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急需乙份初中一年級的物理實驗報告

發布 教育 2024-05-25
9個回答
  1. 匿名使用者2024-02-11

    浮力消失了”。

    做下面的小測試。

    裝置。 找乙個平底的容器,讓燭頭粘在容器底部,然後往容器裡倒水,燭頭不會漂浮; 輕輕地將蠟燭頭翻轉過來,它會立即漂浮起來。

    可以看出,當物體與容器底部緊密接觸時,兩個接觸面之間沒有液體滲漏,物體的下表面不再受到液體對其上的向上壓力,液體失去了向上的支撐力, 浮力也隨之消失。

    現在,你能想出讓潛艇擺脫困境的措施嗎?

    浮力是如何產生的“,學生得出的”浮力是液體對物體的上下壓力之差“的結論是可以理解的,但很難相信,所以做好浮力消失的實驗是克服這個困難的關鍵,下面介紹以下兩種簡單的方法。

    方法1]裝置:1個大小合適的玻璃漏斗(化學實驗室有售),1個桌球,一杯紅水。

    步驟: 1)故意將桌球推入水中,鬆開後桌球會迅速漂浮。

    2)用手握住漏斗(喇叭口朝上,漏斗柄夾在中指和無名指之間),將桌球放入其中,用拇指按住桌球,將水倒入漏斗中,鬆開拇指,可以看出桌球沒有漂浮, (這時有水從漏斗手柄的下口流下來,這是因為桌球和漏斗不是很緊)。

    3)用手指堵住出水口,可以看到漏斗手柄中的水面逐漸上公升,當水面上公升到桌球時,桌球會迅速浮起。(如果水從漏斗手柄的下口流出得太快,可以在桌球和漏斗的接觸處墊一圈棉花,這樣就可以平靜地觀察漏斗手柄中的水上公升。 )

    方法2]裝置:透明平底塑料桶(深約10cm,直徑要大一點,操作方便),底面基本平整的木塊(如棋子、積木、保溫瓶塞等)、一根筷子、一杯水。

    製作小孔桶:取一根鐵串在酒精燈上燒紅,在塑料桶底面上穿乙個小孔,孔徑約1cm,用砂紙將孔邊打磨成小孔桶。

    步驟: 1)有意識地將木塊浸入水中,鬆開後木塊會迅速浮起。

    2)將木塊平面朝下放入桶中並蓋上孔,用筷子按壓木塊,將水倒入桶中。取下筷子,可以看到木塊沒有漂浮。 (此時,孔處有水滴落,因為塊和桶之間的接觸面不是很緊)。

    3)用手指堵住小孔,木塊會立即浮起來。

    鑑於物體表面在實踐中不可能絕對光滑,以上兩個例子巧妙地利用了“小孔漏”來防止水留在物體下面,使物體失去液體的向上壓力,從而失去浮力。 然後步驟(3)神奇地再現浮力,使學生感到更加興奮和渴望嘗試。

    學生自己觀察和解決問題。

    除了以上兩種例外情況外,還可以參考【資料採集】——關於浮力消失的實驗實驗資料內容。

  2. 匿名使用者2024-02-10

    我們初中二年級才學物理。

  3. 匿名使用者2024-02-09

    1.實驗名稱:測量紙片下落的速度。

    二、實驗設計思路:

    實驗“測量落紙速度”提供的實驗裝置包括捲尺、秒錶、一張紙,但使用這些實驗裝置,總會發現紙張在下落過程中左右漂浮,下落路線不直,容易碰到桌子或其他物體而改變路線。 我想找點東西來代替它,一開始我想用氣球,但我發現控制路線比較困難,而且氣球太大了,不能放在實驗桌上,以免引起學生的無意注意。 後來,我想這種東西還是應該用紙做的,因為如果你用鐵球這樣密度高的東西,下落時間太短而無法測量,或者測量的時間誤差太大。

    最後,我和同學們商量,用我小時候玩過的三條紙條組成的“紙錐”來代替原來的紙。 此外,跌倒的時間可以通過秒錶來測量(由於實驗室中沒有足夠的捲尺,跌倒的時間約為1 2秒,利用已知的人類身高條件)。

    三、實驗目的:

    學習測量移動物體的速度。

    四、實驗涉及的科學原理:

