的望遠鏡,並用它來觀察星空。 從那時起,第一台天文望遠鏡誕生了。
大田區多目標光纖光譜望遠鏡(LAMOST,又稱郭守景望遠鏡)由有效孔徑為4公尺的望遠鏡和施密特型光學系統組成,位於中科院國家天文台興隆星之之天文台。 它採用主動光學技術,使其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大口徑和大視場的光學望遠鏡。
**與光圈的平方(即主鏡的面積)成正比。 如果你有錢,你可以看到諸如孔徑超過200mm的銀河系外星系的旋臂,以及200mm以下的光點等細節。 星雲也是如此,反正恆星都是乙個點,即使有哈勃望遠鏡,但大孔徑可以分辨出更多的雙星,多合星。 >>>More
北京銀河望遠鏡答:
天文望遠鏡之間的差距非常大,我們普通的初級天文愛好者可以選擇非專業的鏡子(專業鏡子非常昂貴,一般用於專業觀測)。 **在1000-2000元左右的低端天文望遠鏡就可以了,當然,如果你對天文非常熱愛,對於觀測效果要求高,一定要選擇高階望遠鏡,折射和反射各有優缺點,主要取決於你想觀測什麼,選擇最適合自己的一款; >>>More
朋友,看完你發來的**,我可以告訴你,這些圖片的效果沒有達到,只看到乙個小小的亮點是不夠的,但差不多了,你還是能隱約看到星星旁邊有兩個小稜角,就是乙個圖形光暈, 但是無法分辨出它是一枚戒指,這樣的望遠鏡只能用於觀光,最多只能看到月球隕石坑,如果你的主要目的是天文觀測,那麼這樣的望遠鏡你買的時候會後悔的!祝你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