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題西林牆》的整首詩,小學三年級就能看懂了。

發布 教育 2024-04-21
13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從水平方向看,它是山脊一側的一座山峰,高度遠近不一。

    我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只因為我在這座山上。

    詩前兩行的意思,是橫向看蜿蜒的山峰,但側面卻是陡峭陡峭的山峰。 從不同的角度看廬山是不同的,它的風景隨著你觀察的距離而不同,它是不同的。

    最後兩句話的意思是:為什麼看不到廬山本身的樣子? 當我想到它時,我意識到我在這座山里,所以我只能看到它的一部分,而不能看到它的整體。

    哥哥,其實我們也可以從這首詩中看出我們人生的真相,當我們以前在做某件事,或者正在做某件事時,一定要仔細思考,不要只考慮其中的一部分。 有時候你拿不定主意,可以參考別人的意見,因為"當事人一頭霧水,旁觀者一清二楚".姐姐相信你是最棒的!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蘇軾.

    從水平方向看,它是山脊一側的一座山峰,高度遠近不一。

    我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只因為我在這座山上。

    注意]一、西林寺:西林寺,位於今江西省廬山上。 這首詩被刻在寺廟的牆上。

    2.袁:因為。

    3.此山:指廬山。

    簡析]蘇軾從黃州降任汝州團副特使,途經九江,訪問廬山。壯麗的山水引發了宜興的強烈思緒,於是他寫了多首廬山游詩。 《問西林牆》是參觀廬山後的總結,它描寫了廬山的面貌變化,並用風景來說明原因,指出對問題的觀察要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得不到正確的結論。

    前兩句“橫向看山脊邊成山峰,遠高不一”,這是對山中所見的真實描述。 廬山是一座有丘陵有溝壑、有峰有谷的大山,遊客看到的風景因位置而異。 這兩句話概括並生動地描寫了變形千姿百態的廬山風光。

    最後兩句“我不認識廬山的真面目,只因為我在這座山里”,是談現場,談訪山的經歷。 為什麼認不出廬山的真面目? 因為我身處廬山中部,視野受限於廬山的峰巒和山峰,只看到廬山的一座山峰、一座山脊、一座丘陵、一條溝壑,那只是片面的,難免是片面的。

    這是你在山上看到的,當你觀察世界上的事物時,它往往是一樣的。 這兩行詩具有豐富的內涵。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簡要分析:從正面看廬山,是一座長長的水平山; 從側面看廬山,是一座高聳入雲的山峰。 如果從不同的距離和高度看,呈現在你面前的廬山是各種不同的形象。

    為什麼我們不能準確、完整地把握廬山的真實面貌呢? 只因為人身在這座山里,視野有限!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從正面看,廬山是一座蜿蜒的山峰,從側面看,是一座陡峭的山峰。

    從遠處和近處看過去,廬山的景色多姿多彩,各不相同。

    為什麼看不清廬山的真面目?

    只因為我在廬山的中間,只能看到廬山的一部分。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對問題的觀察要客觀、全面,如果主觀、片面,就不可能得出正確的結論。

    標題:希林弼[作者]蘇軾[王朝]宋。

    從水平方向看,它是山脊一側的一座山峰,高度遠近不一。

    我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只因為我在這座山上。

    白話解讀:從正面看,廬山山側起伏,山峰巍峨,遠、近、高、低看廬山,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面貌。

    我之所以認不出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為身處廬山中間。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題目:《西林弼》是宋代作家蘇軾的一首詩。 這是一首帶有景圖的詩,也是一首哲理詩,哲理蘊含在對廬山風光的描寫中。 這首詩告訴我們,“要想了解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事物,冷靜地分析,這樣我們才不會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

    也就是說,我們常說的一句俗語:“當局糊塗,旁觀者清”。

    原文和翻譯。

    標題:“西林牆”>水平看是山脊一側的一座山峰,距離和距離的高度不同。

    我不知道廬山的真面目,只因為我在這座山上。

    譯文:從正面和側面看,廬山山巒起伏,山峰巍峨,遠、近、高、低,廬山呈現出各種不同的面貌。 我之所以認不出廬山的真面目,是因為我在廬山。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這首詩所蘊含的哲理是:要想了解事物的本質,就必須全面客觀地把握,冷靜地分析,以免被區域性現象所迷惑。 也就是說,俗話說:“當局糊塗,旁觀者清。

