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期間,日本北上攻蘇不是更好嗎? 為什麼要挑釁美國?

發布 軍事 2024-04-23
26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因為在二戰期間,日本的資源隨著戰爭而枯竭,導致日本的資源短缺,而此時,美國也放慢了對日本的資源出口,同時加大了對盟國的支援力度。 因此,這就造成了日本戰時資源非常匱乏,而此時如果繼續北上,與德國一起進攻蘇聯,那麼日本此時的資源消耗會更大,最終是難以想象的,所以當時的日本會選擇南下占領東南亞, 從而掠奪資源。

    二戰期間日本對美國的突襲和珍珠港襲擊的發動,其實是因為當時日蘇的諾曼海姆戰役正處於白熱化的階段,而此時德國和蘇聯簽署了互不侵犯條約,日本還不知情。 這時,日本其實很惱火,所以在1941年,日本為了報復德國,直接襲擊了美國的珍珠港,沒有通知德國。

    從這件事可以看出,日本和德國當時其實處於相互猜疑的狀態,所以雙方此時並不相互信任,甚至還懷有一絲怨恨。 即使雙方建立了同盟關係,那也是一種非常薄弱的關係,也不是牢不可破的。 如果雙方真的一起占領莫斯科,那麼可能會在戰利品分配上發生爭執。

    因此,日本當時之所以襲擊珍珠港,不僅是對德國的報復,也是因為資源問題。 由於戰爭的不斷消耗,當時日本的許多工業生產實際上處於停滯狀態。 另外,當時日本本來是想占領東南亞國家的資源,後來南下之後,東南亞很多國家都是歐洲國家的殖民地,所以日本此時陷入了兩難境地,掠奪資源非常困難。

  2.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由於當時日美雙方意見分歧,日本為了不讓美國自製,出兵進攻美國。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因為日本想掠奪海洋資源,而日本又是海戰能力較強的海洋國家,所以不會攻擊蘇聯,而是會與美國作戰。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當時日本和蘇聯有中立條約,所以與蘇軍的戰爭沒有道義上的相互保護,二戰期間,日本在中國投入了大量軍隊,導致自身短缺,日本與美國開戰爭奪石油資源, 挑釁美國。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二戰期間,日本的野心是覆蓋整個亞太地區,而當時日本軍國主義氣氛濃厚,於是發生了珍珠港襲擊事件,導致美國加入二戰。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不是你不敢,而是沒有必要。 如果日本和蘇聯開戰,日本能得到什麼? 蘇聯的本質都在歐洲,西伯利亞是冰雪的北極熊,日本在冰凍地區沒有開採石油的能力,連東北的凍土都對付不了,更別說西伯利亞了。

    與蘇聯的戰爭最終只能成為德國人的婚紗。 當然,從整個法西斯陣營的普遍利益來看,這是正確的,但國際競爭的本質是國家利益; 日本和德國只是鬆散的聯盟,日本既沒有必要也不可能為德國的利益服務。

    相反,在東南亞開戰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 日本本身就是乙個資源匱乏的國家,而東南亞資源豐富,尤其是日本及其稀缺的石油資源; 當時,印度尼西亞相當於現在的波斯灣。 那裡的主要占領者,歐洲列強,基本上在自己的國家被德國擊敗或牽制,唯一能抵抗日本的就是美國。

    因此,利用德國打敗歐洲列強,遏制蘇聯的有利局面,積極南下,符合日本的最大利益。 當然,從長遠來看,這個選擇最終摧毀了日本,但日本在二戰中最大的問題是缺乏始終追求眼前利益的有遠見的戰略家。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2

    蘇德戰爭爆發後,日本軍械部門內部對“南進”和“北進”存在相當大的分歧。 “北上”方面認為,在正常動員條件下,日蘇師的戰鬥力大致是一比一,但由於蘇德戰爭,遠東的蘇軍準備狀態不佳,戰鬥力只有日軍師的7/5。 因此,日軍後來發動了懸定的諾曼坎戰役,低估了蘇軍的戰鬥力和增援力,日軍的裝甲技術和軍隊戰鬥力落後於蘇軍,再加上戰略失誤,最終慘敗於蘇軍,其唯一也是最有價值的坦克師, 第一坦克師,幾乎全軍覆沒。

    諾曼坎之後,日本情報部門判斷,當年德軍無法迫使蘇軍投降,第二年形勢也未必有利於德軍,因此日軍最終不得不放棄“北進”計畫。 日軍之所以一直無法下定決心向北增派軍隊,是因為中國戰場已經牽制住了它。

    至於“南擴”,一方面是因為日本對華發動全面侵略戰爭後,美國考慮自身利益對日本實施石油禁運,這無疑是對日本這樣乙個資源匱乏的島國的扼殺。 當時,東南亞是石油和天然橡膠的主要產區,入侵南方可以解決其迫切需求,英國、法國、荷蘭等國家因為歐洲的戰爭而無暇東顧。 其次,日本依靠自身的軍事優勢,以海軍為主,自然而然地南下奪取殖民地和戰略資源。

