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對外關係的特點和中國對外交往的歷史事實

發布 歷史 2024-04-22
11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1.從開放到閉關:中國古代的外交政策一般是以開放為基礎的,尤其是在明清時期之前。 然而,在明清時期,它逐漸走向封國。

    變化的原因:自給自足的自然經濟(基本面)的主導地位,外國侵略勢力的影響等。

    2、路線由陸轉海:秦漢時期,外匯的主要路線是絲綢之路(雖然有海上絲綢之路,但並不佔主要地位); 唐朝發展了對外交通,從海路和陸路推進; 宋元時期,主要是海上。 更改原因:

    經濟重心逐漸南移; 北方處於戰爭狀態,南方相對穩定; 技術因素,包括造船技術、導航技術等的進步。

    3、對外文化文化交流同步進行:秦漢時期,陶瓷、絲綢織物傳入西方,佛教同時傳入中國; 唐朝時期,中國與日本、新羅、印度的交往主要是經濟和文化交流; 宋代的對外交流以海外**為主,同時傳播中國的科學技術; 明清時期從國外進口大量農作物。

    4、交流形式以和平為主:和平交流:漢代絲綢之路、經濟文化交流; 唐朝以經濟和文化交流為主; 宋朝海外**。

    戰爭:齊繼光抗日侵略者,鄭成功趕走荷蘭殖民者收復台灣,康熙皇帝組織夜叉之戰抵抗沙俄入侵。

    5、封建社會後期(明清時期),有侵略和反侵略鬥爭:齊繼光同日本侵略者作戰; 鄭成功收復台灣; 康熙皇帝組織了反對沙皇俄國的夜叉之戰。

    以上,希望對您有所幫助。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傳統的外交關係正處於巔峰時期。 鄭和的西洋之行,使中國古代的正式中外關係達到了最高峰,其目的是加強雙方的友好交往,傳播中國的威望。 僑民潮的出現,推動了南洋的發展。

    自16世紀以來,歐洲殖民者一直對中國咄咄逼人。 1553年,葡萄牙殖民者占領了澳門。 1624年,荷蘭殖民者入侵台灣。

    明末清初,沙俄入侵黑龍江流域。 此外,日本商人、武士和海盜也騷擾了中國東南沿海。 中國人民開始了反對殖民主義和侵略的鬥爭

    魏繼光在定東南沿海清洗了日本人; 鄭成功打敗了荷蘭殖民者。 收復台灣; 康熙皇帝阻止了沙皇俄國在黑龍江流域的擴張。 中國開始引進和引進西方科學知識。

    徐光啟翻譯西方科學著作,介紹歐洲水利方法。 清朝實行閉關鎖國政策,禁止中國和外國進入,阻礙了中西兩國正常的科技思想文化交流,不利於中國的發展。 西方侵略者開始從事開啟中國大門的犯罪鴉片**,同時醞釀了更大規模的炮艦入侵。

    在合法的中國和外國,中國處於超越和盈餘的地位。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明朝中期以前有**交流,明朝中期以後,國家閉關。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1.用美德說服人。

    2.得罪我天權者,即使遠在天上,也會受到懲罰。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各國都來朝廷,侍奉四彝賓,同用鎮壓,同賜恩權。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秦漢時期。 在此期間,主要接觸僅限於鄰國南韓、日本、越南、泰國和柬埔寨。

    緬甸和其他一些國家。 直到東漢晚期,才與西亞和歐洲有了正式的直接接觸。 作者:張倩。

    “絲綢之路”的開通,是這一時期中國外交關係最輝煌的體現,這在教科書中得到了強調。 東漢時期,班超出使西域時,派副使甘應去使大秦(羅馬帝國,甘應到達西邊休整,因情況不明返回波斯灣。 到166年,大秦王安敦派使者訪華,這是中國與歐洲正式交往的開始。

    中國對外交往的第二個時期是魏、晉、南北朝、隋唐,更重要的是隋唐。這一時期,我國封建經濟處於繁榮崛起的階段,對外經濟文化交流也得到了極大的發展。 這一時期的對外關係有三個特點:

    首先,中國逐漸形成了東方的經濟文化中心。 與一些鄰國的經濟文化交流不再侷限於普通的交流,而是被用作培養人力資源的中心和經濟交流的中心。 第二,這一時期,除東亞和東南亞地區外,中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範圍大大擴大。