    從遠處和近處從不同的方向看廬山,看到的山色和氣勢都不一樣。 你之所以從不同的方向看廬山,會有不同的印象,是因為“你在這座山上”。 也就是說,只有遠離廬山,跳出廬山的庇護所,才能充分領會廬山的真面目。

    整首詩緊緊連山,講述著自己獨特的感受,借助廬山的形象,借助廬山的形象,用簡單的語言表達哲理,因此親切自然,耐人尋味。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由於人的立場不同,看待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理解難免會有一定的片面性。 為了了解事物的真相和全貌,我們必須超越狹隘的範圍,擺脫主觀偏見。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例如,在《西林牆的稱號》中,“橫視是山脊一側的一座山峰,高低遠近不一。 這句話,直譯為:廬山從正面看是一座雄偉奇特的山脊,從側面看卻變成了一座高聳陡峭的山峰,無論是從遠處看,近看,高處還是低處,廬山的模樣都不一樣。

    學生雖然理解了文字的意思,但以有限的經驗,很難想象出這樣的場景,也很難理解詩中詩人的感情和哲理。 在眾多**的幫助下,我一一展示了廬山的正面、側檢視、遠景、近景、高空俯檢視、底檢視,同學們不僅領略了廬山千變萬化的美景,也領悟了“遠近不同高度”的深刻含義。 然後我讓學生想象:

    如果你在廬山,你能看到廬山千變萬化的姿態嗎? 為什麼? Multi** 演示:

    詩人漸漸走近廬山; 詩人一邊攀登廬山,一邊環顧四周,卻只看到了山巒、岩石和叢林,不禁感嘆道:“我不曉廬山的真面目,只因我在這座山上。 然後討論:我們怎樣才能看到廬山的真面目?

    這樣一來,就揭示了乙個更深刻的真理:我們不僅要看事物的表面,還要從多個方面和角度觀察它們。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

    結果都是不同的,我們看事情的時候,不應該被它的各個部分所迷惑,我們必須客觀、全面地看待問題,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在看待問題時,我們必須考慮各個方面,以便客觀公正地解決問題。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一切都可以從不同的角度觀看,水平、垂直、左右。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標題:西林牆。

    前兩句是“橫向看山脊一側的山峰,距離和高度不同。

    最後兩句是“我不認識廬山的真面目,只因為我在這座山里”。

    詩中的哲理詩句是:我不認識廬山的真面目,只因為我在這座山上。

相關回答
3個回答2024-04-21

五年級中文課本第二卷古詩有:《牧童》《安人船》《清平樂村居》。

21個回答2024-04-21

這個話題我做過,所以讓我們先分析一下。 如果是 4 位數字,則該數字的第一位數字不能是 0,最後一位數字不能是 0然後把 9 乘以 4 位,那麼第乙個數字一定是 1,如果是 2,乘以 9,就會變成 5 位,那麼,乘以 9 後的第乙個數字一定是 9,那麼第乙個數字的第四位數字是 9,現在變成 1bc9,然後分析 b,如果 b 乘以 9, 它是乙個兩位數的數字,按照每10變成1的演算法,乘以9再變成乙個5位數字,因為第乙個數字已經達到9,只要結轉,就會大於等於10 >>>More

11個回答2024-04-21

關於兒童的三年級詩歌是:1.當孩子們不認識對方時,他們會微笑著問他們來自哪裡。 ——何志章《歸鄉娃娃書兩首歌(上)》。 >>>More

9個回答2024-04-21

如果你現在還沒有在三年級學過方程式,就是這樣。 >>>More

3個回答2024-04-21

二年級:《平安夜思》(唐慄白) 床前皎潔的月光疑似地上霜。 抬起頭望著明月,低頭想想家鄉。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