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沒有你說的,農民不是中國公民,是的。 有義務納稅。 這是稅法。 這也是勞動法的一項規定。
-
沒有這樣的規定,只是農民工的工資通常不高,達不到門檻。
-
只要有一定收入,就必須繳納所得稅,每個公民都是納稅人。
不管夠不用,不管是否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只要繳納工資,就要向相關稅務局申報,不繳納工資就要申報零。 超過起徵點需要預繳個人所得稅。
申報個人所得稅,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但只要有工作,就需要申報。
-
如果農民工的收入符合個人所得稅標準,他們也要繳納稅費,都是一樣的。
-
農民工應當按照《個人所得稅法》的規定申報繳納個人所得稅。
-
以連鎖店的形式是Sweet 2015的最新公告。 這一定是個人所得稅,這一定是最近的朋友知道你現在對貴很反感。
-
個人所得稅不是按職業繳納的,而是按其收入繳納的。
-
這在理論上是適用的,但在實踐中,勞務公司是按勞務處理的,不需要繳納社保。
-
你的問題是,農民工不需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憲法,2020年的最新規定是每個人都必須繳納個人所得稅的核心規定。
-
農民工適用的個人所得稅稅率與普通勞動者相同。 農民工工資達到5000元門檻的,可以徵稅,工資按七項累進稅率徵收; 如果是農民工的意外收入,如彩票獎金、分紅、分紅等,也適用20%的比例稅率。
《個人所得稅法》第二條規定,對下列個人所得繳納個人所得稅:(一)工資、薪金所得; (二)勞務報酬所得; (三)作者報酬所得; (四)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五)營業收入; (六)利息、股息、紅利所得; (七)物業租賃所得; (八)財產轉讓所得; (9)附帶收益。 居民個人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以下簡稱“綜合所得”),應當按納稅年度合併繳納個人所得稅; 取得前款第一項至第四項所得的非居民個人,按月或者分項計算個人所得稅。
納稅人取得前款第五項至第九項所得的,應當依照本法的規定分別繳納個人所得稅。 第三條 個人所得稅稅率: (一)綜合所得,適用超額擾動淨額的3%以上45%的累進稅率(稅率表附後); 2)營業所得,適用5%至35%的超額累進稅率(稅率表見附件);利息、股息、紅利、物業租賃所得、物業轉讓所得及附帶所得按比例稅率稅率20%。
-
法律分析:(1)工資和薪金收入; 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額為從每個納稅年度所得額中扣除費用6萬元,並依法確定的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其他依法確定的扣除後的應納稅所得額。
(二)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為扣除月收入5000元後的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著作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各項所得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法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個人所得稅法》第六條 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
(一)居民個人綜合所得額為每個納稅年度扣除費用6萬元後應納稅所得額,並扣除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其他依法確定的扣除額。
(二)非居民個人工資薪金所得為扣除月收入5000元後的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著作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按各項所得額計算應納稅所得額。
3)營業所得額為扣除成本、費用和損失後各納稅年度總收入餘額的應納稅所得額。
(四)每次物業租賃收入不超過4000元的,扣除費用800元;金額超過4000元的,扣除費用的20%,餘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5)財產轉讓所得額為從財產轉讓所得中扣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後的應納稅所得額。
6)利息、股息、獎金和附帶所得應按每項收入的金額徵稅。
勞務報酬所得、著作報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應當為收入扣除費用20%後的餘額。 從作者報酬中獲得的收入金額減少70%。
個人將所得捐贈給教育、扶貧、扶貧等公益慈善事業,捐贈金額不超過納稅人申報的應納稅所得額的30%,可從其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 規定對公益事業和慈善事業的捐款應當在稅前全額扣除的,從其規定。
本條第一款規定的專項扣除,包括居民個人按照國家規定的範圍和標準繳納的基本養老保險、基本醫療保險、失業保險、住房公積金等社會保險費; 子女教育、繼續教育、大病醫療、住房貸款利息或住房租金、養老等費用等專項附加扣除,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確定,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備案。
1.將個人經常發生的主要收入專案納入綜合稅範圍。 將工資薪金、勞務報酬、作者報酬、版稅四項收入納入綜合稅範圍,實行按月或逐項預繳、年度彙總計算、超額退還和差額補償的徵收管理模式。 >>>More
合夥企業個人所得稅計算依據各合夥人的份額計算的稅前利潤,扣除個人所得稅允許的稅前扣除額,再根據個體工商戶的生產經營收入和企事業單位承包經營和租賃經營所得計算應納稅額。 >>>More
應該說,沒有個人勞動稅,就你提到的,你們單位已經向地方稅務機關預扣了個人所得稅,徵收個人所得稅的情形有11種, (1)工資薪金 (2)企事業單位承包經營和租賃所得 (3)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所得 (4)勞動報酬所得 (5)利息, 股息、股息收入 (6) 作者報酬收入 (7) 特許權使用費收入 (8) 財產轉讓收入 (9) 財產租賃收入 (10) 附帶收入 (11) 其他收入。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