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經濟建設與堅持可持續發展戰略之間有矛盾嗎?

發布 教育 2024-04-17
9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沒有矛盾,在搞經濟發展的同時,又是可持續發展的補充。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科學發展觀強調,要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以生產力發展為首要任務。

    科學發展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把生產力發展作為首要任務,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關於發展生產力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礎的觀點。 科學發展觀堅持以人為本的原則,把人民作為推動發展的主體和根本力量,從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發,謀求和促進發展,體現了歷史唯物主義認為人民是歷史發展的主體的觀點, 以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為宗旨。

    對科學發展觀的簡要描述。

    1、科學的發展觀是以人為本、綜合性、協調性、可持續發展的理論。 科學發展觀的字面表達是簡明扼要的,但其內涵卻包含著科學與價值、空間與時間、生態與“人態”等多個維度的統一。

    2.科學維度與價值維度的統一,為當代中國的發展提供了理性的方向。 空間維度與時間維度的統一,為當代中國的發展開闢了一條實踐路徑。 生態維度與“人”維度的統一,確立了當代中國發展的基本原則。

    3、科學發展觀堅持人民是歷史創造者的基本原則,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 要解決人民最切身、最現實的利益,讓發展為民,發展靠民,發展成果共享。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林業建設是關係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根本性問題。

    1、公平原則:

    代際之間的公平,代際之間的公平,以及資源分配和使用的公平。

    可持續發展是機會和平等利益的發展。

    它包括同一代人內各地區之間的平衡發展,即乙個地區的發展不應以犧牲其他地區的發展為代價。 它還包括平衡的代際發展,即在不損害子孫後代發展能力的情況下滿足當代人的需要。

    這一原則認為,所有世代的人類都生活在同乙個生活空間中,他們有平等的機會獲得這個空間中的自然資源和社會財富,他們應該有同樣的生存權。

    因此,可持續發展已將消除貧困作為乙個重要問題提出來,應作為優先事項加以解決,並應賦予所有國家、區域和世代的人民平等的發展權利。

    2. 可持續性原則:

    人類經濟社會發展不能超過資源環境的承載能力。

    即滿足需求的同時必須有約束,即發展觀中包含約束和梁良因素; “發展”的概念也存在侷限性。

    因此,在滿足人類需求的過程中,必然存在限制因素。 主要制約因素是人口、環境、資源,以及技術條件和社會組織對環境滿足當前和未來需求的能力施加的制約。

    主要的限制因素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基礎——自然資源和環境。

    因此,可持續性原則的核心是人類的經濟社會發展不能超過資源和環境的承載能力,從而真正將人類的當前利益與長遠利益結合起來。

    3、共性原則:

    儘管不同國家的可持續發展模式不同,但公平和可持續性原則是共同的。 地球的整體性和相互依存性決定了地球必須團結起來承認我們的家園。

    可持續發展是關於超越文化和歷史障礙來看待全球問題。 它涉及全人類的問題,所要實現的目標是全人類的共同目標。

    雖然國情不同,但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具體模式不可能是唯一的,但公平、協調、可持續的原則是富國和窮國共同的,每個國家都需要適當調整國內和國際政策來實現可持續發展。

    可持續發展的總體目標只有通過全人類的共同努力,才能實現,從而將人類的部分利益與整體利益結合起來。 清澈的橙子。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答]:d黨的十五大報告指出,我國是乙個人口眾多、資源不足的國家,在現代化建設中必須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因此,正確處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的關係,充分認識實施可持續發展戰略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對於我們統一認識,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人類社會的發展是建立在經濟的基礎上的,政治、文化等一切社會結構都是上層建築。 經濟基礎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係; 生產關係包括生產的微觀組織及其勞動關係和巨集觀經濟制度。

    生產力和生產關係既矛盾又相容,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築也是矛盾相容的,這促進了人類社會從低層次向高層次的發展。 生產力一直是發展過程中最積極、最決定性的因素。