    此外,中亞、西亞、歐洲甚至非洲的商業、經濟、文化交流已經比較頻繁。 最著名的人,如波斯和阿拉伯使節,大量來到中國。 唐朝時期,也有一批波斯人留在中國,沒有回來。

    第三,海運和陸運都在這一時期得到發展。

    從七世紀初到九世紀末,在大約264年的時間裡,日本為了學習中國文化,向唐朝派遣了十幾個使團。 次數之多、活動規模之大、時間之長、內容豐富之多,可謂是中日文化交流史上前所未有的盛事。 派往唐朝的使節,為促進日本社會的發展,促進中日友好交往作出了巨大貢獻。

    新羅在唐朝排名第一,朝鮮**也被引入中國。 比如土生土長的新羅人崔志遠,12歲進入唐朝讀書,18歲考入金氏,寫了詩集《歸元筆農》,流傳至今。

    中國對外關係的第三個時期是宋元明清時期(鴉片戰爭前),這一時期的對外關係也有三個特點:一是由於北宋。

    當初,封建社會商品經濟的發展,國內外各國的繁榮,外洋航運特別是海運的迅速發展,居世界前列。 在宋元時期,中國艦隊在南海和印度洋最為活躍。 其次,在宋、元、明三代時期,中國出現了一批具有對外經濟和文化經驗的國際旅行者。

    他們包括元代的王大元、明代的鄭和等。 與此同時,來自阿拉伯、波斯和歐洲的大量商人也湧現出一批舉世聞名的旅行家,如元朝時期來到中國的義大利人馬可·波羅、摩洛哥人伊本·白圖泰等。 當然,教科書中沒有提到王大元和伊本·白圖泰。

    第三,清朝開始後,由於封建時期採取的閉關政策,這些聯絡逐漸中斷。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中國古代外匯的特點:漢唐時期的外匯範圍比較大,影響比較廣泛; 宋元時期主要是海上外交; 明清時期,傳統對外關係達到頂峰,後期出現對外封閉政策,嚴重限制了對外交流。

    nbsp;不管是哪個時代,外匯都很重要,固步自封只會導致停滯,停滯就是倒退。 那麼我們來談談中國古代外匯的特點。

    詳:

    漢代外交的特徵。

    1)以商業為主,絲綢面料在貿易中佔比很大,具有相當程度的單向性。

    2)中外交往以陸路為主,陸水兼備。

    3)與亞洲,包括東亞、東南亞。

    南亞、中亞。

    西亞等地區國家交往頻繁,對東方文化產生了很大的影響,形成了以中國為核心的東亞文化圈。

    4)中華文明。

    通過絲綢之路。

    它開始傳播到歐洲。

    5)中國開始吸收佛教。

    和其他外國文化。

    6)漢朝文明發達,對世界影響深遠。

    唐代外交的特點。

    1)唐朝的對外交流範圍更加廣泛和持續。

    2)領域全面,與亞洲國家的交流最為密切,唐朝是亞洲文化的中心。

    3)唐朝的對外交流多種多樣,包括使節交流、留學生交流、技術交流、一流交流、宗教交流、藝術交流等形式。

    4)唐朝頻繁的對外交往產生了巨大的影響,促進了東亞、亞洲乃至世界文明的進步,形成了乙個中華文化圈,是當時世界文明的中心,其影響是雙向的。

    宋元時期外交的特點。

    1)由於北宋。

    開始,封建社會。

    我國商品經濟的發展,國內外航運的繁榮,對外航運特別是海運的迅猛發展,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宋元時期,在南海和印度洋。

    中國艦隊是最活躍的。

    2)宋、元、明、清三代,中國出現了一批具有對外經濟和文化經驗的國際旅行者。

    明清時期的外交特徵。

    1)傳統的對外關係達到了頂峰,如鄭和的西洋之行。

    2)僑僑華人潮的出現,推動了南洋的發展。

    3)自16世紀以來,日本和歐洲殖民者開始侵略中國。

    4)中國人民開始了反對殖民主義和侵略的鬥爭。

    5)中國開始引進和引進西方科學知識。

    6)在合法的中外關係中,中國處於優勢地位。同時還有罪惡的鴉片**。

    7)明清時期實行撤退政策。

    嚴格限制外匯。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秦漢時期,中國空前強大,以中國為中心的東亞文化圈日益擴大,其影響從東亞範圍延伸到歐洲和非洲。 在此期間,主要接觸僅限於南韓、日本和越南等鄰國。

    直到東漢末期,才與西亞和歐洲有了直接的接觸。

    隋唐時期:政治穩定,封建經濟繁榮,發達的對外交通,長安和洛陽成為國際大都市,**鼓勵外國商人來中國**,允許他們長期在中國生活,擔任官員,並與中國通婚。 對外經濟文化交流遠遠超過前幾代人。