    後來,為了進一步擴大利益,奪取太平洋的稱霸權,他冒著偷襲珍珠港的風險,妄圖摧毀美國海軍,從而發動了太平洋戰爭。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1

    首先,房東明白日本為什麼要打仗。

    帝國輝煌? 東亞共榮圈? 從字面上看,戰爭總是為了利潤。 空名無利是圖,是政治上的傻瓜。

    資源方面,日本一直都在爭奪資源,不管是蒙古、東三省還是東南亞,日軍都在奔向煤炭、石油、橡膠多的地方——沒辦法,日本當地的資源實在是太缺了,據說如果不搶資源,日本的石油儲備也只夠軍隊乙個星期用。

    因此,當他進攻東北、華北、東南亞時,他看中了這些地方的兵力太弱,資源多的事實。 美國呢? 當他看到乙個小島國佔據了整個東亞的所有資源時,他心裡很不高興,不願意派兵去死,於是封鎖了日本的資源航道。

    現在日本傻眼了——資源就在那裡,還放不出乙個屁,不能把它們運回來? 因此,日本遲早要與美國作戰,如果不打,就無法解除封鎖,如果繼續封鎖,其部隊將“餓死”。

    而且,蘇軍在遠東地區也沒有掉以輕心,即使派兵支援莫斯科,其在遠東的兵力也始終保持在70-100萬,坦克有2000多輛。看看 Nomenkan ......再日本人還是很清醒的。

    即使蘇聯軍隊在遠東不設防,日本也無意北上——包抄莫斯科? 別搞笑了,千里西伯利亞平原,他們都凍死了,還沒走完就餓死了; 而且西伯利亞的資源在今天很難開發,更不用說當時的日本了。 占領一塊飛地,又無法騰出資源,日本不會做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任務。

  9. 匿名使用者2024-01-31

    經過戰鬥,1939年的諾曼坎之戰根本拿不了蘇聯,被徹底擊潰,日軍發現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巨大,於是放棄與蘇聯的戰鬥,轉而南下進攻亞洲其他地區。

  10. 匿名使用者2024-01-30

    1931年,日蘇在諾曼坎開戰,日本被蘇聯強大的火力所折服,放棄了北上對蘇的戰略,轉而南下。

  11. 匿名使用者2024-01-29

    德國戰敗了,大東亞繁榮圈的俄羅斯只有遠東,他們法西斯有分工。

  12. 匿名使用者2024-01-28

    二戰時期。 德國的主要對手是蘇聯軍隊。

    當時,日軍被中國牽制,無法從亞洲方向進攻蘇軍。

  13. 匿名使用者2024-01-27

    1941年6月,德國對蘇聯發動雷霆萬鈞的進攻,蘇德戰爭爆發。 德軍勢不可擋,直奔莫斯科,蘇聯由於防禦不力而只能招架。 此時,同為軸心國的日本,並沒有在蘇聯的另一邊採取任何行動來幫助德國包抄蘇聯。

    筆者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首先,前期的諾曼坎之戰讓日軍感到不安。 日本並非無意冒犯蘇聯,因為蘇聯畢竟是日本“北擴政策”道路上的頭號對手。 因此,日本占領東部三省後,迫不及待地在諾曼坎以“滿洲國”和“蒙古”的名義與蘇聯作戰。

    儘管蘇聯人短暫地陷入了諾曼坎的激烈戰鬥,但這場戰役以日本的慘敗告終。 在這場戰役中,日軍看到了蘇軍搞機械化的軍事硬實力,看到了朱可夫將軍等蘇將突出的軍事軟實力。 讓日軍收拾心情,再次向蘇聯出發,日軍難免會猶豫不決。

    其次,此時日本戰略部署的調整,導致關東軍戰鬥力不足。 戰爭初期,日陸海軍在戰略部署問題上爭論不休,前者主張北進,蘇聯爭奪陸上話語權,後者主張南下與美英爭奪海上話語權。 關東軍北擴政策失敗後,日軍調整戰略部署為南進政策,優勢兵力和後勤保障大部分向太平洋戰區傾斜。

    德軍進攻蘇聯的時候,日軍剛剛和蘇軍簽訂了《蘇日中立條約》,並不是說日本是遵守條約的君子,而是日本關東軍此時實在是打不過蘇軍了。

    第三,以日本的國家利益為導向。 德國、義大利和日本之間的軸心國聯盟並沒有那麼緊密,尤其是日本和德國,相當於在兩個槽中放牧,而且確實是切片行動,沒有達到專注於全球戰略協調的無所畏懼的程度。 雖然《蘇日中立條約》是在日本侵占蘇聯利益之後簽訂的,但蘇聯並沒有放鬆對日本的防範,在東北抗日同盟義士對關東軍的頑強抵抗下,日本實在不願意啃蘇聯的硬骨頭。