    測量一張紙(改為“紙錐”)落下的速度,使用的實驗原理是速度公式。 將紙片改為“紙錐”的主要原因是,由於下部下落時的形狀,空氣流速不同,根據伯努利原理,“在流體中,流速越高,壓力越低”(伯努利原理),這導致“紙錐”在下落時順時針或逆時針旋轉(具體旋轉方向由順序決定它被安裝)。

    五、實驗操作步驟:

    1)實驗前,應測量同學的身高,並在實驗中記錄“紙錐”的高度s**。

    2)一名學生將乙個30 50厘公尺長的鱗片平放在頭頂上,另一名學生根據這樣的高度自由釋放“紙錐”,同時開始記錄時間,並記錄“紙錐”落地的時間t,並記錄在實驗中**。

    3) 重複上述步驟兩次。

    4)根據速度公式,計算“紙錐”下落三次的速度,並計算平均值。

    6.實驗儀器或**:

    學生可以製作自己的“紙錐”(剪下三張相同的紙條,將每條紙條對折一次,然後將它們組合成乙個環,如圖 1 所示,然後將三個“腳”向外拉,如圖 2 所示)。

    7、實驗中使用的裝置:

    乙個紙錐,乙個 30-50 厘公尺長的刻度和乙個秒錶。

    8、實驗效果等需要說明的問題:

    實驗效果:2005年12月14日前後,南京樹人國際學校22個班級的教學效果非常好,解決了原紙不穩定、路線不直、距離無法測量的缺點,實驗裝置製作方便,成本低,操作簡單,同學們很感興趣。 後來在鼓樓區其他學校的初中二年級物理教學中進一步測試,得到各位同學的一致反應良好。

    具有很大的推廣和使用價值。

  4. 匿名使用者2024-02-08

    1]實驗用具:5種植物的種子、盒、棉花、塑料盒、筷子、電線、水杯、花盆等。

    2] 實驗目的:** 種子萌發的必要條件,觀察種子萌發的過程。

    III] 實驗程式:

    1、種子選擇與準備:正蓀利用大豆、綠豆、紅豆、玉公尺、豌豆等種子進行發芽實驗。 原因就是這五個。

    種子易得,發芽快,現象明顯,其中大豆、綠豆、紅豆、豌豆為雙子葉植物,前三種為出土發芽的豌豆。

    豆類在土壤中發芽; 玉公尺是單子葉植物。 這些種子的發芽實驗可用於觀察不同的發芽簇。 所有乾式(或新模具鏈。

    在實驗前將新鮮的)種子放入水中(只要它們不是在高溫下)24小時。

  5. 匿名使用者2024-02-07

    1.在飲料瓶底部打幾個細孔,然後在飲料瓶中加入適量的水,這時會發現瓶底有水流出,可以確認液體對容器底部有壓力。 繼續快速將瓶子裝滿水並擰緊蓋子,此時看不到水從瓶子底部流出。 如果再次鬆開蓋子,會發現水已經流了出來。

    這表明這種現象是由大氣壓力形成的。

    2.取另乙個空飲料瓶裝滿水,擰緊平蓋,然後用酒精燈加熱鋼針。 輕輕燙傷飲料瓶下側壁上的細孔(注意燙孔時不要用力擠壓飲料瓶)。 當孔被刺穿時,你會發現沒有水流出,在第乙個孔的相同高度,你會發現在任何位置燙乙個細孔後仍然沒有水流出。

    這是由於大氣壓力的作用,並證明大氣壓力存在於各個方向,與液體壓力特性相反。 再次燙過頂部兩個孔後,發現下孔向外流動,而上孔不流向簧片,空氣進入瓶子的內上。 如果你擰開飲料瓶的蓋子,你會發現所有三個孔都會流水。

    而且孔離瓶底越近,水就會用柱子噴得越遠。

    3.拿另乙個飲料瓶裝滿水並擰緊蓋子,倒置在裝有足夠水的玻璃水槽中,擰開水中的蓋子,抓住瓶子提起,但發現瓶子裡的水沒有落回水槽而不露出水面。 (你可以換乙個更高的瓶子進行“比較實驗”,為托里切利實驗的引入奠定基礎。 在這個實驗的基礎上,您還可以在瓶子底部打孔,並立即看到瓶子中的水流回水槽。

    原因是瓶子內外有大氣壓力相互抵消,水柱在自身重力的作用回水槽。

    第四,也可以選擇罐頭,不要把蓋子全部拉開,開口要盡量小。 倒好飲料後,用吹風機將罐子高溫加熱一段時間,然後用橡皮泥封住拉口,確保沒有漏氣現象。 然後將冷水倒在罐子上,你會聽到罐子被壓變形的聲音,同時你會看到罐子的某些部分放氣了。