    生產力的發展,要求生產關係適應生產關係,舊的生產關係不適應,生產力的發展就會受到阻礙,生產力必然會突破舊的生產關係,開闢自己的前進道路,建立適應於生產力的新生產關係。 新的生產關係必然會大大加快新生產力的發展。

    發展新的先進生產力,需要更新、更先進的......生產關係經濟基礎與各種上層建築之間的關係也是如此。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第一,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社會初級階段的主要矛盾所決定的。

    第二,這是由社會主義的性質決定的,因為社會主義的目標是消除剝削,防止兩極分化,只有堅持不懈地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才能實現。

    第三,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也是社會主義社會全面進步的基礎,改革開放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動力。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這是因為國與國之間的競爭,其實是綜合國力的較量,經濟實力決定一切。

  8.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堅持黨的基本路線,必須緊緊圍繞經濟建設。 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我們黨在新時期從亂中恢復秩序的最根本途徑。 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振興國家的關鍵,是我們黨和國家繁榮昌盛、長治久安的根本要求。

    能否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是關係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成敗、關係社會主義前途命運的重大問題。 如果經濟建設的中心動搖了,整個基本路線就會動搖。 要堅持把經濟建設作為中心任務,一切工作都要服從、服務於這個中心。

    黨、政府、軍隊和全國人民要把經濟建設作為全域性,從全域性出發,關愛全域性,配合全域性,在全域性下行動。 正如***所說:“沒有經濟建設的中心,就有失去物質基礎的危險。

    所有其他任務必須服從於這個中心,圍繞這個中心,不得干擾或影響它。 ”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1.只有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才能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

    人口多、家庭背景薄弱是我國的基本國情。 “家庭背景薄弱”主要是指我國人均資源量少、生態環境脆弱。 只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才能有效突破資源和環境的瓶頸和制約,避免被動,爭取在經濟發展和國際競爭中取得主動權,保障國家經濟安全。

    2.只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才能更好地適應全球需求結構的重大變化,增強抵禦國際市場風險的能力。

    兩年前爆發的國際金融危機影響廣泛而深遠,促使世界經濟向增長放緩、結構調整和體制重建時期過渡,國際市場需求相對萎縮,世界經濟復甦需要較長時間。 這場危機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至今仍未完全消除。 它直接關係到我國的經濟增長速度,實質上影響到我國經濟發展方式和過度依賴外需的增長結構,使我國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凸顯出來。

    3.只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才能在新形勢下的國際競爭中佔據有利地位。

    4.面對世界發展的新形勢,只有加快經濟發展方式的轉變,大力推進科技進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積極培育新興產業,促進產業結構優化公升級,才能在更加激烈的國際競爭中創造新的優勢,贏得主動權。

相關回答
10個回答2024-04-17

過渡期剪刀差異的演變:

基於戰前(1930-1936年平均)**指數。 在整個過渡時期,工農業產品綜合價格比較不斷擴大,1950年最大,1956年最小。 如果以前一年的**指數為基數,則後續年份價格比較的變化(以百分比表示)如下: >>>More

5個回答2024-04-17

生活中沒有假設。

假設是乙個美妙的詞,它給許多人帶來希望,給許多人帶來好運。 現實世界中沒有假設,生活中也沒有假設。 所以,請認真生活! >>>More

4個回答2024-04-17

您好,我已經幫您找到了結果; 鄉村治理是指對農村社會、經濟、文化、兄弟導向等方面進行綜合管理和服務的過程。 在鄉村治理中,社會組織、居民等各個方面都可以發揮共同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作用。 鄉村治理能夠為提高農村經濟水平提供良好的環境,主要有以下幾個原因: >>>More

3個回答2024-04-17

《建設幸福中國》,看到這個標題,我就想:什麼樣的中國才是幸福的? 如何建設幸福中國? >>>More

9個回答2024-04-17

你好! 我個人覺得投資指數不錯,如果指數是**,你說有乙個**還能賺錢,**就是用錢買**,當然不是買1個而是很多。 所以我覺得指數的風險很小,很多**其實賺了很多錢,但說的都是虧的,而且是黑投資的錢。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