    日本關東軍從自身利益出發,將更多的精力放在了在中國的既得利益上,或許也是在等待蘇聯和德國耗盡自己,兩敗俱傷,當時是否還會尋求其他好處尚不清楚。

  14. 匿名使用者2024-01-26

    因為當時德國暫時進攻蘇聯,而日本的主戰場在中國,所以沒有多餘的精力與德國作戰,包抄蘇聯。

  15. 匿名使用者2024-01-25

    因為日本沒有那麼多精力,他們的主力在東亞戰區消耗殆盡,根本沒有精力再次進攻蘇聯。

  16. 匿名使用者2024-01-24

    因為日本和德國都有自己的敵人,所以日本當時在中國戰區被拖延了,做不到。

  17. 匿名使用者2024-01-23

    二戰蘇德較量,日本關東軍為何不敢從蘇聯側翼包抄?

  18. 匿名使用者2024-01-22

    我認為可以贏。 因為德國和日本正在發動一場不公正的法西斯戰爭,他們會遭到其他國家的反對。

  19. 匿名使用者2024-01-21

    目瞪口呆,日本幫德國滅了俄羅斯,那麼德國接下來就要滅了日本,日本總部正在考慮德俄互消,日本可以在太平洋方向收穫更多利益,我看過日本的這份機密報告......

  20. 匿名使用者2024-01-20

    蘇聯和日本先有傅,日本人在中國戰場上傷亡慘重。

  21. 匿名使用者2024-01-19

    為了迫使美國割讓東南亞,日本想通過襲擊珍珠港對美國海軍造成重創並占領東南亞。

  22. 匿名使用者2024-01-18

    答:因為二戰期間,日軍認為其陸軍打不過蘇聯,所以放棄了與德國包抄蘇聯的計畫; 同時,以向海發展為國策,在稱霸西太平洋的過程中,會危及美國的利益,但為了在西太平洋建立霸權,日本選擇挑釁美軍。

  23. 匿名使用者2024-01-17

    因為日本在二戰期間囂張張跋扈,認為美國不敢出兵,所以去挑釁美軍。

  24. 匿名使用者2024-01-16

    從德蘇的較量來看,如果日本同時進攻德國,蘇聯將非常危險。

  25. 匿名使用者2024-01-15

    穿過廣袤的雪原,向西數千公里的無人區加入德軍後,日本人又能保證多少人不餓死? 更不用說戰鬥了。

  26. 匿名使用者2024-01-14

    如果在二戰期間,日本與德國合作包抄蘇聯,(此時華北派兵岡村寧吉,加上華南派遣軍,完全有能力打擊人民**),傾注全國奪取蘇聯! 在義大利方面,在德國軍隊的合作下,非洲被占領,軸心國取得了勝利。 此時,美國將與北美合併。

    世界新格局形成!

    日本天皇將首都遷至中國大陸! 在短暫的和平之後,軸心國將他們的力量傾注到亞洲、歐洲和非洲,以進攻美洲!

相關回答
23個回答2024-04-23

輕輕地呼喚你的名字“是對的。 似乎這不是電影插曲,而是一首紀念在前蘇聯偉大衛國戰爭中犧牲的無名英雄的歌曲。

8個回答2024-04-23

德國當時並不知道這一點。 日本早就計畫進攻美國,德國也知道,但一直以來,德國都極力反對日本進攻美國,因為美國當時參戰,很可能直接扭轉原本偏袒他們的戰爭局面, 而且,當時的日本並沒有按計畫乙個月內征服中國,東亞的戰局還不明朗,如果美國捲入其中,必然會遭受敵人的傷害,因此德國在這方面一直反對日本偷襲美國。然而,當時的日本天皇似乎已經看到了戰爭的失敗,對戰爭失去了信心,所以以他們的民族性格,他們不得不戰鬥到死。 >>>More

6個回答2024-04-23

嗯,二戰的戰場主要在歐亞大陸,而加拿大位於北美,我覺得加拿大境內應該不會有戰爭,再加上加拿大離美國很近,美國怎麼能允許戰爭在他們的土地上蔓延。

8個回答2024-04-23

我來幫你。

在上世紀30年代,猶太人大多有人居住,例如在華沙、柏林和基輔,並且有很多定居點,很容易找到或隔離。 例如,在華沙,有乙個猶太區,它類似於唐人街,但比這大得多。 在德國,猶太人的身份證與其他人不同,因此很容易確定乙個人是否是猶太人。 >>>More

11個回答2024-04-23

深度:150-350公尺。

排水量:約1000噸。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