    它顯示了氣體的熱膨脹和收縮,也證明了大氣壓力的存在。

  6. 匿名使用者2024-02-06

    關於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裝置。 木。

    步驟; 第乙個;

    通過將木材放入水中並測量水面的上公升,或將其放入滿量筒中並測量溢位水的體積,可以獲得浸入水中的木材部分的體積。

    然後沿水平面切割木材,將其移除,並用天平測量水下部分的質量。

    它的密度是通過公式中的租用來計算的。

    然後測量整個物體的整體質量。

    由 vm p 提供

    計算完整體積。

    第二; 取乙個量杯,水面與杯麵齊平,想辦法將所有的木頭都浸入水中(如用細針壓入水中),稱量溢位水的體積。

    第三個; 如果容器是圓柱形的,則將其裝滿水,然後將物體放入水中,物體的體積是物體在樹枝或容器的中空部分的體積

    圓柱體的面積和底座面積都很高。

    如果物體不下沉,將鐵塊綁在物體上放入水中,測量鐵塊和物體的體積,然後測量鐵塊的體積,然後從它們的總體積中減去鐵塊的體積,得到物體的體積

    現象; 包含在步驟中。

    結論; 推導出木材的體積。

  7. 匿名使用者2024-02-05

    自己閱讀物理書,觀察現象、過程,並回答公式的物理含義。

  8. 匿名使用者2024-02-04

    【目的】用天平和量筒測定牛奶的密度。

    實驗原理] = m v.

    實驗材料及裝置]牛奶、天平、砝碼、量筒、燒杯。

    實驗方法(程式)]。

    1.將天平放在水平台上,根據天平使用規則調整天平;

    2.在燒杯中加入適量的液體,用天平稱取液體與燒杯的總質量m1,記錄在預先設計的**中;

    3.將量筒放在水平台上,將燒杯中的液體倒入量筒的一部分中,讀取數字並記下量筒中液體的體積v;

    4.稱出燒杯的質量m2和杯內殘留的液體,記錄在**中;

    5.根據=(m1-m2) v,計算牛奶的密度;

    6.為保證測量的準確性,可進行多次測量(一般不少於3次),並取平均值作為測量結果。

    注意事項]倒出和倒出液體時要小心,以免它們溢位。否則,將導致測量誤差。

    記錄**] 省略。

    希望對您有所幫助,如果您有任何問題,可以提問

    祝你在學業上取得進步,更上一層樓! (*

  9. 匿名使用者2024-02-03

    廚房香料的溶解。

    實驗目的:了解各種食用調味料在水中的溶解程度實驗裝置:鹽、麵粉鹼、糖、雞精、花椒、大配料、六個相同的杯子、天平、筷子。

    實驗過程:將等體積的水倒入六個杯子中,用天平稱取所需試劑20克,放入裝有水的杯子中,用筷子攪拌均勻。

    實驗現象:含鹽、蘇打、糖的杯子無明顯變化,杯底無固體沉澱; 盛放雞精的杯子顏色淡黃色,無固體沉澱; 放入一杯不溶於水面的花椒粒中,放入一杯大配料中,不溶解沉入水底。

    實驗結果:大部分粉狀固體溶於水,大部分散裝固體不溶於水。

相關回答
5個回答2024-05-25

用途: 格式:

參會人員: 地點: >>>More

10個回答2024-05-25

我在底部為你找到了它。

原則。 電磁點定時器是一種使用交流電源的定時儀器,其工作電壓為4 6V,電源頻率為50Hz,每隔一天就打一次點。 >>>More

9個回答2024-05-25

常用的雙絞線,對吧?

還有什麼可以截圖而不是截圖的。 很簡單。 >>>More

6個回答2024-05-25

為了獲得大學的錄取,一些學生很早就開始準備。 在中學畢業之前,這些學生就開始參加特殊課程,以幫助他們為深造做準備。 他們還將在中學的最後一年參加一次或幾次考試,以測試他們為大學做準備的情況。 >>>More

2個回答2024-05-25

在離開枯燥的高中生活,進入更輕鬆的大學生活後,大多數新生的壓力會小得多。 總之,大一的寒假是乙個漫長而更自由的假期,如何安排假期生活自然很重要,這也是我調查的話題。 調查結果如下。 >>>More