    宋元朝代:1.北宋:海外**超過上一代; **在廣州等地設立市級航運部門,對外管理,**徵收商業稅。

    2、南宋:與50多個國家(主要是阿拉伯商人)進行貿易; 建立供外商居住的大港口; 泉州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國際港口; 指南針傳播到歐洲。

    3.遼金:使節到高麗**,並在邊境設立田地。

    4、元:在各口岸設立市和航運部門,與各國進行貿易往來; 還有與歐洲和非洲的聯絡,馬可波羅在元朝祖先時來到大都,並連續前往西亞和非洲,是中國第乙個訪問歐洲國家的旅行者; 火藥通過阿拉伯傳播到歐洲。

    明清時期:1.鄭和西遊:1405-1433年,七次,非洲東海岸,紅海沿岸; 政治目的不考慮經濟利益,都是中流砥柱。

    2.僑僑發展南洋:唐開始; 明朝大增,傳播先進技術文化,促進了南陽的發展。

    3、齊繼光的抗日攻勢:明**打擊市場,導致奸商與日本罪犯勾結,形成日軍禍端; 齊家鈞,台州九傑,與俞大友合作,於1565年基本清除了東南沿海的日本侵略者。

    4. 葡萄牙占領澳門:1553年欺詐性取得居留權; 強行占領澳門; 明**一直掌握著澳門的領土主權。

    5.鄭成功收復台灣:明朝末年荷蘭占領台灣; 1662年鄭成功收復台灣; 鄭氏對台灣的發展; 清朝收復台灣後,於1684年設立台灣州,隸屬福建省。

    6.與沙俄的鬥爭:康熙時期,有兩次夜叉之戰; 1689年尼布丘條約。

    7.封國:鄭和西歸後(1405-1433年),明朝為防止海盜滋擾而實施海上禁航,清朝為了防止外國人和漢人聯合起來反對清朝而封國。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中國古代對外交往的特點包括禮儀的重要性、商貿活動與外交的結合、禮貌、和平以及間諜活動的重要性。

    1、講究禮儀。

    中國古代非常重視禮儀,外交也不例外。 韓慧子在與外國進行外交往來時,會注重禮儀的落實和言行規範。

    2. 將商業和貿易活動與外交相結合。

    在中國古代,商業活動與外交交往相結合,商人和**被用作加強與外國聯絡和交流的外交手段。

    3.禮貌相待。

    中國古代外交的核心原則是禮貌待人,尊重其他國家的文化和傳統。 中國在外交活動中始終堅持珍視和平的原則。

    4. 倡導和平。

    中國古代外交以鼓吹和平為目標,外交戰只是極端言辭時採取的一種手段。 中國歷史上的許多朝代都提倡和平共處的思想。

    5.注意間諜活動。

    間諜活動也是中國古代外交的乙個非常重要的方面。 中國古代朝廷派人到外國進行偵察和情報收集,以確保國家安全。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漢代、隋唐、明清、中國對外交往的主要歷史和時代特徵。

    古代中國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主要歷史事實。

    中國與其他國家和地區在古代的對外交往是懺悔的。

    明清時期,中國的外交政策是禁海封國。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1、最大的特點是官府不注重利益,而是注重禮儀和友誼,進行平等友好的交流;

    2.政治穩定和經濟繁榮是對外經濟文化交流的重要條件。 和平友好交往是我國人民與外國交往的主流,這些規律對當代中國的發展和外交啟蒙起著重要作用。

    3 先走陸路**,然後走海路**。 中國古代的對外交通可以分為兩個階段,以唐朝為界。 從漢代到唐代,主要通過陸上絲綢之路與西亞、歐洲、非洲的一些國家和地區進行交流;

    4 從唐朝到明朝,由於北方戰爭不斷,中國經濟重心向南方轉移,海上對外貿易日益佔主導地位。

相關回答
5個回答2024-04-22

所有的朝代都不一樣,看看這個朝代的歷史書。

12個回答2024-04-22

在古代,房子的大小被稱為“深度”,這是通過縱向“大廳”的數量來計算的。 >>>More

11個回答2024-04-22

似乎被認可的聖人共有十位:

中國古代十聖。 >>>More

3個回答2024-04-22

古代詩歌包括詩歌、歌詞和歌曲。

1 從詩歌的形式來看,可分為: >>>More

5個回答2024-04-22

新增賞金點數。

或者你應該看看關於中國官僚制度的書,否則一切都會白說。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